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一个精彩的数学活动
2015-05-30顾霞萍
顾霞萍
摘 要:幼儿数学活动设计是指依据数学教育的目标,选择一定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幼儿施加数学教育影响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幼儿; 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11-001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不仅涉及到一个教师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课程大纲的理解,更需要教师抓住活动设计中的关键元素,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真正做到给幼儿一个精彩的数学活动。
一、关键元素之一:操作性
1.操作要求清晰、简明
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都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活动中对幼儿提出的操作要求一定要是清晰、简明、易于理解。首先,在对幼儿提操作要求的时候要注意语句不能太过冗长,一下子说得太多幼儿是记不住的。其次,在对幼儿提要求的时候,语句中不能涉及到幼儿不理解的词语,比如开展小班数学活动“按特征分类”的时候,如果教师在活动中提出:“按照这些苹果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幼儿肯定会反问:“特征是什么意思啊?”因此清晰、简明的操作要求是数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2.操作内容具有探索价值
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
3.操作习惯良好
操作习惯好的班级,因为幼儿听清了教师的要求,所以活动会开展得很顺利。反之,幼儿根本就没有听清教师的要求,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好奇心摆弄着操作材料,就显得没有目的性,也就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了。所以要想数学活动顺利展开,必须具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关键元素之二:情境性
1.自然流畅,贯穿整个活动
幼儿园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有丰富有趣的情境。在数学活动中引入情境讲究的是自然流畅地贯穿其中,如果要生搬硬套,就会弄巧成拙,这样的数学活动就会显得华而不实。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的时候,我们不能只顾着寻找情境,而不在乎情境引入得是否合适,千万不能只顾着“花架子”,要让情境为数学活动的展开锦上添花,而不是为了花哨的情境而学习数学内容。
2.贴近幼儿生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在选择情境的时候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把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熟悉的情境引入到数学活动中。
三、关键元素之三:游戏性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游戏与情境并非同一概念。情境是贯穿整个活动的,而游戏则是一种引导幼儿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与形式。
1.趣味性
学龄前幼儿由于其年龄和心理特点,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但喜欢游戏,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所以只有趣味性的游戏才能牢牢抓住他们的眼球。
比如在开展小班的数学活动时,我们会以游戏的方式来激起幼儿的兴趣,“送小动物回家”、“找朋友”、“采果子”等游戏都能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感知新的知识。教师可以抓住中、大班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找密码”、“闯关”、“掷骰子”等游戏,带领幼儿畅游神奇的数学王国。
2.递进性
一个好的数学活动必须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设计这个游戏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哪部分知识。正是因为游戏具有目的性,所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点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层层递进,幼儿在完成一连串难度逐步加深的游戏中,就能比较顺利地学习新知识。
比如在中班上学期学习“序数”内容时,我设计的第一个游戏是出示一排一层楼高的房子,让幼儿找找小动物的家在第几间;设计的第二个游戏是出示一幢多层但每层只有一间的高樓,找找小动物的家在第几层;设计的第三个游戏是出示多层每层多间的房子,根据小动物身上的门牌号如“302”帮助小动物找家。考虑到横向数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所以放在第一个游戏,竖着数,特别是楼层从下往上数比第一个游戏稍微难一些,而第三个游戏却需要综合运用第一、第二个游戏中学到的知识,是个重难点。这样层层递进的小游戏就能较好地化解重难点。
四、关键元素之四: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数学活动建构的是幼儿的思维能力,逻辑性较强,教师的引导、幼儿的及时跟进更需要环环紧扣,因此有效的师幼互动在数学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1.互动式的提问
互动式的提问有利于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单一的教师讲解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只有让幼儿也有机会思考,有机会表达,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开展中班数学活动“间隔排序”时,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珠子哪里不一样?这样的问题是为了让幼儿观察操作材料的不同特征。我还会出示间隔排序的项链和没有间隔排序的项链问幼儿:你觉得哪一条好看?好看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能较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思考。
2.赞赏式的反馈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赞赏式的反馈包括很多,可以是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手势,一个关爱的眼神……这些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课堂教育中,我们有时候会发现有些幼儿的回答真的特别精彩,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这既让被表扬的幼儿感觉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为其他幼儿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可谓一举两得。当幼儿的回答平平淡淡无出彩之处时,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可以激起幼儿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有时候幼儿的回答似乎不那么切合主题,教师一次亲切的抚摸能很好地保护他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有效地展开数学活动,对幼儿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抓住活动设计中的关键元素,我们一定会给幼儿带来更多精彩的数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