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

2015-05-30潘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文章主题

潘银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自然景物描写在文本中的运用,以此来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自然景物描写这种写作技巧。

关键词:自然景物描写 思想感情 文章主题

自然景物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其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以此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进行多方面的表达,使得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因此,它在记叙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表现方式。在这里,我们要研讨的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在记叙文中是如何应用的,让学生懂得自然景物描写在文章中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活动,为文章中心服务。”(茅盾),它是文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为了凑字数去写景(甚至有的教师也是这样去教育学生),结果使得自然景物描写在作文中显得画蛇添足,毫无意义。

景物描写是写作中的一种技巧,它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情感,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要求。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的“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无一不包含浓浓的惆怅悲凉之情。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尽而情有采。”“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在优秀的文学作品里的作品随处可见。

自然景物描写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和语言环境的不同,其作用也会是不一样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在文章开头出现,往往是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鲁迅《故乡》中“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不仅仅交代了时间,还巧妙地将社会现实的灰暗面与自然景物的灰暗面相融汇,用暗色来隐含整个社会的沉闷与枯寂,并与人物的抑郁心情相协调,从而达到自然景物的描写与社会和人物心境相映衬的目的。

在叙事中,自然景物的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的作用。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我们已经上了船,轮船离开了防波堤,在风平浪静,像绿色大理石桌面一样平坦的海上驶向远处。”渲染了全家人到哲尔赛岛旅行时的愉快心情。当得知于勒叔叔并没有发迹时,母亲大为不满,因为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而破口大骂,弄得“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此时“我”眼中的哲尔赛岛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底钻出来。”这里的景物描写则烘托出了“我”的失望、沮丧的心情,与上船时的愉快心情形成了对比,从而把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暴露无遗。

又如都德《最后一课》:“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则展示了小弗朗士单纯、天真、无忧无虑的性格特征。

有时景物描写在文章中是连续的,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它往往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如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压下来”,“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这些文字明写自然气象变化,暗指与黑暗势力斗争的过程。

又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到“天上的那层灰气已经散开”再到“又是一阵风,墨云滚似地遮黑了半边天”,最后,“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人物形象就是在景物的不断变化中逐步完成,文章的主题也是在景物的不断变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当然,自然景物的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远不止这些,还有借景抒情,深化主题等作用。同时,它们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例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就是这样,即点明时间又暗示社会背景,即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又为全文渲染了一种气氛。所以说,无论在写作中还是在阅读中都应该从整体考虑,紧紧围绕景物描写“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活动,为文章中心服务。”这一原则去理解运用景物描写。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屯升学区)

猜你喜欢

文章主题
运用典型材料 突出文章主题
融媒体环境下期刊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策略
初中语文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
初中英语阅读整体性教学模式浅谈
巧用对比 突出人物形象
正确感悟文章主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