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乌尔善:《寻龙诀》在很多方面已是华语电影最高水平
2015-05-30
《综艺报》:你是怎样加盟到《寻龙诀》这个项目的?
乌尔善:最早要追溯到2011年我拍《画皮2》之前。当时有一个制片人找到我,希望谈一下《鬼吹灯》。但当时因为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画皮2》的剧本上,暂时没有时间。《画皮2》做后期的时候,又有几个项目找我,一个叫《盗墓笔记》,一个叫《藏地密码》。因为我把自己近年的创作方向放在奇幻、动作、历史这些类型上面,这类故事正好符合我的要求。我认真地看了这三个不同的项目,最终觉得如果只能选择一个的话,我会选择《鬼吹灯》,因为《鬼吹灯》是这种盗墓小说的开创者,影响力也是最大的。此外,里面的三个人物个性非常有魅力,这也特别吸引我。另外一点是它非常本土化,有很多我们特别熟悉的生活元素,像20世纪80年代末,以及三个主角中的胡八一和王凯旋年轻时代插队的那段生活,我觉得特别有质感。
《综艺报》:电影对地下世界的探墓设置是从最开始的“鬼门关”到“奈何桥”,一关一关往下推进的,但对原著小说里的很多门派却没有做表现,这样的设计思路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乌尔善:小说的容量非常大,但电影是在一个非常有限的时间里面去讲故事,不是面面俱到地把小说里面的所有元素翻译成电影。我们在电影的创作里面选择了最有价值的元素,把它电影化。这里有一个整体的电影观念,把探墓这个外部的动作行為,变成内心的探险。小说里面那些门派,电影可能讲不清楚,我更感兴趣的还是把进入地下世界探墓的过程做出来。
《综艺报》:用黄渤的话来说,你在生活中更像个艺术家,不像是拍商业片的人,你早期曾做过当代艺术,处女作《刀见笑》也极有作者趣味。为什么现在却专注于拍摄商业类型大片?
乌尔善:我希望能够尽我们现在最大的能力,把华语的类型电影提升一个品质。陈国富老师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我们合作很默契。《寻龙诀》是华语电影从来没有做过的类型,我觉得必须要做这件事,因为华语电影的很多类型都是空白,如果我们能够拓展一个新的方向,就能给未来的创作带来很大空间。
我对自己的事业规划就是做面对主流观众的中国式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很多,我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类型,奇幻、动作、历史、传统文化。像《画皮2》就是魔幻爱情古装电影,《寻龙诀》虽然不是古装,但也有同样的元素,奇幻、神秘的文化、动作冒险。这很适合我去做,我也很感兴趣。
《综艺报》:这部戏有很多特效化妆,比如说有一些复活的“丧尸”“萨满”等。你怎么评价这次的整体设计,它满足了现实加奇幻的造型任务了吗?
乌尔善:这部电影里面所谓的现实奇幻,跟《画皮》那种纯粹的奇幻不一样,它还有一些现实的元素,让我们能够找到现实生活的依据。这个风格对美术设计来说就是提炼现实元素,大胆发挥想象力。我们有具体的年代表现,比如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末的中国,80年代末的美国。这些东西是不能回避的,你不能把它做得很抽象。但如果仅仅拘泥于现实,这部电影就丧失了很多空间,因为我们在其中所探讨的精神问题也是一个超现实题材。
比如,我们所有的墓穴并不是按现实做的,每一关都超级庞大,真正的墓穴没有那么危险的机关。电影的创作空间是可以天马行空的,但与现实的连接还是要有。所以,现实与奇幻分寸比较难掌握。
相对《画皮2》,这次美术指导郝艺已经成熟了很多,他提炼现实元素,把它们变成一个奇幻世界,这个复杂的整体设计都是他来完成的。工作量超级庞大,不只是设计的复杂性,还有制作的复杂性。我认为这部电影在美术设计、置景、特效化妆等方面是华语电影目前的最高水平,是《画皮2》之后的新台阶。郝艺和特效化妆总监肖进都是在《画皮2》中一起合作的,在那时候我们还更多地借助于技术部门,还有很多美国工作人员。这次《寻龙诀》本土化多了,中国的工作人员比例更高,而特效化妆量更大。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