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一级管理下大学生对二级院系的归属感建设

2015-05-30王晓琴

大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归属感建设

王晓琴

[摘 要]归属感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但目前确实存在较多归属感缺失而导致的问题。基于一级管理模式下,分析二级院系在大学生归属感建设中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并据此进行一些建设大学生归属感的探索。基于二级院系在大学生归属感建设中的诸多先天优势,二级院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培养大学生对二级院系的归属感开始:第一,院系工作应明确负责人。第二,出台具院系特点的管理制度。第三,搭建交流平台。第四,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从提高班主任的归属感着手。

[关键词]归属感 二级院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83-02

从广义上讲,归属感既包含个体对集体成员关系的认识和情感,也包含由此产生的行为动机和行为表现。[1]大学生对于高校的归属感,则是学生将个体归属于学校,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等情绪体验,并由此产生与情绪体验相对应的行为,如自觉以学校的规范约束自我,积极维护学校荣誉,乐于参与学校活动等等。在高校中,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归属感,有利于高校的良性循环发展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归属感的养成也逐渐为高校所重视。

一、归属感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大学生归属感问题的研究增多,归属感对高校发展的重大意义也显而易见。

首先,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从情感层面来说,归属感是一种集体主义的表现。大学生的归属感有助于其对高校产生认同感,自觉遵守高校规范,提高其对高校的宽容度,是一种“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爱校情结。高校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会存在诸多困难,如果学生无限放大问题,不能客观地评价高校的软件和硬件,无法用一种主人翁的精神与高校荣辱与共,则对大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相当困难的。

其次,影响高校活动的组织。参与校内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活动从组织到参与也都离不开学生。研究表明,归属感与积极信念和情感成正相关。[2]所以,归属感对学生起到一种鼓舞、激发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也更能发掘他们的创造性,反之则是表现出冷漠、事不关己的态度。

再次,影响大学生个人成长。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归属感与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成功、行为良好等正相关,而与一些不良心理状态、暴力行为等负相关。[3]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归属感属于较高一层次需求,对于基本需求都已得到充分满足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归属感已逐渐成为其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

最后,影响高校的长足发展。从精神分析理论角度来说,归属感属于超我的一部分,超我能够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归属感使得大学生对高校形成一种责任意识,不论是在校园内外,或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都会表现良好,逐渐形成一种品牌效应;毕业生则会关心母校建设,继续贡献力量。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是归属感带来的无形资产,也是高校办学极为宝贵的财富。

二、大学生归属感现状

尽管归属感建设对于大学生自身以及高校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大学生归属感水平普遍偏低,具体表现在:

退学比例上升。近年来,申请退学的事件屡见不鲜,即使进入人人羡慕的重点高校后又申请退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诸多退学原因中,因为对学校的管理、环境或者制度不满意而申请退学重新复读的现象,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有部分学生则是由于高校机制等现实因素未实现退学,但曾萌生过退学念头的比例并不在少数。

违纪情况严重。研究表明,大学生体验到的更多是对学校的一种身份上的归属,对学校的情感体验和评价并不理想。[4]情感层面归属感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无法认同高校的诸多做法、制度,遵守、服从更是无从谈起,旷课、上课刷微博、考试作弊等现象屡禁不止。

大型活动组织困难。这一表现在一些地方性高校尤其突出。地方性高校的生源以本省市为主,基本占到80%以上。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学生离校率高,而学校组织的许多大型活动都需要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如学生归属感水平低则无法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当学校事务与个人事务发生冲突时,往往是个人事务优先考虑。

三、一级管理下二级院系的先天优势

由于规模限制,一些办学规模较小的高校实行一级管理。虽然一级管理有资源集中、人力充足、组织灵活等优势,但在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方面,一级管理会存在资源使用受限且分配不均衡、不能充分调动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受日常琐碎事务干扰较多、管理幅度宽、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二级院系则具有一些先天性优势:

其一,二级院系是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即使是在一级管理下,大学生也是分成不同专业、不同系别或不同学院的,许多工作的开展是以院系作为基本单位,大学生群体与院系层面接触更为频繁,也就是说,他们首先是从属于二级院系的。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大学生对二级院系建立归属感,也就基本等同于对学校建立了归属感。

其二,教学工作以二级院系为基本单位。一级管理下,二级院系在教学方面具有相对较大的独立性,而大学生就读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教学恰恰是大学生衡量高校优劣的重要依据,对教学水平认可度高的大学生往往有着更为强烈的学校归属感。所以,二级院系以教师作为切入点,提升教学质量,必然会直接有效地改善大学生对高校的评价,从而产生归属感。

其三,二级院系组织简单,管理更有针对性。一级管理是从学院整体出发,必须有全局意识,但不同院系有其特点,无法做到全面照顾各院系学生的问题。二级院系管理幅度小,能够更有针对性,管理更为细致全面,可以更为灵敏地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并在能力范围内更为快速地采取应对措施。

四、二级院系在大学生归属感建设中的探索

基于二级院系在大学生归属感建设中的诸多先天优势,二级院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培养大学生对二级院系的归属感开始。

第一,院系工作应明确负责人。一级管理下,二级院系内的分工并不明确,尤其是行政性事务就被当做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所以一些教学以外的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并没有专人负责解决,这无疑给大学生造成一种被放养的感觉,直接影响归属感的形成。因此,针对一些涉及学生人数较多的工作,如辅导员工作、教学辅助工作、毕业实习工作等等,即使实行一级管理,也可以在二级院系设置相应岗位专门负责,或者可以采取指定负责人的方式,为一些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提供反应渠道和解决途径。

第二,出台具院系特点的管理制度。一级管理下,二级院系的规章制度相对缺失,但每个院系各有特点,比如学生人数、学生素质、培养方式、师资水平,如果在具体工作中一味照搬一级管理模式,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所以,一级管理下,高校层面要给二级院系一定的自由度,尤其是在大学生培养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同时,自由只有框架的保障,才能正常运转,二级院系有必要完善管理制度,而不是陷入“人治”称霸的局面。

第三,搭建交流平台。实现前两点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相对较大,具体落实所需要的周期也比较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办法是,为师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在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搭建对话的平台,其中,圆桌座谈会、校长信箱、宿舍走访等形式在实践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理应大力推广却沦为形式的平台是网络,高校不能一味地为了规避责任,害怕不良影响而遏制网络这一交流平台的发展,如一些高校关闭学校论坛的使用,二级院系网站建设无人问津,网站内容更新缓慢,更不用说大学生可以从高校网站上看到什么对自己关注或有用的信息,下载需要的教学课件。此外,交流平台搭建后,交流态度也需要多加注意,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应该避免对学生表现出一种爱撘不理、高高在上的态度,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亲切感中体会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归属感也就自然产生了。

第四,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从提高班主任的归属感着手。班主任在帮助学生从高中生向大学过渡阶段的作用是比较重要的,而且班主任对学校的一些看法和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从提高班主任的归属感着手,让班主任了解院系某些工作的出发点,在做某些决策前先广泛征求教师们的意见,既可以让班主任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也可以发挥班主任的纽带作用,更好地开展工作。

[ 注 释 ]

[1] 王依玲.网络人际交往与网络社区归属感——对沿海发达城市网民的实证研究[J].新闻大学,2011(1):82-92.

[2] 徐琇佳.独立学院大学生归属感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1(10):203-204.

[3] 金庆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2.

[4]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归属感建设
价值感与归属感
止勘集团工会: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归属感调查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