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刑事案件庭审口译的译前准备

2015-05-30李致韵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案情术语文书

李致韵

摘 要:庭审口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审判的公平、公正及当事人的权利保障,而从中国庭审口译的现状看来,译前准备不足是导致庭审口译质量影响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笔者一次刑事案件庭审口译任务为例,从术语、案情、法律文书和身心层面准备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刑事庭审口译译前准备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供庭审译员参考。

关键词:庭审口译; 译前准备; 术语; 案情; 文书; 身心调适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46-002

近年来,中国涉外民商事、刑事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多,对庭审口譯的需求随之不断加大。但因中国法庭口译系统尚未建立,译员挑选机制无据可循,庭审口译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译前准备是保证口译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现有条件下,译员就案件庭审进行充分、详细的译前准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庭审口译的准确度和流畅性。日前,笔者承担了一起涉外毒品走私案件的庭审口译任务,在此基础上,根据庭审口译的特点,笔者将从术语、案情、法律文书和译员的身心调适这四方面分析庭审口译译前准备,供庭审译员参考。

一、任务描述

2014年8月,笔者接受某高级人民法院指派,担任一毒品走私案非籍上诉人随案翻译,出席该案二审开庭并提供交替传译服务。本案共有2名上诉人,另一名为中国籍上诉人。从以敲击法槌为标志的庭审准备阶段开始,非籍上诉人在场时的所有出庭各方发言均需笔者传译,庭审口译全程约6小时,分上下午进行。

二、译前准备

1.术语准备

在开庭前,译员要熟悉法庭术语和与案件相关的专业术语,特别是该案相关法律条款的翻译。就法庭术语而言,译员可大致由法庭称呼语、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以及刑罚判定等几方面做好准备。

法庭称呼语是对法庭上各方人员的称呼。称呼语反映了他们在审判活动中各自独立的地位和各方在法庭上的关系。(林宗德,连湘波,1985:33)刑事案件审判涉及的法庭称呼语包含法院、检察院及本案的当事人及其辩护人三方。需要译员注意的是,法庭称呼语会随诉讼进程做相应的改变。例如在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的一审中,检察院以“原告”的角色向“被告”提出指控,此时检察院的到庭身份为“公诉人”(Prosecutor)。而在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的二审中,检察院方出庭履行职务,法庭称呼语则变为“检查员”(Procurator)。

法院根据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依法做出判决,其中,案件事实须经法庭举证、质证的证据予以证实。因此,熟悉证据的分类也是译员必不可少的一项准备工作。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分为含书证、物证等共六大类,这类证据的英文专有名词需要译员熟烂于心。法律依据则为与案件有关的法律条款。例如本案为毒品走私案,因此笔者在开庭前尤其关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47条关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定罪和量刑的毒品相关条文等。

当然,在厘清了术语准备的方向后,口译员也应妥善选择司法类参考书目和双语术语词典,合理利用“北大法宝”等中英网络数据库,建立自己的庭审术语库,定期更新、温故。

2.案情准备

刑事案件往往案情错综复杂,若牵涉多名当事人,更会增加案情的复杂性。本案的案发经过如何?主要证据是什么?争议在哪里?如果译员无法掌握案件的来龙去脉,在庭上就很可能因为被控辩双方的不同陈词而大失方寸,造成口译的逻辑混乱。

那么,译员在案情知识上应该如何准备?以本案为例,由于案件在审理的不同阶段采取回避原则,笔者仅任本案的二审译员,与一审译员也不能有任何接触。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口译,由于庭审口译严肃性、保密性等限制,译员仅能与法院方面保持沟通,无法直接向其他包括检察院方、辩护律师直接沟通,更不要说了解被告了。在这种情况下,译员需要把握好开庭前提审的机会,借此了解被告的语言习惯、口音等。

此外,作为二审译员,笔者充分利用一审判决书和此前公安的询问笔录了解案件背景,并将案情进行梳理。例如本案中非籍上诉人拥有三只手机,这三只手机在不同时间与另一上诉人和其他涉案人员的通话记录和短信内容是本案的重要事实依据。如果不对这些电话号码的关系作出划分,译员在面对密集的数字口译时便会乱了阵脚。笔者建议,译员应该准备一个“案情清单”(case sheet)(爱德华兹,2009:36-37),将案件名称、案号、案情概要、争议焦点、证据等信息简要提取出来,发现案情信息破碎时,应立即与法院联系前往阅卷,并建立明晰的“案情清单”,在短时间内对案情有一个全局的认识。以下为笔者针对本案建立的“案情清单”,译员可根据不同案件、不同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修改。

3.法律文书准备

法律文书准备是译员针对案件可进行的最直接、甚至是最有效的准备,这些法律文书甚至可能即为庭审现场各方的发言,大部分可以在庭前通过法院获得。

以本案为例,笔者在开庭前与该案主审充分沟通,获取了一审判决书、庭审提纲、非裔上诉人辩护意见及其上诉书共五份文书,这些文书在庭审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庭审提纲是指导庭审过程的程序性文书,通常在庭审开庭前3-5天可以获得,其清楚列出了庭审准备(court preparation)、法庭调查(court investigation)、法庭辩论(court debate)、最后陈述(final statement)各环节审判长的发言,还列出了合议庭组成人员、出庭检察员及诉讼参与人名单。

而检察院方提供的讯问提纲、举证质证提纲、出庭检察院意见书这3份文书笔者在开庭前半小时才获得,需要当庭视译。显然,受时间限制,译员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做详尽的译前准备。面对着长难句密集的几千字文书,译员应尽快切分意群,在需要调整语序处标上箭头,在特别需要注意的词汇上做好标注。

例:原审/审判程序合法,对其判决已综合考虑(案件事实、社会危害性和其在犯罪中的作用)等量刑情节,对其量刑适当,其上诉理由不成立,建议/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4.身心准备

心理准备是译员在进行任何口译任务前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做好充足的译前准备,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能让译员在口译现场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但是,法庭的严肃性和紧张气氛非比寻常。审判员和检察员在对上诉人发问和讯问时,声音铿锵有力,立场坚定,处处透露威严,无形中也给译员带来了压迫感。上诉人在庭审过程中因不服指控、判决而情绪失控也是常见现象。本案中,非裔上诉人在检察员举证环节情绪激动,放声痛哭,而另一上诉人则认为其受了该非裔上诉人的蒙骗,在陈述时怒视对方,几次声泪俱下。译员在庭审时切记保持中立,不可被上诉人的情绪感染,流露出情感偏倚。

此外,高时长、高密度的庭审过程也是译员的一大挑战。庭审各流程衔接紧密,话语密度大,信息量高,对译员的理解和记忆都会造成很大负担。本案审理除午间短暂休庭外,全程就长达6小时。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口译,如果译员在口译前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或没有做好拉锯战的心理准备,在庭审现场就会出现疲惫和焦虑的情绪,影响口译质量。

三、结语

一次庭审口译通常只持续短短几个小时,但译员的译前准备时间却可能长达数周。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做好术语、案情、法律文书和身心调适等方面准备是,决定口译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利益涉及面较广的刑事案件庭审中,译员是否能够准确传达信息,直接关系到法院对当事人做出的判决。译员应怀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充足的译前准备,才能保证庭审口译真正为法庭和当事人服务。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目前中国庭审口译的现状令人担忧,例如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庭审口译进行指导,对翻译人员的资质和专业能力缺乏审查,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测试机构等(杜碧玉,2010:262)。中国庭审口译的种种问题,仅靠译员一己之力是无法解决的。笔者也在此呼吁有关各方应尽快采取措施,规范庭审口译工作,使其能够真正成为保护涉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林宗德,连湘波.法庭用语初探[J]汉语学习,1985,(6):33-36

[2]爱德华兹.法庭口译实务[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杜碧玉.我国法庭口译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2):261-262

猜你喜欢

案情术语文书
太行山文书精品选(17)
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
是谁下的毒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砲”类文书再讨论
报案者
“两高”刑事指导性案例的文本分析及改进
关于回鹘文书中几个词的探讨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