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分析及评估

2015-05-30郑博熙杜英

中国新通信 2015年24期
关键词:评估

郑博熙 杜英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通信系统功能日趋完善和复杂,相应的也带来了许多扩展风险和功能性风险。网络通信系统的健康稳定是基础,所以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规避,本文就以笔者的经验对网络通信系统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希望能够和同行业的人员进行交流。

【关键词】 网络通信系统 存在风险 评估

网络通信系统中的风险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系统组件自身的缺陷和脆性使然,影响整个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其二是网络通信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失误,或者遭受到外界攻击都会威胁信息的安全性。

这两种因素是造成系统风险的主要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严重制约了网络系统的扩展,因此如何降低影响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就简单对风险进行评估。

一、网络通信系统风险的概述

导致网络通信系统风险的因素有多方面,要想规避首先要能够进行辨识,在潜在风险进行评估时首先要考虑那些和信息安全相关的因素,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将其进行归类整理。在风险因素的考虑过程中借助风险识别来了来掌握主要的因素,这样依赖便能够将风控的主要方向进行把握[1]。

不同的风险因素之间的存在联系,因此评估工作中需要对相互影响作用进行细化,对于网络通信系统来说不同的风险造成结果不同,所以将适配相应额权重系数,从而让风险评估具备了理论依据。

总之,网络通信系统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风险的评估过程也非常的复杂,需要从各个角度、层次等进行考量和分析,才能更加全面、真实地将所有的风险因素反映出来,从而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措施进行控制,使得整个网络通信系统健康、稳定和安全。

二、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评估

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评估中,需要考虑的关键性因素是脆性因素,通过对脆性因素的评价能够将系统风险情况进行全面的反映出来,另外分析脆性因素之后还能够了解整个系统的外部环境[2-3]。在风险评估时首先要整合相关的因素,然后建立一个结构模型然后实施评估。仅仅只从脆性环境而言,通信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其特征性,而这些特性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渐适应环境,但是环境和系统相互依存,所以久而久之系统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依据该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将其网络系统分为两种类型,即开放脆性和封闭脆性。

开放性脆性系统能够和外界的环境产生交互作用,因此其承受的风险也相对较大;相反的封闭性脆性系统则无法和外界进行交互。虽然封闭性脆性系统运行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是该类系统其自身的动态性在变化时受到能力支持、信息支持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实际的运行中需要实时的降低系统的开放性,确保网络脆性的安全性;从结构上分析,脆性结构有两方面的构件组成,分别是脆性因子和脆性事件。脆性事件构成脆性环境所以无法进行预测,而脆性因子又依存在脆性事件中,这就赋予了脆性因子具有稳定性、可预测性和隐藏性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使得在分析脆性环境时,可以先对各种脆性因子进行分析,然后以分析的结果作为理论依据再行下一步的评估工作。

在某个时期内网络系统中的脆性事件会受到系统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直接导致系统发生崩溃,面对这种情况则需要引入“熵”的概念,通过熵来对整个‘脆性事件集合实施度量,然后将度量的结果转换成概率函数,再以平均函数的方式对网络风险进行评估。

安全风险贯穿于分析和评估活动的始终,也是网络通信安全模型的主要对象,由于其影响因素非常的复杂,所以在进行量化处理时首先要将其分解,分解之后获取多个信息源,并将这些信息源平摊到整个系统之中。网络通信系统风险的具有动态性和关联性,因此需要对这些特性进行研究和判断继而制定一个稍模糊的判定规则[4]。不同时段、不同层次下风险空间分布权重系数时存在差异的,所以需要建立一个能够进行综合计算和分析的风险控制模型,从空间的多个层次和角度来实施规划和决策。

三、结束语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让工作效率得到提生,生活质量得到提生,学习内容不断扩展,但是通信安全却一直是萦绕在人们周围的隐患,在通信系统功能愈发复杂的现在,通信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显得愈发重要。

对于网络通信系统脆性风险的评估过程中使用熵函数度量系统进行分析,能够准确的识别各种风险因素,帮助系统工作人员及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维护网络的安全性。

参 考 文 献

[1]薛萍.武俊峰.荣盘祥.网络通信系统的信息脆性风险评估[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08).

[2]刘俭.试论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2).

[3]伍锐.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估[J].电子制作,2015(05).

[4]薛萍,金鸿章,马建为.网络通信系统脆性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2(05).

猜你喜欢

评估
每日十分钟 聚焦日常评估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收养后回访评估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PREVI Isola自动化微生物接种仪性能评估
风险评估
评估依据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
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鉴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