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语
2015-05-30
这一期,先说点题外话。
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期。每到岁末,似乎都有必要稍作盘点。这个栏目从2012年第10期开始推出,至今已有三年多了,先后推出的作家有三十八位,参与写作评论的批评家也为数不少。早在筹划这个栏目时,我们便希望以个案研究为主。这么做,首先是为了打破 “80后”文学研究严重滞后的格局——当时只要谈“80后”文学,所举的例子往往局限于韩寒、郭敬明与张悦然三人,很多正在生长的力量与声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与此同时,我们也期许,这些作家能从代际出发,最终却超越代际,以个我的形式独自发声。任何一个作家,受生理上的限制,都会在某一代际之内,代际是必然存在的事实,可是一个作家之所以值得重视,不仅在于他属于某一代际,更在于他在某些方面又超越代际,拥有属于自己的、不可复制的精神世界。
木心的一个说法一直令人印象深刻:“五四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成熟,原因是作者的‘人没有成熟。”真正成熟的写作,首先是个人的成熟。所幸的是,入选这个栏目的作者大多重视自我或主体的建立与培育,他们知道自己的抱负在哪里,能力在哪里,也注意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观看之道。这几年“80后”作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成长速度,与此不无联系。
由此想到本期的人与文。本期所推出的作家王哲珠,也有志于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王哲珠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作品见于《作品》《中国作家》《文艺风赏》《作家》等杂志。关于她的写作,青年批评家宋嵩在《谁翻乐府凄凉曲》中作了深入而细致的梳理。他在文中指出,“王哲珠中短篇小说带给我的最深切的阅读感受,便是氤氲在字里行间的‘凄凉意蕴”。“执着于‘死亡的主题追求和‘意义的价值探寻,醉心于营构灰涩凄清的情感基调,王哲珠把自己笔下的小说写成了‘乐府凄凉曲。‘夜长不得眠,转侧听更鼓(《乐府诗集·子夜歌》),于是便只能一宵又一宵地瘦尽灯花。在‘80后小说家中,这绝对算不上一种讨巧的写法;但唯其如此,作者对个人风格的固守才更加令人钦佩。”他对王哲珠所作的风格和主题上的解读,都是非常到位的。这是一篇有自己立场也有个人发现的用心之作。
徐霞的《反思与忏悔》一文也值得注意。她的文章,主要是对王哲珠的当期作品《被囚禁的老兵》进行细读。她在文中既注意到了王哲珠对细节的处理,又指出《被囚禁的老兵》是一部有痛感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认为它是一出典型的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忏悔与良知,则是理解这部小说最重要的关键词,“作者对战争的思考,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中人的命运的思考,超越了党派的立场,阶级的立场,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越了民族的立场。小说反对暴力、战争,更加注重从人本身出发去思考战争,思考战场上的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