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相关问题分析
2015-05-30刘榛
摘 要:变电站作为我国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了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已成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变电站工作效率,同时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文章就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运行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了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变电站安全事故,这些事故的产生给我国当代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由此可见,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意义重大。伴随着电网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级变电站,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核心,在实际运行中有效地保证了变电站运行安全,提高了变电站运行效率。
1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发展的意义
电是我国当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离开了电力,社会就难以进步和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肩负着电流、电压的调控重任,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变电站运行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进而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变电站运行中很容易出现设备故障、安全事故等问题,进而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当前各级变电站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变电站运行中,利用电气自动化化技术,可以实现变电站自动化化作业,在电气设备上实现自动化自我检修,防止出现设备故障,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1]。同时,实现电气自动化还可以节约系统有效装机容量,降低系统总发电燃料费用,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和电网输送效率,降低线损,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进而为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提供保障。
2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水平低
就当前我国变电站运行环境来看,由于变电站缺乏信息网络系统,对变电设备运行不能进行全方面的监控,进而不利于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许多变电设备依然需要依靠人工去进行检修和维护,增加了变电站运行风险。另外,在面对变电站系统中的设备故障、检修、测量、控制等所有信息都是同归同一个信息窗口来显示,当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监控窗口会弹出大量的信息,变电站工作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出确切的故障信息,从而耽误故障处理的时机,使得变电站不能正常运行。
2.2 人员的问题
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职业素质低,在工作中不能认真的对待工作,从而变电站运行效益低。在变电站运行過程中,当变电设备出现故障后不及时上报,造成设备故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另外,许多工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从事本项工作多年,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出现过问题,凭自己的经验这样做也应没问题,在工作中贪图方便、怕麻烦,总想以较少的付出获得最好的效果,认为工作很简单几分钟即可完成,往往无票操作、使用解锁钥匙操作或不使用相应的安全工器具。其次就是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对现场设备不熟悉,对操作技能一知半解逞能蛮干,针对变电站运行故障都是凭经验、想象,自以为是,盲目操作,在日常设备巡视维护工作中贪图快,巡视不到位,设备缺陷未能及时发现,给日后的运行设备埋下事故隐患。
3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
3.1 控制系统
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增加变电运行风险,为了确保变电站运行安全,在变电站中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立起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运行人员的监控、变电设备的监控、后台监控以及数据自动分析等。对人员进行监控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在进行设备维护与检修工作中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确保变电设备稳定。对变电设备的监控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变电设备运行环境进行全面监控,对影响变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把控,进而确保变电设备安全。而后台监控及自动数据分析模块就负责收集、处理各种设备的运行信息和数据,按要求发送到集控中心和远方调度控制中心,满足调度部门对电力系统的监视、控制和运行操作。
3.2 保护系统
保护装置指的是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的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在变电站中装设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大大地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对系统进行保护,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
4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发展方向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电力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在变电运行中加大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技术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4.1 发展数字化技术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过程中,利用电子自动化与信息化这一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为电力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信息。
4.2 建立自动化通用网络系统
在变电电气自动化运行过程中,建立学科学的自动化通用网络系统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为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要想更好地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就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电气自动化通用网络系统,使系统各个工作环节都能高效、快捷进行,降低安全故障的发生[3]。
4.3 建立全面的DMS系统
DMS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用于建立、使用以及维护数据库。DMS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以便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及完整性。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发展道路上,建立DMS系统可以提高电气的管理水平,适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提高系统各个环节的保护,从而确保电力的供应,使管理者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状况,如电流电压的情况、电力设备等设施的使用情况[4]。DMS系统也能进行详细精准的计算,对电力平衡、设备负荷等问题都能起到监控作用。通过这些功能的应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5 结束语
变电站肩负着我国电能输送的重任,为了满足我国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在变电站运行中加大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着重大意义。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变电站运行故障检测效率和故障处理效率,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提高了变电站的工作效率,节省变电站运行成本,为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及其应用[J].电子世界,2013,9:48-49.
[2]郑杰,曹伟杰.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风,2013,18:181.
[3]许伟.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相关问题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20:134.
[4]牛波,李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74.
作者简介:刘榛(1991-),男,云南省玉溪市人,工作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职务:学生,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