浅议探究式教学法
2015-05-30郭福义
郭福义
内容摘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求本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探究 教学
一.放手——让学生拥有探究的权利
学生能否主动进行探究学习,要看教师是否给他们提供自主探讨的空间和条件。如今孩子的接触面越来越广,了解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加上他们自身也有自我发展、自主探究的欲望,这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了基础。在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1.留出空白,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构建这一过程。可以在这些教学环节中留“空白”,让学生去探究:①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留“空白”;②在提问后留“空白”;③当学生知识模糊时留“空白”;④在出现疑惑时留“空白”……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探究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力会获得充分的释放。也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行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2.挖掘教材资源,开展探究活动
教材是教学的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3.故意示错,诱导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故意出错,或对学生的错例先暂缓评价,引导学生去探究、争辩、纠正。在思辨的氛围中,大家澄清了错误,正确理解了知识。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指导——让学生获取探究的钥匙
“学会求知”是二十一世纪的四种基本学习能力之一,也是能够终生受用的重要技能。因此,教学不是单纯的学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探究的方法。
1.在新知生长点展开探究
认知矛盾是激起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利因素,学习中许多新知都是建立在旧知基础上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处展开探究,理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在交流中集思广益,使问题在探究中迎刃而解,并把知识前后贯通,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新知。
2.在疑难处展开合作探究
合作与交流是现在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群体活动中,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势互补,互相帮助。在教学中,教师针对重难点可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并在合作探究中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修正自己和他人的意见,启发他们在探究中思考得更深、更广、更细,并能对他人的意见与方法作出最佳的选择。合作探究、群体交流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能培养他们和睦相处、协同工作、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使他们养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团队精神。
三.激励——让学生充满自主探究的信息
由于初中生的情感、意志比较脆弱,兴趣不能持久,所以要多采用激励手段,如鼓励性评价、期望性评价、延迟性评价等,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在探究活动中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产生更大的内部动力。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要适机点拨疏导,给予他们心里与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自始至终充满探究的信心。在评价学生的探究学习时,评价的内容与方式要充分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隐性,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从探究学习的角度来说,教师教学行为定位于:学生探究的指导者——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培养探究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探究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探究的组织者——创设丰富的探究环境,为学生探究做物质和心理的支持;探究的促进者——建立支持、宽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探究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分享探究的乐趣,并能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共同倾听、反思。
(作者单位:甘肃天水武山县四门镇四门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