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心热爱,才是真正的敏感

2015-05-30三川玲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5年3期
关键词:敏感期台灯才华

三川玲

朋友对错过女儿的涂鸦敏感期耿耿于怀,那种痛苦悔恨的表情深深印在我心底,促使我找来蒙特梭利的系列著作进行了一番研究。我发现,现在家长和培训机构言必称之的敏感期,和蒙特梭利基于科学实践提出的敏感期,是有认识偏差的。

蒙氏的敏感期提出是充满仁慈之心的,简直是在为口不能言、言不能辩的婴幼儿在代言权利。比如,婴儿期的孩子吃手,是正常的而且一定要让他吃,因为那是口唇敏感期。因为这一条,多少婴儿免受家长的“打手手”。又比如,孩子总是喜欢往桌子下面衣柜里面钻,正是他们空间探索的敏感期,知晓这个之后,我们不但不责怪他们把衣服变成拖把,而且还会提供更多的可以躲猫猫、钻洞洞的道具,和孩子一起玩得不亦乐乎,仿佛再过了一次童年。

不得不承认,蒙氏的敏感期理论有点像一把了解儿童心智成长的金钥匙,是小孩子的生命说明书。

但是,我也为敏感期的一些危言耸听的说法感到不安。比如,在孩子的数学(画画、音乐、语言)敏感期,孩子学什么都特别容易,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就永不再来。

这样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事实,其实,人生的每个阶段错过了,都不会再来。但是,把孩子某个时期热爱涂鸦、某个时期对语言敏感,上升到决定一生的地步,我认为是太危言耸听了。

是的,对于数学、画画、音乐、语言等领域的学习,儿童时代会具有敏感期,但对于一个人终身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有个简单的判断方法,请你环顾四周,观察一下你有某方面才华的朋友,你觉得他们具有这项才华的原因是什么,来自于哪里,是否是因为童年的某项敏感期时父母或者培训机构的训练?

据我对周围朋友的观察和采访,他们在童年时期压根就不知道“敏感期”三个字,更没有接受过什么训练,让他们才华萌芽的,是上帝给予的天赋;让他们才华发展并坚持的,是内心的热爱。

我哥哥是典型的差生,即便我父亲想办法让他几乎把我们当地的学校都读一遍,他都没办法坚持到高中毕业——在最后几个月,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干脆离家出走。

至今还记得我们家那盏8元钱的小台灯,我爸常把我哥哥拴在那个台灯旁边。我每天睡觉时,他在台灯下学习;每天起床时,看见他还在台灯下。

不久以后,哥哥找了一份工作,但他居然在上班时候跑去打麻将,没多久就把这份工作给打没了。

但是,这样的“问题少年”后来在做什么呢?

他发现自己对商业感兴趣,开始开药店,第一个药店亏损了半年后开始盈利,第二个药店开张的时候,已经把店里面的每个广告位都卖了出去;他甚至自己研发了药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还卖给其他同行。台灯旁又出现了他的身影,他在不眠不休地研发各类产品。

后来,他又背起书包,走进了曾经让他痛苦不堪的课堂,开始攻读中医理论。几年下来,他成了著名中医,甚至有患者从外地坐飞机、火车来求诊的,学术地位很高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定期请他去做讲座。

我不知道在天堂的父亲知道这一切会想些什么。从长长的一生来看,儿童时代的某个敏感期真的无足轻重,父母不必为没有及时开发孩子而感到内疚。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什么都不用给孩子,如果要给,那就是给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在生命节奏去发展的自由。

音乐要从小开始学,否则就学不出来——这是音乐学习的基本概念,事实却并非如此。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霍特在《让孩子自然快乐地学习》一书中提到,一位职业音乐家,她21岁才开始学习钢琴,因为需要选修一门乐器,她选修了中提琴——还没有从学院毕业,她已经可以在美国国家级乐团纽黑文交响乐团演奏中提琴。这位女士还告诉霍特,乐团里面的大多数专业演奏人员是从20多岁才开始学习乐器的。

霍特本人40岁开始学习大提琴,演奏了两年,后来有8年没有碰过,50岁的时候,他从头开始学习大提琴,现在他几乎能高水准地演奏很多经典曲目。

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起步早,才会走得更远。而大多数人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走得久的人,才走得更远。儿童时代的种种敏感期只是一个个起跑节点,抓住了敏感期,可能会起跑得顺当一点,领先一点,但在孩子长长的一生看来,实在是微不足道。

(作者系儿童教育专栏作家。)

猜你喜欢

敏感期台灯才华
解析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的六个视角
我攒了一年的才华,都用在了年终总结上
淡定面对儿童敏感期
完美捕捉孩子数学敏感期,这些绘本少不了
台灯的自述
西瓜虫台灯
敏感期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探究(下)
敏感期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探究(上)
拼才华的古代花美男
两盏台灯辉映下的难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