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教改形势下河南省民办高校现代音乐专业通俗演唱能力教学方法
2015-05-30袁多艺
袁多艺
【摘要】现代音乐专业具有时尚性、流行性、实用性等特点,通俗演唱是其重点学科之一。河南省民办高校现代音乐专业规模较小、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实力不高。针对现代音乐通俗演唱方面开设专业的高校较少,未形成一个强而稳定的教学模式。而很多高校针对通俗演唱的教学方法还墨守成规,吸收中外音乐院校的优良教学方法较少,进步很慢。新教改形势下,探究通俗演唱能力的教学方法,对加快现代音乐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音乐专业;通俗演唱;民办高校;演唱能力;教学方法
引言
现代音乐从微观层面来说,也称为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源自西方,二十世纪前几十年得到迅速发展。纵观国际乐坛的发展情况,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在世界流行音乐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流行音乐具有与生俱来的时尚性等特点,因而一产生就受到世界大众的热爱。近年来,流行音乐市场生气勃勃,各类流行音乐层次不穷,许多歌唱新星蜂拥而至,各种音乐节目、歌唱比赛此伏彼起。如此鲜明的市场导向,给现代音乐专业造就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在此助推之下,河南省民办高校现代音乐专业应乘风破浪、高歌猛进。通俗演唱是现代音乐专业的重要专业学科之一。研究通俗演唱能力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必要任务之一。
一、简述“新教改”内容
自2010年国家审议通过新教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意味着“教育改革”将是未来几年教育的重心,新教改的实施过程中,更新观念是关键。就是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实行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河南省民办高校现代音乐专业要因势利导脱离传统教育模式,更新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通俗演唱能力教学方法上寻找突破。
二、所谓“通俗演唱”
“通俗演唱”就是用通俗唱法来演唱歌曲。“通俗唱法”也称流行唱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开始广泛流传。通俗唱法强调真声为主,其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高音区经常用假声演唱。相比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而言,共鸣腔体用的较少,所以音量较小,必须使用电声扩音器来扩充音量。但通俗歌曲不仅仅是用真声为主就能唱好的,随着演唱风格、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加至很多歌唱技巧,如混声、假音、转音、爆破音等综合运用,使通俗唱法发展很快,演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通俗唱法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了。
三、河南省民办高校现代音乐专业通俗演唱方面现状
第一,河南省民办高校现代音乐专业现阶段综合实力不强。由于起步晚,导致河南省民办高校现代音乐专业发展滞后,已开设现代音乐专业的高校较少。现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当属中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黄河科技学院,其音乐学院是该校重点建设的特色院系,是省内培养本科音乐人才的重要基地。流行音乐表演专业则是该院重点专业研究方向之一。黄河科技学院始终坚持“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高度重视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已成功培养出一大批流行音乐演唱、演奏、创作、表演人才。充分体现出其较强的流行音乐学科教学实力。毕业生大多有较好的通俗演唱能力,在市场需要可观的情形下,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第二,河南省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现代音乐教学资源短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不够和通俗唱法教师精英不足等问题。目前,部分学校已开设现代音乐专业,但有些学校仍未配备齐全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如专业所需要的现代化录音设备、流行音乐排练厅或练歌房等。诸如此类的现代音乐教学资源,需要逐一健全,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由于是建设发展初期,所招收的学生专业基础能力普遍不太高,师资力量不足,一度成为制约教学发展的“瓶颈”因素。所以,应注意吸纳各大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毕业高材生,及时充实到现代音乐专业教师队伍中来,以提高通俗演唱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河南省民办高校现代音乐专业通俗演唱能力教学方法
(一)摒除填鸭式教学,采取针对性教学
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采用填鸭式教学,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上课所学。一般来讲,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天赋悟性、声乐基础、艺术修养、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情况各不相同,个体差异较大,针对这些因素,应当采取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测试摸底、问卷调查、沟通交流等形式,深入细致地了解有关情况,结合基础训练、发声练习,掌握学生的自然条件、理解能力和接受快慢等具体情况,然后逐一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制定一对一的教学方案,采取因人而宜的策略,实施一人一策的方式教学。例如,针對不同声音问题,选用不同的练声曲;针对不同嗓音条件,布置不同的歌曲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需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与变更、补充与完善,从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通俗演唱技巧。
(二)结合传统的声乐方法来创新培养科学的发声方法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通俗唱法之前,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声乐基础。例如,高考前学习的是美声、民族唱法等。传统声乐方法,特别是美声唱法的练声方法,可以说是所有唱法的必要基础。它强调饱满的气息支持和灵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加上共鸣腔的运用,发出圆润、饱满、明亮、优美的音质。特点是音区统一、真假声混合,胸腹混合式的横膈膜呼吸、吐字清晰、喉头稳定等。这特点大都是与通俗唱法紧密结合的。其中,音区统一、真假声混合就是声乐中通用的混声唱法。在演唱中不分高低音区和换声点,音色统一,真声与假声、胸腔与头腔恰到好处的结合。这样的声音听起来令人感到舒服,柔和顺畅,没有任何痕迹感,也让人觉得高低音没有任何担心和压力。混声唱法是普遍常用的唱法,在通俗唱法中的应用很广泛。代表歌手林志炫发明的“鸡尾酒唱法”,其实就是混声唱法。它强调共鸣腔体的运用和气息的充足,而强大的肺活量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传统的声乐方法来训练混声方法的正确应用。这样可以见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著名歌手都曾在学习演唱的初期学习过传统的声乐方法。例如,韩红、谭晶、中国好声音萱萱等。韩红曾在“我是歌手”比赛中说过,自己早期是学美声的。在她圆润、浑厚、明亮的歌声中,我们不难听出她把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有机结合,以其音色的饱满、共鸣的强大等特点,把歌曲表达得淋漓尽致。谭晶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唱法硕士学位获得者。她本科时期是学民族唱法的,常常在作品里將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有机结合,使歌曲的表达更加优美。“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冠军萱萱是沈阳音乐学院美声专业毕业的。她能够熟练地兼顾美声唱法与通俗方法,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使歌声听起来更加优美动听。这些应用声乐方法培养科学的发声方法的成功案例,足以带给我们以有益的借鉴和启发。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帮助学生有机结合传统声乐方法,科学的运嗓,让歌唱更加驾轻就熟、行云流水。
(三)加强基础课教学和鉴赏教学
除了传统的视唱练耳、乐理等以外,基础课教学还应包括流行和声、合音训练等等。要创新通俗演唱方法教学,就必须从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来理解和对待通俗音乐。应大胆地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中,增加新的内容、注入新的血液。比如,在传统的视唱练耳中加入爵士乐、蓝调、R&B等不同风格音乐的视唱练耳。如果将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融入基础教学,必将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通俗歌曲。在和声教学中,要将传统和声与流行和声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声乐知识和演唱技能。合音课教学也可以将不同风格的音乐有机结合,进行流行合唱训练。这样会更容易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风格和唱法。
另外,应加强通俗音乐鉴赏教学。鉴赏就是增强学生视野的过程。通过有关视频音频资料鉴赏,让学生了解中外歌手演唱技巧和表演方式及更多音乐风格,从而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同时,让学生更加容易感受歌唱情感,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四)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检查学生作业情况
在目前信息社会和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种录音唱歌软件层出不穷。特别是手机录音唱歌软件——唱吧问世以来,诸如爱唱、全民K歌、好唱、K歌达人等一大批唱歌软件紧随其后、相继产生,让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开始利用网络资源唱歌。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课时是远远不够的,方式单一、内容有限。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让学生在手机录音唱歌软件中录制歌曲。这样可以更加充分地暴漏声音瑕疵,使各种问题显性化。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认识和改正问题,也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效性。
(五)加强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实践能力。所以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增强艺术实践能力。例如,平时多组织开展一些文艺演出和比赛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以积累舞台实践经验,为今后走向社会大舞台做足铺垫。
结语
在新教改形势下,要发展河南省民办高校现代音乐专业通俗演唱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推陈出新,加入新的教学元素。通俗演唱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并非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能够讲清楚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实践探索,走出一条民办高校现代音乐教学创新之路,为满足社会及市场需要培养出更多通俗演唱人才,也为进一步繁荣河南、乃至国家的文艺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顾元成.通俗唱法教学方法的创新-音乐生活,2006年3月.
[2]尤静波著.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3]王晶晶.流行唱法教学革新之我见-大众文艺,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