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2015-05-30田惠敏田天曾琬云
田惠敏 田天 曾琬云
[摘要]“一带一路”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应对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在2015年,“一带一路”将从顶层设计逐步落地实施。“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并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与意义,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与“马歇尔计划”进行对比,讨论美国、俄罗斯、印度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博弈。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马歇尔计划;大国博弈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1010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战略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积极作为的国际战略思想,已获得近六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支持与认同。该构想推动各国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经过2014年的酝酿与谋划,2015年成为战略实质启动的关键一年,“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正由战略构想阶段步入全面务实阶段,成为贯穿国家与地方全年工作的一条主线。这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我国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和实现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的重要路径。本文从不同角度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及其意义,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理清该战略丰富的含义,其次与曾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马歇尔计划”进行对比,再次讨论美、俄、印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博弈,最后论述该战略的重大意义。
1“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中,“一带”即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从中国向印度洋和太平洋展开,“一路”即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将会是一个世界级的大战略,它将横跨世界上最长、最具潜力的经济走廊,包括中巴经济走廊、中国—蒙古—俄罗斯草原之路等,沿线大多是具有高度经济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惠及人口超40亿,经济总量几乎占全球的1/3。“一带一路”的实施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重点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具体包括能源管线、铁路、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便利投资与贸易的往来;第二步重点是在建立自贸区与实施产业转移,中国可与合作的国家与地区之间建立自贸区,并在时机成熟之时将产能过剩或者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第三步重点是建立自贸区群,包括亚、欧、非、拉美等大洲在内,可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战略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无论“一带”还是“一路”,核心在于加强经贸合作,尤其是加强同中亚和中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并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想通”为原则,蕴含着中国崛起的“中国梦”。“一带一路”的精髓在于不冲突不对抗的独立外交政策,其实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向世界传达出中国将积极主动的与合作国一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通、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这对于建立健全亚洲产业链,建立亚欧之间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21利于中国形成回归世界文明主流的国际战略
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华文明回归世界文明主流的国际战略,也是体现周边为首要的国际战略,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参与世界治理的新模式。亚洲最大的特点就是差异化很大,东北亚、南亚、中亚、西亚,文明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推动亚洲的联动发展和振兴,建立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通过带动周边的文明,实现和平共荣、共生,打造利益、责任和命运的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是亚洲文明共建与中国复兴开放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需要,更是体现中国特色、风格与气派。“一带一路”是一个全新的国际关系模式,强调中国国内利益和内部发展与邻国的利益和发展是在一个互利互惠的系统中共同发展和繁荣。
22利于中国形成新型改革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战略将构筑中国新型改革开放的格局,既带动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激活经济活力,又促进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利于对外的资本输出。具体来讲,首先针对中西部地区,由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有力的成为全面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主引擎,在加大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的同时,也将极大地提升其经济活力。其次针对东部地区,积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深化东部地区与海外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力度,这既有利于东部地区借此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也将带动其对外投资的资本输出。
23利于中国输出优势产能,支持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同时还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相比,产业优势较为突出。通过建设“一带一路”,中国能向沿线国家输出优势产能,从而带动中国经济与就业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而我国具有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能力,工程承包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通过支持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为我们提供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国内基建需求却日趋疲软,因此,中国有着强烈的资本与基建产能输出的意愿。建设“一带一路”可以打开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基建需求的大门,为亚太、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持与强大的技术支撑,这样将有效地完成国内供给与海外需求的有效对接,并实现双赢。
24利于中国显著提升对外经贸关系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力的巩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基础,并将经贸合作的理念辐射到欧、非、拉美等大洲,这将有效地加强我国同合作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优势互补,以最终实现双赢。“一带一路”的倡议已受到沿线所在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的欢迎与赞同,并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向前迈进,新的亚欧商贸通道和自贸区的形成将对提升合作国的贸易经济水平产生重要积极影响,这将有效提升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影响力”。
3“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之辩
随着世界级战略“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尤其是在2014年APEC北京峰会期间,中国宣布将设立总部位于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之后,中外媒体多将“一带一路”计划与美国“二战”后对西欧各国进行的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相类比,并将“一带一路”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然而,两者之间在经济与政治安全等层面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在实际上却存在着质的区别。本文接下来就将帮助读者理清两者之间的共性与区别,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一带一路”战略。
31两者之间的共性
从经济角度出发。“一带一路”被认为主要是面向中亚、东盟等地区的投资扶持与发展计划,尤其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往往被视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安排。该计划的实施,会加速合作国与地区之间的一体化进程,这一点与“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中的一体化作用异曲同工。
从政治、安全角度出发。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利用自身经济的实力来达到一定的对外政策目标。众所周知,“马歇尔计划”有效地助力美国奠定在欧洲的地位,并一跃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而同样的道理,“一带一路”建设也将有效地提升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与影响力,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开拓强有力的国际环境支撑。
32两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出发点不同。“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时代背景与“一带一路”大不相同,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是为了应对战后欧洲政治真空期中来自苏联的挑战,因此在本质上是建立相同意识形态基础上的政治控制,具有政治安全属性。而“一带一路”是在国与国之间依存度普遍上升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谋求同合作国之间长期的共同发展为核心,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合作。
其次,合作原则不同。“马歇尔计划”的制订是为了遏制苏联,因此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并且在实施经济救援过程中附加了不平等的条件,已达到影响并控制受援国经济、政治的目的。“一带一路”不干涉他国内政,任何有意愿合作的国家均可平等参与,充分尊重参与国的自主权,根本上体现的是自愿自主与平等互利的原则。
最后,最终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制订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美国的霸权主义,制定战后新秩序,其援助的重点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对受援国经济的影响与政治的控制。“一带一路”最终目的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共赢,并不谋求通过新制度的制定实行区域霸权主义,主张优势互补、务实合作与共同发展。
4建设“一带一路”存在的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切合了当代中国经济产业升级、产业转型所带来的必然要求,这不仅将提升中国的大国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社会开放的程度,巩固中国社会改革的成果。然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41国内省区各自为政,管理体制、思想观念有待完善的问题
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存在竞争关系,如果不从整体规划,势必导致区域分割、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的问题,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容易出现如下情况:重大战略项目无人承担责任,无人拍板决策;各部门难以协调,各机构竞争大于合作,内部没有形成“互联互通”;缺乏实力雄厚、决策科学、管理规范、熟悉国际竞争的投资主体;银行监管政策缺乏针对性、境外资产难以抵押、境外分支机构网点数量不足等造成融资结构的构建异常困难;缺乏在境外投资、经营基础设施的思想观念,管理能力薄弱;应对环保、劳工政策风险的能力薄弱;国内审批境外投资的程序冗长,不利于投标、收购兼并等活动;政策支持力度严重不足,手段单一(对外援助);缺乏对当地情况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与民众沟通不足,情感疏远;援建的医院设施齐全,却无医生、护士。
42不联不通、联而不通和通而不畅的问题
首先,在硬件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乏交通、通信、电网、油气管线等硬件设施。这些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包括我国西部的沿边地区。众多中亚、东南亚、非洲国家亟待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同样欧洲的基础设施老化,也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一样,有升级换代的必要。基础设施是目前制约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其次,在软件方面,沿线国家之间的法规政策不兼容。再次,民心不通方面,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沿线国家民心不通,政治互信不足,彼此差异化大于共同点、差异化大于包容性,彼此矛盾冲突大于合作。如何培育和凝聚这种共识,化解分歧和矛盾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互联互通的关键。最后,缺乏政治互信,周边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于中国的规划存在戒心。
43国别经济与政治风险的问题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对外深陷大国博弈,对内面临领导人交接、民主政治转型、民族冲突等多重矛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风险已经成为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多数国家法律体系建设相对落后,有关投资、贸易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第二,地缘关系成为影响法律环境的重要因素,东南亚、中东欧国别法律风险较小,南亚、中亚及独联体国家较高,走廊项目应重点关注地缘法律风险。第三,司法体系与司法执行效率两极分化较为突出,除新加坡、泰国、波兰、匈牙利、土耳其等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执行不力,政治干预严重。
44外方的困惑和不理解问题
很多国家对中国存在不信任感,特别是美国,他们视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对美国在亚洲和世界统治地位的挑战,认为中方战略意图很强,在布置世纪大格局,企图整体改变欧亚大陆格局。其他国家或许担心会过度依赖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中国拟发起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也认为是挑战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以美日为主的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地位。
5“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大国博弈
美国、俄罗斯、印度是 “一带一路”战略在区域经济合作沿途中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在中国加紧推进“一带一路”实施的进程中,势必与上述三个大国之间产生利益上的牵连。因此,认清大国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针对各自利益不同的考量,继而制定出有效的策略,对于我国得到关键国家的支持,有效地减少阻力,并促进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1美国因素影响及其对策
美国始终对中国崛起抱有深深的疑虑和担忧,因此美国全球战略向亚太倾斜,试图借“亚太再平衡”战略以维护其霸权地位。具体表现在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来牵制中国。首先,在政治上,美国军事力量的介入力度不断增强,刺激中国周边国家在领土争议中频频挑衅,这将破坏“一带一路”实施的良好的政治氛围;其次,在经济上,美国督促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积极推动“美国—东盟扩大经济合作倡议”与“新丝绸之路”计划等,试图建立由其主导的亚太合作机制,以制衡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面对美国因素的挑战,我国应尽量在保持中美之间良性沟通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深层次的合作,扩大两国之间共同的利益,增进共识,从而减轻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的抵触情绪。
52俄罗斯因素影响及其对策
俄罗斯担心“一带一路”的实施将对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展产生不利影响,而担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亚地区。中亚地区,作为俄罗斯的战略后方,在该地区保持控制力是俄罗斯的一大战略目标,但随着“一带一路”合作交流的不断加深,中国因素的介入势必会对中亚地区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俄罗斯对此表示忧虑。为了消除俄罗斯的担忧,中国应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并不谋求在中亚的主导地位,中国也是维持中亚安全稳定环境的最大受益者,并且应积极同俄加强战略沟通与合作,最终实现双赢。
53印度因素影响及其对策
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并且尤为重视其在南亚的影响力。“一带一路”的实施将大力提升中国在全球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印度对中国实力的提升有所顾虑。事实上,中印沟通合作在不断加强,两国共同利益也在不断加深,作为亚洲经济两大引擎,中印携手将对亚洲崛起,起到关键性作用。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印,在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同时,更进一步商议“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中国能量”与“印度智慧”携手将释放巨大能量。
参考文献:
[1]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J].中国外资,2014(10)
[2]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新视野,2014(4)
[3]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1)
[4]霍建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义深远[J].人民论坛,2014(5)
[5]王敬文“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J].中国外资,2014(10)
[6]姚冬琴习主席的“丝路之旅”收获了什么[N].中国经济周刊,2014-09-22
[7]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8]APEC框架下构建亚太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研究[J].中国市场,2014(11)
[作者简介]田惠敏,副研究员,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部,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田天,清华大学经济学管理学院硕士生;曾琬云,清华大学经济学管理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