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鱼虫篇
2015-05-30
【积累1+1】
1.童年时,我曾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或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的时候,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它既不在我那小小的村庄后边高大的白杨树上同黧鸡儿一同鸣叫,也不在村南边那片神秘的大苇塘里和苇咋儿一块筑窠。
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孙 犁《黄鹂》
2.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不光是动作奇特,与此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
——[法国]法布尔《螳螂》
积累小窍门:
文学描写的对象主要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思想感情等内容;但也有些作品的指向是物,而这里的物,既可以指自然界的各种景物,也可以指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器物或建筑物等。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其实与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即都要准确地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
如片段1的开头并没有写黄鹂,而是借童年时捕鸟的一段经历,从侧面点明了作者对黄鹂这种鸟儿的认识并不是十分深刻。作者第一次接触这种鸟儿,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接受着炮弹的洗礼时,偶然间接触到这种鸟儿,并从这种鸟儿飞翔时的速度和金黄色羽毛上泛着灿烂的阳光这几个细节上写出了作者对黄鹏的喜爱之情。
再如片段2中,主要描写的是螳螂捕食时的情景。作者从正面描写的角度,对它的形态进行非常细致的介绍,特别是最后一句“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更是彰显出螳螂捕食时勇猛善战的特征。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就如罗丹所说的那样:“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同学们在写作前,先要对你所写的景物的本质特征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有序地结构全文,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你所写的文章才会更加深入人心。
【小试身手】
相传,天授二年腊月初一,西京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在严寒凛冽中挺立依然,来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被誉为“焦骨牡丹”。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被称为“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
阅读上述文字,请以“牡丹”为题,结合相关资料,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