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发展前景展望

2015-05-30周晨

2015年20期
关键词:经济效应

周晨

摘要:文章以巴拉萨模型来对近20年来中国与东盟的茶叶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测算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存在一定的贸易创造效应。因此,本文针对如何深化我国与东盟的茶叶贸易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茶叶贸易;巴拉萨模型;经济效应

一、中国-东盟茶叶贸易现状

随着2002年11月CAFTA计划的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断推进,特别是农产品贸易额迅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出口的茶叶种类各不相同,各国的茶文化也丰富多彩,探讨二者区域合作之后的茶叶贸易效应,有利于分析中国茶叶出口的新型市场开拓,以及二者的优势互补。

年份出口额进口额贸易顺差/逆差进出口总额

由表1可知,中国对东盟的茶叶贸易,近20年来都是处于绝对顺差的地位,且二者的茶叶贸易进出口总额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说明,茶叶贸易在二者的经贸合作中的地位逐渐攀升。

但是中国对东盟出口的茶叶数量占对其出口的农产品贸易数量的份额微乎其微。2013年,中国对东盟出口茶叶73083万美元,对其出口农产品1,188,7372万美元,茶叶出口金额占比不到07%;2012年,中国对东盟出口茶叶40845万美元,对其出口农产品1,010,0394萬美元,茶叶出口金额占比不到04%。虽然呈现一定的上升的趋势,但是相对于2005年的出口金额来说,2013年的出口金额仅仅提高了不到5%,说明仍然有足够大的潜力可以开发。

相对于中国对非洲地区的茶叶出口金额而言,中国对东盟的茶叶出口市场仍然有待拓展。

从进口方面来看,1994年到CAFTA建立之前,中国从东盟进口的茶叶金额平均占据中国茶叶总进口金额的40%,但CAFTA建立至今,平均比例下降至12%。如表2所示:

年份区域内进口额区域外进口额世界市场进口额区域内进口占比

二、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测算

(一)测算原理及模型

1、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理论

贸易创造效应:海关联盟之间的关税消除后,货物的国内生产成本高,而各成员国之间的商品的生产成本低,廉价的区域内商品替代昂贵的国内生产和进口的商品。创造了同盟国家之间的新贸易,有利于原产国奖资源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使两国福利增加。

贸易转移效应:形成关税同盟之后,由于取消了同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但保留了对非同盟成员的关税,即同盟关税保护政策相对于非同盟国家来说是一种关税壁垒,从而发生了同盟成员的低效率生产取代了非同盟成员的高效率生产,导致生产成本比较低的非同盟国产品向生产成本比较高的同盟国产品转移,使福利水平下降。

2、CAFTA的特殊之处

事实上,CAFTA并不与关税同盟完全相同,其并不同意对外设立关税,而是通过制定原产地规则防止区域外产品通过区域内关税较低的国家或者地区进入其他的成员国或者地区。

3、巴拉萨模型

(1)基本假设: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区域贸易合作后加大,说明存在贸易创造效应,即国内产品被从区域内成员国或区域外贸易伙伴的进口所替代;区域外贸易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减小,说明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也就是对一体化区域外的进口被区域内进口所替代。

(2)基本方程:M=aYbu①,M为进口值,Y为进口国GDP,a为常数,u是模型的误差,b是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

同时对方程①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 LnM=c+bLnY+u1②

可进一步将方程②分解为一下三个方程:

总进口方程:LnMT=c1+b1LnY+u1③

区内进口方程:LnMI=c2+b2LnY+u2④7

区外进口方程:LnME=c3+b3LnY+u3⑤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1994年的中国东盟茶叶贸易为起点,选取1994-2014年这20年的数据。中国1994-2014年各年的GDP总值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各年的总进口值以及区域内进口值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以及联合国统计署国际贸易中心。

(三)模型扩展

与维纳的模型不同的是,巴拉萨模型测算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还包括替代从区域外的进口以及用国内生产替代区外生产的产品。为了检验模型的稳定性,在方程式③-⑤中加入虚拟变量F,1994-2002年F=0,2003-2013年F=1,以此来区分CAFTA的实施与否。于是将模型扩展为:

LnMT=c1+b1LnY+u1+a1FlnY⑥LnMI=c2+b2LnY+u2+a2FlnY⑦

LnME=c3+b3LnY+u3+a3FlnY⑧

其中,b1,b2,b3分别表示CAFTA实施之前的总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区域内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区域外进口需求收入弹性。CAFTA实施之后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分别为a1+b1,a2+b2,a3+b3。

(四)实证结果

本文采用eviews7.2来对CAFTA框架下中国茶叶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量化分析,对CAFTA实施前后的六个方程进行了OLS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三、结论及建议

我国茶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非洲国家以及一些亚洲国家,特别是非洲地区。例如,毛里塔尼亚、马里、多哥等国家。因此,其市场饱和度高,进一步扩张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难度较大。[1]因此,应该积极开拓我国茶叶出口的新市场,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与东盟的茶叶贸易存在贸易创造效应,因此在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中可以将东盟市场做为一个开拓新兴市场的方向,从而降低我国茶叶出口的市场集中度。

(一)实施区域性品牌战略,以质取胜谋求发展

我国的茶叶出口,应该说是商品与文化出口的兼容并蓄。因此应该加强对原产地的保护,加大海外宣传力度,投入大量宣传经费,弘扬中国健康良好的大国形象,积极实施区域性的品牌战略。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广告宣传的成本,还可以以现有的品牌为基点,扩大我国茶叶的品牌知名度。

具体来说,首先,我国出口茶叶品种以绿茶为主,相关的绿茶出口企业应该以我国悠久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为基础,在与东盟的茶叶贸易中,加强绿茶品牌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实现产业集约化发展;其次,相关企业应该注重出口茶叶的绿色环保和生态有机,对茶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2]

(二)行业组织牵头,搭建互信互惠公共服务平台

首先,建议我国与东盟各国政府联合起来,以中小茶叶出口企业为服务对象,建立信息共享,公平,透明且公开的公共服务体系平台。明确茶叶出口与进口的市场准入,降低进入各方市场的成本,规范出口秩序。

其次,将相关的信息、标准、信用、采购等列入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范围,进行茶叶试点,通过资格审查,采用“业必归会”制度,提升茶叶的质量。同时,追踪区域外国家对茶叶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并定期更新公布,做到知己知彼。

再者,从源头监管、动态监管以及应急处置三个方面来建设互信互惠的公共服务平台。源头监管主要从制定例如《产业诚信建设规则》、《行业自律公约》等条例来强化行业自律、行业协会自律、从业人员自律以及企业自律这四个方面入手;动态监管主要要求行业协会应该加强茶行业的自律检查,抓好企业的诚信档案建设等;应急处置主要是指在与东盟的茶叶贸易中应该注重相关投诉处理机制的建设。

(三)利用“企业+基地”的形式,建立中国-东盟茶叶对接基地,加强技术交流

加强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与联系,用高科技来包装我国的“出口茶叶”,提升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行业组织将各中小企业集中起来,共同研发,共享成果。

然而,我国除了西南茶区以外还有江南茶区、华南茶区以及江北茶区这三大茶区。由于各个地方的气候、土壤、水份等条件的差异,使得产茶的种类个不相同。因此,中国在与东盟建立茶叶对接基地时,因遵循“多样化”、“因地制宜”的原则,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于技术交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效率,降成本,全面完成茶园机械化作业的使命。第二,纯天然,无污染。加强对天然茶产物的研究和利用,实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第三,新技术,降农残。目前国际市场上最流行的茶叶贸易的绿色壁垒就是农残最大标准。因此,我国应该与东盟加强推广茶园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研究,实行适期用药,轮换用药,加强专家人员的流动,下茶园给茶农们示范新技术的应用。第四,开展新型茶叶加工工艺的研究,研制不同的茶叶品种及衍生物,例如低咖啡因茶,冰茶,保健茶等,实行贸易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消费丰富化。

(四)成立区域内质量互检以及安全追溯体系,完善茶叶服务体系

加强区域内的茶叶质量互检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措施,严惩假冒伪劣等行为。对出口区域外茶叶的生产厂家实行单独收购、存放和加工,把出口检验延伸至生产、加工环节,做到跟单作业、批批检测、全程跟踪,使整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出口茶叶不受污染。

当前,我国的农户从事相关的茶叶生产时,主要的模式就是农户分散种植[3]。换句话说,也就是,茶叶及茶产品的生产过程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因此,成为茶叶质量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茶叶生产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企业的领导要立足找到合理的管理以及种植方式,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其次,要对茶叶种植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加强监测,并及时调整生产质量标准,尽力与国际接轨,并且推行合理的质量认证体系,完善物质保障、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做好绿茶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对接;再者,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茶叶生产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建立双向交互的茶业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等新型网络购销方式,提供及时准確的市场行情定位。

(五)优势互补,贸易品种多样化

目前国际茶叶市场消费的种类以红茶为主,然而我国又以绿茶为主要出口标签。东盟各国由于与我国气候、土壤,例如火山灰等差异,盛产红茶。因此,我国可从东盟进行红茶的区域内低价进口,再向国际市场出口,提升产品附加值。

据传世界茶叶有5000年的历史,且由我国起源。[4]我国拥有着“万茶之邦”的美誉,足以显示我国的茶叶品种众多,主要表现就是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位于世界第一,2001至2010的十年之间,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了72.66%。

为了开拓东盟这个新兴茶叶市场,我国应该努力提高出产的茶叶及相关制品的品质,以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标准体系为参照物,并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我国的优势项目,积极引进与我国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茶叶新型品种,发展冷链物流,改进运储模式,发展茶品深加工。

(六)维持并加强双边茶叶自由贸易

CAFTA框架下东盟各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方面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更不用说仅仅作为大宗商品之一的茶叶了。因此,(1)我国在与东盟的茶叶贸易中应该摆正做为一个大国的姿态,加强与东盟各国的茶叶贸易的往来,开拓农业与人力资源的发展,利用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的契机,产生市场与生产的规模效应。(2)我国的中小茶叶生产企业,也应该深入对东盟各国的茶叶市场调查,发挥比较优势,调整茶叶出口种类结构,完善通信,降低贸易往来成本。(3)我国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制定互利的农产品贸易的政策,给予优惠关税,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4)政府应该发挥一个导向作用,向中小茶叶贸易企业宣传CAFTA的一些优惠政策,保证信息畅通,各个部门井然有序,及时发现与东盟茶叶进出口贸易方面存在的生产、流通等方面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改善。(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薇薇.李晓明.基于CMS模型分析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扩张原因[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

[2]沈明其.汤吉贺.浙江茶叶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06).

[3]李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2).

[4]Hall,N.著;王恩冕等译,茶[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3:3-5.

[5]董银果.发达国家SPS措施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分析——基于标准差异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4,11:83-95.

[6]刘义,卢山.基于CMS模型的中国茶叶出口波动实证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74-79.

[7]潘启龙,刘合光,杨秀平.中国茶叶出口格局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1,02:50-55.

猜你喜欢

经济效应
论会计的经济效应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效应分析
G20杭州峰会的经济效应及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影响
中国超高层建筑发展及经济效应分析
试论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对负利率时代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研究
试论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中沧州外资利用分析
浅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经济效应
我国温泉旅游产业经济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