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提升河北高校的教育引领作用

2015-05-30刘邦凡农云霞李艳英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27期
关键词:一体化高等教育京津冀

刘邦凡 农云霞 李艳英

摘要:从京津冀三地的高校分布看,京津两地处于优势,河北处于劣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也非常重要。河北省应该抓住机会,迎头赶上,同时,也需要北京、天津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大力协同,推进北京高校优质资源向河北转移或传递。

关键词: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

北京高校雄踞全国领先地位,天津高校也有相当的地位,而河北省高校在全国的地位较低,影响力也较弱;不论从数量上看,还是质量上看,三地高校严重分布不均衡。京津冀三地高校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国家和三地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推进北京高校优质资源向河北转移或传递,推动京津冀三地高校的合作办学和合并办学。

一、目前京津冀三地高校的比较分析

(一)数量比较

从高校数量与人口总数相比较看,京津冀三地每百万人拥有大学数量分别是:5.22,4.18,1.47。也就是说,在北京,每一百万人就有5所大学,即差不多20万人就拥有1所大学;在天津,每一百万人有4所大学,即25万人就拥有1 所大学;在河北,每一百万人只有1.5所大学,即近70万人才拥有1所大学。

从高校数量与地域面积相比较看,京津冀三地每万平方公里拥有大学数量分别是:64.29,52.21,5.70.也就是说,在北京和天津,每万平方公里拥有大学数量是河北的11倍和9倍。

可见,从数量看,河北高校数量与北京、天津高校数量有很大差距。但同时也反映出北京、天津的高校发展从空间和生源看存在相对弱小趋势。从长远看,北京、天津的高校可能会存在地域空间狭小和生源不足的问题。

(二)质量比较

大学质量比较涉及大学评价,不同的大学评价体系可能有不同结论。但总体看,还有时一些相似结论。我们这里可从武书连的大学评价来粗略了解京津冀三地高校办学质量差异情况是十分明显的:全国排名前100的高校,北京15所,天津、河北各有2所;全国排名前200的高校,北京26所,河北、天津各6所。

河北工业大学属于河北省管辖,但办学地点在天津市区,实际上河北地面上一所211学校都没有。当然,河北也没有985高校。985高校和211高校不仅在办学上具有国家直接支持的优势,而且在招生、就业等方面也越来越具有政策优势和社会认可优势。由于国家实施211、985、部属等大学办学措施,推进了我国高校的分类办学,但也给非211、非985、非部属高校办学实际上造成了不公平待遇,不论是经费、招生、就业,还是管理、福利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同地位。从一个角度看,非985高校和非211高校已经被政策排斥到我国高等教育非中心地位或核心地位。而现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只有有关大学,言必称211、985。211、985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办学一个基本门槛,这样态势还会持续下去。

河北有4所部属院校,分别属于司法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中国地震局,但没有1所是教育部所属院校。教育所属院校在经费、科研、学科建设、招生等多个方面具有办学优势和发展先势。

河北开办有17所独立学院,其中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是北京高校在河北开办的独立学院。天津的独立学院有10所,而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是北京高校在天津开办的独立学院。北京的独立学院只有5所。这说明,北京高校开办独立学院还有潜力。

天津天狮学院是天津唯一的民办普通高校,也是本科高校。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吉利学院是北京的民办本科普通高校。

总体看,北京高校雄踞全国领先地位,天津高校也有相当的地位,而河北省高校在全国地位较低和影响力弱小;不论从数量上看,还是质量上看,三地高校严重分布不均衡。

二、京津冀三地高校如何协调发展

(一)北京高校优质资源向河北转移或传递

在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应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推进北京高校优质资源向河北转移或传递:是鼓励一些高校到河北办学,可以建立分校、设立学院、开办校区、合办校区、合办研究生院或研究院、建立办学共同体。

据有关报道,北京化工大学将在北戴河新区建立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校区,预计于2017年开始招生。另外北京、天津的一些高校在河北以前就设置有校区或培训基地,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在北戴河就有校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等在北戴河也有培训基地等,尽管占地面积不大,但可以作为立脚点加以拓展。

据了解,河北省秦皇岛设立了北戴河新区,以及唐山曹妃甸新区,都以极大的优惠政策接纳高校到这些地区办学。这些地区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优越,土地面积大、成本低廉,非常适合高校扩张办学和优质办学资源转移。据估计,在北京所属市县开办校区的成本是在北戴河等地开办校区的4到5倍。而随着高铁开通,北京、天津到北戴河的交通时间在1小时左右。北戴河机场也即将开通。这都有利于学校的师生的往来。

在秦皇岛开设校区一个成功例子是,东北大学在秦皇岛开设的分校,办学10多年来,在校学生已经达1万人,全部是1本招生,而且录取分数线与东北大学校本地(沈阳)已经差不多。

随着交通便利进一步提高,北京高校到北京周边的河北地市办学,具有越来越大的优越性。北京高校在河北地市设立校区后,可以将本科生教育教学或研究生教育教学整体转移到这些校区,实现北京校区与河北校区的功能分工。这有利于北京高校进一步转型升级,促进跻身全国一流或世界一流大学、著名大学之列。

(二)推动京津冀三地高校的合作办学和合并办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合并办学,尽快有不同议论,但在总体看是成功的。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一大批高校通过合并,进一步提升了办学规模、办学定位和学术影响力。京津冀三地高校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原因,可以考虑一些高校合并办学。

一是强弱联合办学。北京的211、985高校可以合并河北、天津的高校成为一个办学实地,河北高校成为一个校区或分校。河北的一些高校有这样的愿望。例如,作者所在的燕山大学。1958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成建制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至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秦皇岛市。1997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燕山大学在河北高校排名前列,具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占地4000多亩、学生4万人、教职工3000多人,但苦于未能进入211序列,再向前发展举步维艰,一直在寻求与985高校合并办学,把燕山大学合并为一个985高校的校区或分校。如果能与北京、天津的985高校(例如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不仅燕山大学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合并后主校也会有迎来新的发展,这对京津冀的高等教育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二是弱弱联合办学。京津冀三地的职业教育高校,可以考虑合并组建应用型大学——本科办学层次的职业大学,这不仅由于京津冀三地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发展、转型发展,而且也十分符合目前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十分迎合社会、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京津冀三地一般非211、985本科院校也可以考虑合并组建为新型应用型大学,以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推进京津冀三地职业成为全国的领头羊,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职业技术人才提供保障。

三是京津高校帮扶河北高校办学。建立京津冀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京津冀三地不同层次高校之间建立联系,实行对口帮扶,还可以让北京、天津的211、985重点高校在河北的某些院校设立分院(例如研究生分院),或者把某些系、科、专业设在河北院校,扩大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和辐射能力。

(三)河北省应该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承担主动性

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依次递减,优势互补,京津两地高等教育发展成熟,河北省相对弱势,应该积极主动地出台相关政策、做出制度安排,引导河北省高校主动出击,寻求发展。

同时,目前国家层面或者京津冀三地还没有建立顺畅的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协调与激励机制:一方面,河北一些高校寻求合作办学、合并办学的愿望十分突出、积极主动,北京、天津的一些高校可能“高大上”的思想和眼光还很突出,看不起河北的高校,不愿意与河北高校合作,这一对矛盾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京津冀三地高校的办学主体也比较复杂,有些高校属于各省市、有些高校属于教育部或其它部委所属,办学主体有10多个,要实现合并办学和合作办学,还需要跨越各省市、各部委管辖各高校的体制。

在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可能出现政府和高校的不协调、不同步的情况——政府呼声很高,高校积极性不大,或者高校主动出击,政府不予支持。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河北省政府有必要率先启动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推进计划,力求尽快在京津冀三地政府签署的一体化合作章程,明确合作理念、组织机构、经费投入、合作规划与合作方式、合作实施方案、监督与评价等内容,特别要规定各方政府必须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专门项目经费成立共同基金支持高校开展合作,并使之制度化,设立不同合作项目,例如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合作、教师学生互派互访、资源数据网上共享等等,鼓励高校在一定框架下开展多元合作。

参考文献:

[1]杨振强.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J].成人教育,2014(08).

[2]郭立强.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04).

(作者单位:刘邦凡、农云霞,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艳英,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猜你喜欢

一体化高等教育京津冀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