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顾自美丽
2015-05-30
● 一考生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圣经》中这样写道。(开篇引经据典,使文章充满文化内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真是简明壮阔的笔调!无一语修饰形容,却是大气淋漓,如洪钟之声,震耳贯心,令人想见日之初升、海之初浪、高山始突、峡谷乍裂的无所欲求的决绝的美。(紧承上文,运用比喻、排比手法,高度评价《圣经》用语精妙。)
最初的美丽自然令人留恋,可这样的盛放又岂能是常态?那终年翠绿的香樟不懂,只将那繁盛的华冠终日顶着,自矜于四季常青的绿意盎然,却在大雪压枝时落得筋骨尽断。而白杨想必是深谙此理,无所欲求,春来便绽绿,冬来便凋叶,自在安稳地在雪中舒展枝桠,自顾自美丽,一股“无风流处也风流”的潇洒豁然在天地间弥散。(由《圣经》中语言的“简明壮阔”、“无所欲求”,联系到材料中的香樟、白杨,通过对比手法,赞扬了“无所欲求”、“自在安稳地在雪中舒展”的白杨,从而点明题目“自顾自美丽”。)
静安先生释《红楼梦》中的玉说:“玉”,即“欲”者。大约也不算错吧?那名中带“玉”的儿女,宝玉、妙玉、黛玉,都各自有他们的人生欲求,那欲是一种不安,一种需索,一种对缠绵的渴望,享受过极致的荣耀,还想永久保存那美好,是想挽住整个春光,留下所有桃花的贪心。可最终未能在封建的严酷大雪中保存,落得红销香断,唯剩千般叹息万般无奈。若是那红楼儿女怀着最纯洁的心愿在春来时尽情绽放,秋来时便收敛住情怀,那么雪再大,大观园中也会有“凌寒独自开”的香梅,而不至于呈现一片残花败柳吧?(引经据典,分析《红楼梦》众多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是欲求太盛而不知保持纯洁的心愿,从而从反面论证“无所欲求”的重要性。)
“吾欲与汝复牵黄犬,出于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是秦相李斯临刑前的梦呓。他也曾飞扬跋扈,贪恋那一点点醉人的富贵,“垢莫甚于穷困”是他渴望恒久荣华的心愿,而当死神降临,他才怀念起上蔡那透明薄脆、异于帝都的春天。幸福的彻悟总是来得太晚而不堪温习了!(再引用李斯的典故,证明“欲求太盛”终将致人死亡的道理,从反面证明“无所欲求”的重要性。)
我不由地记起李斯的老师荀卿,那为他的相秦而气愤不食的预言家。李斯从荀子处学了帝王之术,却始终参不透“物禁太盛”的哲学,也就成不了那傲雪挺立的白杨,只能被突如其来的暴雪折损了风光。(紧承上文,联系李斯的老师荀卿的典故,再分析李斯致死的原因是欲求太盛。)
如果说《星夜》是梵高灵魂出走的地图,那么《月白》则是李在三淡雅灵魂的诗歌。站在静静的美术馆中,我的心脏周围隐隐作痛,仿佛被曝于日光之下、尘嚣之中。虽不懂太多作画技艺,但我懂得那遥不可及的决绝的美来源于一种无所欲求的从容。立于世,过着别人眼中快意生活的我们,总是渴望美丽永驻,盛时常在,也就像那翠绿的香樟轻易地受了伤。(引用梵高、李在三的典故,正面论证了“无所欲求”的重要性,并联系现实,告诫人们不要学习那欲求太盛而轻易受伤的香樟树。)
为什么不做那顺应天时,收敛住欲念的白杨呢?让那光秃秃的树枝旁逸斜出,只眼带笑意,在风雪中自顾自美丽!(以设问句作结,点明了“顺应天时,收敛欲念”的观点,并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杨以灵性“眼带笑意”、“自顾自美丽”,余音绕梁,耐人寻味。)
【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含意,从白杨在大雪中的安然无恙得到启示“顺应天时,收敛欲念”,以此为观点展开论述。
文章先由《圣经》中语言的“简明壮阔”、“无所欲求”切入,联系到材料中的香樟、白杨,通过对比手法,赞扬了“无所欲求”的白杨,再引经据典,联系现实,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无所欲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以设问句作结,点明了“顺应天时,收敛欲念”的观点。
如果说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那么论据就是议论文的血肉。本文在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上,显示了极强的基本功,论据典型、新颖、丰富而且详略得当,综合运用了古今中外的典故如荀卿、李斯、《圣经》、《红楼梦》、梵高、静安先生、李在三等,使得文章“血肉丰满”,说服力强。尤其是“李在三”、“立于世的我们”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论据,大大增强了议论文的现实针对性。可见作者文化底蕴之深厚,文学积累之丰富,驾驭语言之纯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