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教学新思维刍议
2015-05-30杭红梅
【摘要】我国学院派的民族声乐教学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当代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逐渐走进了单一化与模仿的迷途。对民族声乐多样化的发展、树立多样化的审美观念认识不足。本文试图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新思维
民族声乐从广义上来讲包括传统的民歌、地方戏曲、曲艺以及带有这些风格的创作歌曲等的统称。从狭义上来讲,是指从传统的民歌、地方戏曲、曲艺等演唱艺术发展而来,吸收和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与发生技巧,并具有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的声乐艺术。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经过几十年的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被称之为“学院派民族唱法”。其本质是中国的传统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融合后的一种声乐演唱方法,虽然经过了几次土洋结合的质疑与碰撞,但这种唱法已经成为時代的主流。该唱法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歌唱家,最早的如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李光羲、吴雁泽等。八十年代后如彭丽媛、张也、宋祖英、董文华、阎维文、万山红、方琼、吴碧霞、雷佳等。可以说民族声乐的教育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随着我国各大音乐院校相继设立民族声乐专业,我国的民族声乐逐步走向了科学化与系统化的发展道路。但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全国艺术院校教学模式、方法、音色审美等趋同现象日益严重。在多民族并存的我国,此现象是值得国内每位同仁深入思考和商榷的。
一、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1956年沈阳音乐学院率先成立民族声乐系以来,北京上海等地音乐学院相继设立民族声乐专业,全国艺术院校以及师范院校也逐步设立了民族声乐演唱专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民族声乐学科体制和教学模式。至今,民族声乐教学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家,这些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家们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在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我国各大音乐院校对于传统民族音乐不够重视,关于传统民族音乐的理论知识涉及的不足。当前只有客观全面的分析我国民族声乐的现状,才能更好的改革与创新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从而促进其更快的发展。具体来说,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力量
从师资力量方面来看,我国音乐院校的民族声乐教师在学习阶段大都是以学院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为主,接触传统民间音乐的机会较少,在进行具体的民族声乐教学时便缺乏对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视与教授,没有很好地将民间音乐艺术与民族声乐教学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很难体会与感受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方式
从教学方式来看,众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呈同一化和固定化模式,均以中央重点院校为教学参照目标。忽略了全国各少数民族传统的演唱方法,没有很好地继承各民族民间的演唱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下必然产生教学思维单一性和僵化性。
(三)声乐比赛
从声乐比赛中看,衡量民族声乐演唱的优劣,举办声乐比赛是一个很重要的形式。目前,我国重大的声乐比赛中,参赛者的曲目风格、歌唱音色、发声技法等均呈同一化现象。各民族的民族声乐风格走向同一,严重背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二、民族声乐教学改革新思路
当今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既要传承,又要发展和创新,同时要有时代性。民族声乐艺术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三项基本要素,才有顽强的生命力。民族声乐演唱者必须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音乐沃土之中,唱出的歌声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息和民族特色。民族声乐教学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民族声乐民族性、时代性、多样性的再认识
中国的传统戏曲和各民族民歌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藏,有着取之不尽的养分。尤其是中国的戏曲,不论从唱腔还是表演艺术,都能与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相媲美。如果我们民族声乐脱离了中国戏曲和民歌,那也就失去了民族声乐赖以存在的根基。当今,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中,对本民族传统音乐进行系统深入地搜集整理和研究,将民族音乐传统理论,创作技巧相结合,形成自成体系的美学观念,在创作和表演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创立和发展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民族声乐艺术。所以说声乐如果缺少甚至没有民族性,也就失去了民族唱法的根基,割断了民族唱法的原始基因和历史传承也就是丢掉了民族声乐艺术的魂。
民族声乐在具备民族性的同时,还需有时代性。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音乐元素也更加多元化,我们的民族声乐走向世界,那必须在保留民族风格,民族情感,民族韵味,民族语言,民族气派的同时要注入新的元素。如在歌曲创作中运用西洋创作技法、结合流行音乐创作风格、国内流行音乐与国外的音乐元素融合等,涌出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深受大众喜爱。因此,民族声乐一定要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性。在体现继承民族传统和与时俱进,堪称这方面典范的艺术家就是梅兰芳先生。梅兰芳先生是京剧大师,是梅派艺术创始人,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表演艺术家。他是西装革履的“洋派京剧明星”,他改变了京剧旦角的化妆技术,是第一位进军好莱坞地中国艺术家,表演大师卓别林也是他的粉丝,他改良了传统京剧天女散花的舞蹈,他把京剧排成了电影,穿着现代服唱京戏…,当时的外国人来中国必须有三件事要做:那便是登长城,游故宫,看梅戏。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是国际明星。可以说他的成功是与时俱进的,他对京剧的改良是有融合性的,他对京剧贡献是巨大的。那么对于今天我们民族声乐怎样去传承是有非常大的启示作用的。改革了借鉴了但始终具有民族性,也具有时代性。
我国民族音乐学家田青先生说“坚持文化的多样性的理念,从传统音乐中找到民族精神的所在,任何艺术一定是多样的,一个乐种,一种唱法,一种音乐形式都不可能独占舞台…。”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及精神文化不断提高,伴随着音乐旋律来源的多样化音乐制作也是多样化的风格。音乐有混搭,有借鉴,有的与欧美等音乐融合,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盛世场景,像民族与美声的结合,又如好多声乐作品融入了戏曲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不论学院派唱法也好,民通,美通,原生態也好,偏戏曲的演唱也好,只要好听,演唱方法科学,用声合理,把歌曲内容表达准确,那便是合理的。尤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演唱都有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演唱风格。如藏族牧歌,侗族大歌,还有蒙古族的长调,呼麦等,实践证明他们的演唱都具有科学性。当年鄂尔多斯的扎木苏民间艺人进京演出应起轰动,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说他的演唱与意大利美声唱法相同,声音堪称完美。民族声乐的演唱不论有一种方法多么完美,也不能是只有一种,如果单用一种审美去评判五十六个民族演唱方法是不合理的,势必造成片面的发展路径。因此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应该是多样的,应该是百花齐放,那么我们教与学应该是多样的,与时俱进的。
(二)完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
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通常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针对性以及灵活性较强,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长期下去会造成授课方式的局限性与单一性,致使学生在声乐学习期间只能接触到一位声乐教师,授课的方式也成了单一固定的模式,长期下去将会打消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视野都变得狭窄。因此,在今后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应将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加入一些“公开课”、“集体教学”、“小组课”、“交流课”等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民间歌手来学校进行交流与表演,使学生能够切实的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风格,进一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挖掘原生态民歌养分
民族声乐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因此在具体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声乐老师应重视原生态民歌并充分的挖掘原生态民歌,将其作为民族声乐教学素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师大都熟悉西方美声唱法,但是对我国民族民间声乐的风格以及旋律却比较陌生,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很好的传承我国的民族艺术与音乐文化,因此声乐老师应充分重视对原生态民歌演唱技巧以及演唱风格的挖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高校可以聘请一些原生态的民族声乐歌手作为声乐教师。大多数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师都是学院派民族声乐培养出来的,在民族声乐的演唱方面不能将少数民族声乐的风格、旋律等把握的非常准确,所呈现出来的演唱也并非原汁原味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民族声乐的理解与学习。因此,高校应聘请一些少数民族原生态的民族声乐歌手作为教师,让学生们能够直接的感受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民歌,真正的接触到民族民间的唱法。原生态歌手在演唱时更具有艺术个性以及较强的地域特性,如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蒙古的长调及呼麦等等,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歌引入教学课堂,能够进一步丰富音乐教育内容,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使学生们更好的传承我国的音乐文化。
2、少数民族地区通常比较偏远,但是每个少数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及艺术特色,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长期以来的耳濡目染便会掌握一些少数民族原生态的民歌以及舞蹈,因此我国的各大高校的艺术院校应扩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招生范围,多招收一些少数民族学地区的学生。在少数民族学生入学之后,声乐教师应在教授一些声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量保持他们原有的演唱方式,培养他们在民歌方面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艺术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利用所学知识对原生态民歌作品进行更好的继承、传播以及创新,为促进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丰富民族声乐教材
民族声乐的发展,离不开声乐作品的创作。民族声乐教材建设是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部分音乐院校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的单一性会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视野的开阔性,因此,声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选择现有的传统教学曲目外,应该积极挖掘运用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特别是各少数民族的声乐作品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另外,要大力扩展民族声乐理论方面的教材内容。在理论教材内容方面不仅要包括人体发声的原理及特点等知识,还要包括不同民族语言及风格的演唱方法,设置一些少数民族音乐的内容,引进不同种类的音乐,使民族声乐教学更加的多元化。除常规声乐教材之外,还应该多选择一些音响、图片、音像等各种材料作为教材,这样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声乐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
三、结语
我国民族声乐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声乐艺术,同时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民族声乐唱法,传统民族艺术声乐艺术中的民族唱法、戏曲唱法和曲艺唱法都具有各自的风格特点。民族声乐来源于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中,其最大的魅力在于扎根于民间音乐中,长久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下,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成为了目前较为关注的重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应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对民族声乐教学的模式及方法进行及时的创新与改革,以加快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显然在这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只有一种声音也是不够的,运用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将时代的特色融入到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在继承本民族音乐的同时借鉴西方音乐精华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朝晖. 民族声乐教学初探[J]. 艺术科技, 2013, 第2期:222-222.
[2]红霞. 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 音乐创作, 2014, 01期:186-187.
[3]邓远动. 浅谈如何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方法与技巧[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 30期:335-335.
[4]王江. 浅析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 艺术科技, 2013, 02期(2):219-219.
[5]林荷英. 民族声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 第15期:15-15.
[6]杨振军. 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 大众文艺, 2015, 12期:207-208.
[7]韩冰. 浅谈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误区及应对方法[J]. 艺术时尚:理论版, 2014, 第8期:243-243.
[8]陈文佩. 探索高校音乐专业民族声乐教学方法[J].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 第3期:230-230.
作者简介:杭红梅,女,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专长: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