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努力程度、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质量
2015-05-30曹慧泽
曹慧泽
摘要:审计质量一直是审计相关研究的核心关注点。理论上,审计人员付出越多的努力,就越容易发现企业财务报表中潜在的错报,从而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运行有效的控制制度能够起到防止错报发生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审计人员面临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减少审计人员签署错误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然而,许多实证研究的结果,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利用年度财务报表重述替代审计质量,利用实证研究探讨审计师努力程度、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更高的审计努力程度能够显著提高审计质量,而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并不明显。
关键词:审计师努力程度;内部控制质量;审计质量
一、引言
审计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其价值正体现于发现并修正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的错报。因此,审计服务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过审计之后遗留的错报的多少。理论上而言,更高的审计师努力程度会增加错报被检查到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审计工作完成后,仍存在未被检查到的错报的可能性(Shibano 1990; Matsumura and Tucker 1992; Dye 1993; Hillegeist 1999)。即,审计质量与审计师努力程度之间理论上有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设计且执行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止错报的产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其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小,审计工作完成后的最终错报更不易发生。然而,Hribar et al. (2010)的研究却表明,当年的审计努力和接下来的财务报表发生重述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审计的价值。本文从审计减少错报的价值出发,从企业外部的审计人员努力,以及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质量两个角度出发,利用前人的研究,排除有关的偏误。力图从实证的角度证实审计的价值。
审计对于减少错报的作用,不仅对于审计相关的研究非常重要,对于审计实务也具有重大意义。证监会一直把财务报表重述视为一家企业会计处理是否恰当的最直接的指示器。本文采用公司是否发生年报重述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利用总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作为审计努力的替代变量。利用企业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替代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为了得到能够反映理论预测的结果,文章只选取年度报告,即经过审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的重述替代审计质量,同时通过引入反映审计前错报风险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控制审计前的错报风险。
二、文献回顾
Shibano (1990)设计了一个模型,用以表明审计质量与财务报表重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审计人员能够通过更高的审计努力程度减少错报未被检查出的可能性。Dye (1993) 和Hillegeist (1999)中的模型预测到,勤勉程度高的审计人员更容易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Matsumura and Tucker (1992),从审计的多个维度分析了其与欺诈风险间的关系,他们的实证结果表明,审计费用与未被检查到的欺诈风险的可能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除Hribar et al. (2010)以外,较少有实证研究明确地探讨审计费用和接下来发生的错报之间的关系。Hribar et al. (2010)的研究表明,审计费用与接下来发生报表重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他们将这种正相关关系归因于审计人员在审计之前对客户的错报风险的私人信息因而自行增加了接下来的审计努力程度。其他一些研究,在许多其他的背景下,利用审计费用作为控制变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这些文章也普遍反映的是审计费用与报表重述间的正相关关系,或者不相关。
三、假设推导
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通过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从而发现并更正报表中的错报。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程度越高,执行的审计程序越充分,从而更容易发现报表中的错报,相应地,报表经过审计后仍然存在的未被发现的错报的可能性就更小,进而,报表发生重述的可能性更小。这种审计人员付出了努力,进而对报表中存在错报的减少程度,正是审计质量的体现。然而,也有可能审计人员在审计之前对被审计客户的审计前错报风险有所了解,从而在执行审计计划时提前确定了更高的审计执行的努力程度。这种行为会影响到审计师努力程度与审计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从而在结果上错误地反映审计的价值。因此,为了排除这种影响,本文通过引入控制被审计单位审计前错报风险的控制变量,以期达到预想的结果。基于此,得出如下假设:
H1:在控制住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前错报风险之后,更高的审计努力程度,会减少之后的年度财务报表发生重述的可能性。
经过审计的报表仍然遗留重大错报,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审计前的固有错报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错报的多寡,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人员需要采取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最终出错的可能性,从而,更高的审计前错报风险,增加了报表最终发生重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报表存在固有错报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通过执行有效地检查程序,不断地发现并更正这些固有错报,其检查过程中的疏漏最终导致了报表经过审计后仍然存在的未发现错报。企业的内部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过程的规范程度和准确程度,即内部控制质量良好的企业,其编制出的财务报表的固有错报风险会更少,从而最终发生报表重述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基于这一点,本文得出如下假设:
H2:披露出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其年报发生报表重述的可能性更高。
四、样本选取
本文的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选取2007-2013年共7年的数据。剔除了金融行业,共选取了2156家公司,得到了14508条数据,剔除了缺失数据的样本,最终得到14491个样本值。
五、研究设计
(一)对于审计前错报风险的衡量
一般认为,审计前错报风险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财务数据中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来自于上一年的财务报告质量。正如Dechow et al. 2011中得出的结论那样,上一年是否发生报表重述,与接下来一年发生报表重述的可能性之间存在关联。对于上一年的财务报告质量,本文利用变量LAGREST来衡量,其定义为,上一年的年度财务报告出现重述则取值为1;否则为0。则,出现上一年度报表重述,表明上一年度该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较差,则显示了更高的审计前错报风险。
(二)对于审计师努力程度的衡量
本文采用总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作为审计师努力程度的替代变量。审计费用是依据审计人员付出的人员成本与时间成本为基础确定的。同时,许多审计方面的研究指出,审计费用还包含有审计人员对于审计风险的补偿,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盈利。
一般而言,审计收费主要是依据审计人员所付出的工作量的成本,即由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所决定的审计成本。因此,本文选择使用总体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LNFEE,替代审计师的努力程度。
(三)对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
由于内部控制依旧是一个学术界研究较少的领域,关于内部控制好坏的较好的判断标准并不存在。一个综合的量化的内部控制质量衡量指标难以获取。本文利用虚拟变量ICMW,即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对于是否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的信息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强弱。若当年企业披露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则ICMW取值1;否则为0。通过这个虚拟变量,粗略地替代内部控制质量的好坏。
(四)对于审计质量的衡量
如前文所述,审计的价值在于经过审计后,未审计的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会被发现并纠正,从而在审计过后公布出更为公允和真实的报表。一般而言,审计对于财务报表中的错报的减少量正是对于审计质量的有效衡量。然而,这种减少量却很难观察到。因此,本文从反方面入手,报表重述是对于错报减少量不够的表现,因此产生了报表重述则表明审计质量较低。基于此,文章利用虚拟变量REST衡量审计质量。若发生报表重述,则取值1;否则为0。由于,季度报表是未经审计的报表,季度报表的重述不能代表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的失误,因而引入季报重述进行回归会减弱审计工作对于提高审计质量的真实反映,因此,文章中采用的报表重述中剔除季报重述。
(五)审计努力、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质量间关系的衡量
文章利用对于审计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以FEE、ICMW为自变量。通过引入反映被审计单位审计前风险的变量作为主要控制变量,得出以下模型:
REST=α0+α1LNFEE+α2ICMW+α3LAGREST+α4BIG+α5EPS+α6LOSS+α7DA+α8ROA+α9REC+α10INV+α11BS+α12IDR+α13NATURE+INDUSTRY+YEAR+ε
REST代表财务报表重述,若企业当年年报发生重述则取值1,否则为0。自变量ICMW替代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若企业当年披露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则取值1,否则为0;LNFEE为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替代审计师努力程度。主要控制变量LAGREST代表上期财务报表重述,用来控制审计前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BIG代表事务所声誉,若审计的事务所为国际四大或者国内八大则取值1,否则为0;EPS(企业基本每股收益)和LOSS(企业是否亏损)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DA(资产负债率)、ROA(资产收益率)、REC(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率)和INV(存货占总资产比率)用来衡量企业的风险;BS(董事会规模)和IDR(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员比率)衡量企业的治理结构;MERGE(企业是否发生合并事项)、ST(是否为ST股)和SWITCH(事务所当年是否发生变更)以及NATURE(是否为国有企业)用来控制企业的复杂性。YEAR和INDUSTRY表示控制年份和行业效应。
六、实证结果
表1的数据显示了本文主模型的回归结果,LNFEE的系数显著为负支持了关于更高的审计师努力程度,更有利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并减少错报,从而提高审计质量的理论预测,和本文的假设1完全一致。这为审计工作在减少企业财务报表错报,从而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证据支持。不仅对于肯定审计师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同时,对于审计人员的审计实务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文章的另一个自变量ICMW的系数,尽管与假设2的预测一致,却并不显著。
一方面可能由于内部控制缺陷对于审计质量的影响是间接性的,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尽管在记录财务数据和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更易产生固有错报,然而审计人员同样也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去识别到审计前的错报风险水平,从而通过审计努力去发现并纠正这些错报,因此,导致内部控制质量对于审计质量的影响并非如预测般显著。另一方面,不同的审计前错报风险水平会导致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审计减少错报的难易程度不同,在这种不同的风险水平下,企业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对于最终审计质量的影响的口径并不一致,这会弱化本文假设2预测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质量的相关关系。
本文拟在将来的研究中,通过筛选出审计前错报风险水平均为高的子样本集(取前一年财务报表发生过重述的所有样本构成此样本集),在这个子样本集中验证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由于我国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较晚,有效的样本量不足,并且采用虚拟变量并不能很好的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具体水平,这也会导致观测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未来还有待于利用更加量化的内部控制质量指标进行进一步验证。值得关注的是,BIG(即是否为国内八大事务所审计)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排名靠前的事务所,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从而有效地减弱被审计单位发生财务报表重述的可能性。另外,LOSS(即企业当年发生亏损)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了企业发生亏损时,其财务报表发生重述的可能性更高,这反映了企业普遍希望规避亏损,从而更倾向于在亏损时对自身的财务表报进行修饰的行为。
七、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为审计实务中审计师投入的审计工作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具有确实的价值这一结论,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支持。结果表明,审计人员付出更高的努力,能够显著减少发生财务报表重述的可能性,即审计人员的努力能够显著减少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的错报,从而提高审计质量。然而,内部控制质量作为减少错报的中间环节,其作用更多地被作为外部监督的审计师的努力所替代。(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Lobo J,Z.Yuping.Relation between Audit Effort and Financial Report Misstatements: Evidence from Quarterly and Annual Restatement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3
[2]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8
[3]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
[4]刘启亮,李敏,陈汉文.内部控制、政府控制与财务报表重述[J].财会通讯,2012.
[5]田高良,齐保垒,李留闯.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