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中青年干部教育轮训方式方法创新探索
2015-05-30龚明明
龚明明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国有企业,在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候,中青年干部的能力素质具有极端重要的发展引擎作用,必须通过科学系统、全面深入的教育培训,促进其提升理论水平、锤炼党性修养、拓宽思维视野、练就过硬本领、树立良好形象。教育轮训应当与时俱进,紧扣中央政策要求、企业发展实际和干部工作需要,创新规划、平台、形式、内容,让轮训结果质量更优、效果更好、更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提升的可持续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国有企业;中青年干部;教育轮训;培训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3.06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更加重视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能力提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严防陷入“本领恐慌”的窘境。针对干部教育培训,中央专门制定下发了《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为持续深化教育培训做实了顶层设计。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国有企业的干部教育轮训应当积极落实中央部署要求,主动对接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划,创新健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对中青年骨干,亟须提升教育轮训的理论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为实现“四个全面”提供更有利的组织支撑和人才保障。
1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中青年干部教育轮训的必要性
(1)从政治角度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中青年干部教育轮训,是贯彻落实中央系列部署的必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党在担负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存在“执政考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必须通过“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国有企业肩负着为国理财、为国聚财的历史责任,一是对国家财政征收具有基本保障作用,二是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有力带动作用,三是掌握着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命脉,四是关系到社会劳动就业与公益事业发展,既是“四大危险”与“四大考验”的直接承担者,又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推动者,中青年干部的能力素质水平非常重要。
(2)从经济角度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中青年干部教育轮训,是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需。在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结构进行深度调整变革的关键期,国有企业如何把握新常态极为重要。这取决于企业管理人员者的战略意识、思维水平、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观念到位、方法对路、工作得力,才能高效率地搭上改革的“动车组”,驶上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快车道”。一是面对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中青年干部需要积极优化知识结构。二是面对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的不断壮大,中青年干部需要进一步树立战略思维和法治思维。三是面对政府职能深入转变,按照简政放权的基本思维,由法律法规授权承担权力需要改革。通过及时轮训,国有企业中青年干部才能实现“精神补钙”和“能力加油”。
(3)从管理角度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中青年干部教育轮训,是提升人力资源保障水平的必须。传统的企业组织人事管理正在发生规范化转变,以人力资源配置为中心,规划、招募、培训、薪酬、绩效和劳动关系六个模块基本建立健全,但相互之间的关联度和系统性还不够科学,甚至有的功能出现错位和缺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最优。例如,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规划存在“断点”,导致培训开展“见子打子”,没有常态化和全覆盖,领导力培训针对管理高层,见效果需要时间来检验;操作类培训针对一线员工,理论性不强,消化吸收转化比较单一简单。再如,教育培训与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空白点”,培训前缺乏初步评估,阶段性考核流于形式,考试考核存在“老好人”、“怕得罪人”的心态纠结,考试结果真实性不够、应用性不强。引入了更科学的机制,才能更有利于扩宽培训工作的合作面和干部培养的科学性。
2 国有企业中青年干部教育轮训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培训组织多选择省级机关党校或行业党校,对于省市以下国有企业覆盖面不够。从当前国有大型企业组织构架来看,人数多、业务广、产业链条长,需要轮训的干部需求也多样化。但在轮训机构选择上,多是参加行业党校统一调训,或者根据地方党校名额分配推荐参加轮训,具体到省市两级参加人数十分有限,存在学习不及时、参训周期长、覆盖不全面的问题,对组织规定的参训率和学习前度落实不够到位。
(2)培训内容以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为主,对于改革发展、法治建设、领导艺术、管理科学等整合度不够。党校系统的教育优势在于党的理论和政治理论范畴,对经济、法律、科技、管理、历史、文学等其他理论知识的授课能力还不够强。就党性教育而言,多采用灌输式讲授为主,缺乏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渗透。同时受制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历史性回顾和现实性解析难以深入透彻,精神洗礼的效果有待提升。
(3)培训方式比较单一和陈旧,和企业发展实际结合不紧密,易让参训学员产生疲惫感和枯燥感。授课老师多为专家学者,理论功底比较深厚,但对行业、企业的熟悉程度不够,很难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企业。对理论解析的时候多,对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组织变革、管理进步等时间前沿把握还不够好,对学员视野的开拓不到位。课堂讲授时间偏多,容易让学员产生行为惯性和精神懈怠,“授鱼”但没有“授渔”,培训效果存在短板。
(4)培训管理以企业人事部门协调管理为主,自主管理发动不够好,自我约束的机制不成熟。企业人事部门和培训承办机构共同管理居多,管理制度多由人事部门制定,日常教学管理多由培训机构承担,自主自发的自律较少,纪律上“钻空子”依然存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企业培训管理更加严格,但培训中散漫懈怠的情况没有完全杜绝,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创新国有企业中青年干部教育轮训的方式探究
(1)轮训平台搭建应当视野更加开阔,避免培训渠道单一化和片面化。企业人事部门作为牵头机构,应当加强方案设计和培训机构选择,主动与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受训干部的沟通交流,实现轮训计划、企业战略、学员需求“三结合”。党校机构在培训中具有特殊定位,在政治理论学习、党性锤炼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也要兼顾到其他学习内容,在培训机构选择上可以考虑更具有统筹整合能力的平台。中组部在全国高校建立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就是一种选择。从目标上讲,就是要实现三个层次的统筹兼顾:一是宏观上把握党建需求、国家需求和组织需求;二是中观上把握企业发展需求和岗位需求,增强经济、管理、法治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操授课;三是微观上把握个人需要求,在领导能力、个人修养、视野拓展等方面有一定的考量。
(2)轮训方式的搭配要更加科学,让培训更加系统生动、理论与知识的摄入更加高效。讲授式教学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在切入点选择、着力点强调、结合点把握上更加精细,才能都让讲授讲出味道,让学员更易接受吸收。课堂授课应当考虑采用“2+0.5”的模式结构,单向授课后有交流和互动,增加集体辩论和答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针对培训设计的各个模块和课程,综合采用现场教学、体验教学、角色扮演、个人自学、分组研讨、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的培訓方式,减少长时间轮训带来的疲惫感和枯燥感,让轮训质量不出现起伏。更多地采用研究式教学,激发学员的个人才智,提升参训学员自我学习、自我消化、自我转化的能力水平,这也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践“两张皮”的问题,通过培训进一步成为岗位工作的行家里手。
(3)轮训管理中更加注重学员自主管理,辅之以必要的领导、指导和监督。应当切实增强参训学员的班级意识和学员意识,从培训开班一开始就加强学员的组织建设,完善班委会和党支部建设,增强学员管理的自主性。要突出学习培训班班委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不断加强全体学员的政治素质锤炼,一是对学员自学、研讨、党性分析等教学活动进行引导和控制;二是明确学员在支部活动中的职责、定位和工作规范;三是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适度调整与创新。加强纪律执行的动态管理,特别是对人身安全和行为规范严格考核,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问责追究,纪律表现作出全过程纪律,作为结业最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不断涵养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组织开展体育运动、交流座谈、学习园地等集体活动,增强学员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轮训质量要可考核、可视化,增强培训结构的运用水平。坚持自我评价和多维考核相结合,既保证培训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又能够把评价结果直接反馈给学员本人,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改善,增强持续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坚持阶段考核与结业考核相结合。对严重违规违纪的行为立即纠正,对未能达到预期培训目标的教学进行适时调整,确保整个轮训工程沿着既定轨道前进。坚持考试考核与定性评估相结合,落实“凡训必考”的基本思路,增强培训的刚性约束,并实现“当期可操作、未来可持续”,为深化培训、职务晋升、薪酬调整、绩效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对考核结构进行严格的档案管理,为干部考察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