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斜拉桥在藉河天庆大桥方案设计中的美学应用
2015-05-30孙国荣
孙国荣
摘 要:文章以藉河天庆大桥方案设计中的斜拉桥方案为例,简要介绍了桥梁方案设计时,桥梁结构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并将历史人文融入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桥梁方案设计;景观;斜拉桥
大型城市桥梁作为跨越障碍物的构筑物,不仅要满足跨越通行功能,同时还经常作为城市地标性建筑物同周边环境协调存在,因此桥梁美学在城市桥梁方案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以藉河天庆大桥方案为例简要分析了斜拉桥在桥梁方案设计中的美学应用。
1 工程概况
藉河天庆大桥位于规划天水市新华路延伸段跨越藉河位置,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双向4车道设计,标准段宽度26m,桥址位置河道治导线宽度200m,桥梁总长约为200m,与两岸河堤道路平交,百年一遇洪水位1150.57m。桥梁设计定位为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建设成为市中心地段的地域标志性建筑物。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桥型方案选择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天水市经济现状、生态环境建设及旅游城市发展,进行桥型选择设计,使桥梁与桥梁所在地达到关联统一。
藉河天庆大桥桥梁全长约205m,在此跨径范围可供选择的桥型有连续梁、连续-刚构组合体系、斜拉桥、部分斜拉桥、拱桥等。由于该段河道较矮,约3.50m左右,同时兼有泄洪功能,在满足防洪泄洪的基础上与两岸的衔接较困难,因此要求桥梁结构厚度越小越好,河道中桥墩个数越少越好,桥型选择宜突出上部结构。天水市区已建桥梁中无斜拉桥型,由于河道属于季节性河流,平时流量较小,地质条件较好,若采用斜拉桥方案,设计时可采用满堂支架施工,降低工程造价、施工难度及工期。
為了突出桥梁自身特色的主旨,在深入分析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既突出桥梁的景观代表性,又在传承历史的同时彰显时代风貌,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推荐斜拉桥方案。斜拉桥其刚度大,空气动力性能好,梁高可以很小,且简洁流畅,连续舒展,轻巧纤细,向上动态感强,桥塔样式多样化,可体现桥梁体形的现代美。
2.2 斜拉桥桥型比选
桥梁结构整体形式设计应考虑与周边环境的统一和谐,均衡稳定、比例协调及韵律优美。
藉河天庆大桥南侧为多栋高层建筑,北侧未来规划建筑高度35层商业住宅群。
图1 双、单塔桥型布置整体尺寸比例与周边建筑关系对比
若考虑河道中设置两个桥塔,按边、主跨均衡合理的跨度比1:2:1要求,则主体桥梁主跨跨径应在91.00m左右;按主塔高度与拉索的夹角关系,桥面以上桥塔高度大约25.00m左右。若考虑河道中设置一个桥塔,按均衡稳定及比例协调要求,则主体桥梁主跨跨径应在105.00m左右,桥面以上桥塔高度大约66.00m左右。
藉河天庆大桥周边建筑物众多,总体北侧高层建筑较多,从河道的天际线及视野考虑,桥梁上部构造物需要有一定的高度,才能突显出桥梁的宏伟气势。结合桥梁南北两岸的地形及周边条件,本次方案设计时选择大跨独塔的方案,桥梁孔跨布置为15.00m(北引桥)+105.00m+66.00m+15.00m(南引桥异性块)=207.00m在保证上部构造物高度的同时,满足整体方案的经济性能要。为了避免将来与北侧花鸟市场建筑高层间的视觉冲击,同时考虑到北侧罗峪沟长期淤积作用,本次方案设计桥塔设在靠近南岸一侧。
2.3 桥塔的景观设计
桥梁结构既是一种由多种构件组合成的力学结构,同时又是具有多种象征含义的标志。桥塔的景观设计意在将桥梁与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景观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地域文化。
天水是华夏文明之源,中华名族的发祥地,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方案以天水悠久的文化为出发,以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设计构思,以立国重器“鼎”为设计灵感,来展现桥梁的方案寓意“天人合一——鼎立秦州”。一方面突出了天水的文化底蕴,表现天水建筑“雄浑”、“拙朴”、“大气”的特色,另一方面突出天水建筑的开敞性与兼容性特点,用现代手法表现传统结构。
图2
3 结束语
桥梁景观设计强调结构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并将历史人文融入其中形成一体,文章将斜拉桥美学设计的一些理念应用到藉河天庆大桥方案设计中,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CJJ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S].
[2]穆祥纯.我国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内涵诠释及发展趋势[J].特种结构,2008,3.
[3]林元培.桥梁设计工程师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