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开国大阅兵中的忙碌副总指挥
2015-05-30
被委以重任任开国大典阅兵副总指挥
杨成武将军,中等身材,眉清目秀,英姿勃勃。将军军政兼备,举手抬足,武有松柏之姿,文有兰竹之韵。
杨成武将军15岁参加革命,17岁任团政委,以忠勇闻名于红军初期。据云,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曾见之,赞为“白袍小将”。
1949年6月初,杨成武在中南海受领第20兵团布防平、津、塘、秦的任务时,听周恩来副主席谈了有关建国大计的内容。“七一”后,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同志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拟定开国大典包括三大项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三、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作为开国大典一个重大项目的阅兵仪式,是我军历史上最盛大、最庄严的一次庆典。朱德总司令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代总参谋长任阅兵总指挥,杨成武此时为副总指挥。
向元帅刘伯承、陈毅取经
杨成武怀揣着几分激动几分不安的心情,于7月上旬正式走马上任了。
50年后,杨成武曾撰文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路”历程:
作为开国大典一个重大项目的阅兵仪式,是我军历史上最盛大、最庄严的一次庆典。组织这样盛大的阅兵仪式,深感无比光荣,责任重大。我们没有阅兵经验,不知怎么搞才好,压力很大。
有道是,激动是行动的前提,压力是动力的源泉。打了无数大仗硬仗的杨成武是不会被这点困难压倒的,知难而退不是他的人生风格。
為圆满完成开国阅兵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杨成武不仅查阅了许多有关阅兵的资料,并四方求教,走访了当时在北京的人民解放军高级领导人,其中一位就是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对杨成武谈了许多阅兵方面的细节及要注意的问题,之后通俗而又极具概括性地说:“阅兵无非就是展示一种特定内容的仪礼、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归根结底一句话,马粪蛋外面光!”诙谐的比喻,让满屋的人笑弯了腰。
杨成武又去拜访了陈毅。杨成武提起阅兵事,陈毅立马豪气干云,用极富鼓动性的话语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嘛!就当成是一次队列会操。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老百姓看看,这就是自己的军队,这就是新中国的军队。”
的确,这是阅兵的主旨所在。
向国民党、苏联人员虚心讨教
杨成武还访问了原国民党政府东北军的几位老将军,了解他们以往阅兵的一些做法,弄清楚必须要注意哪些问题。当时在中国的苏联顾问,也给阅兵的组织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通过走访,杨成武增加了对阅兵的认识,对完成阅兵任务心里有了底数,信心也更足了。他说:“举行阅兵式对当时的人民解放军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虽然不像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那样紧张、激烈,但作为几百万解放军的代表,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以振奋民族精神,同样也是很不容易的。”
距离开国阅兵的时间已经屈指可数,杨成武一刻也不敢怠慢,开始了忙碌而又紧张的阅兵准备工作。依据批准后的《阅兵典礼方案》,杨成武从华北军区、平津卫戍部队和有关军兵种部队中,抽调相关人员组成阅兵指挥所,使阅兵部队的指挥和协调机构高效有序地运转起来。
至此,杨成武在这次开国大典阅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使得他在1954至1958年任阅兵总指挥时游刃有余。
(摘自《开国大阅兵》,涂学能著,中共党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