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的创新意识与情感世界
2015-05-30赵若含
摘要:创新是建立在传统舞蹈基础上的,中国舞蹈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及历代保存、遗留下来的宫廷舞、民间戏曲,为中国舞蹈文化积累了无穷的宝藏,挖掘并发扬光大的文化遗产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有待开发、研究。根据时代精神和现代人审美心理自觉或无意识的创新,以求“个性化”和“与众不同”。同时,中国舞蹈的美,原因之一是包含并体现了情感世界,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作中,才能赋予舞蹈以生命。
关键词:创新 舞蹈结构 情感世界
1 舞蹈的思维创新
1.1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观察生活、熟悉生活。从日常生活当中观察生活并逐步积累来自社会生活各阶层的大量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分析、理解熟悉,从中筛选出具有典型性的人生、事件作为“艺术材料”,同时创作者主体意识的介入十分重要,因创作者独特的“视角”切入,使创作过程赋予新形象的审美认识,使思维具有了独创性。
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贾作光老师提出:“要有一双舞蹈的眼睛,它必须全身心投入生活当中,身临其境地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物内心感情活动,将人物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在第八届“桃李杯”大赛中,《进城》是在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成的原型人物:一群进城务工人员。它表现当代民工们在大城市生存、生活的状态。所谓传统是时间概念,它针对“过去、现在、未来”。传统即是创新,创新就是传统。就当代而言,过去的舞蹈文化是传统,但在当时是创新的典范。创新是对于当代文化艺术在保留传统文化色彩的精髓上。从开始蜂蛹般涌入大城市的好奇、新鲜到遭受白眼后的痛苦失望和面对挫败的无奈,直至鼓起勇气拍掉的尘土、擦干血汗,迎接新的曙光。让人真切感受在你我身旁生活在社会中下层人民的艰辛,在对弱势群体深表同情之时,也为大多数人通过努力与奋斗最终得到社会认同而欣慰。因此,创新不是“空中楼阁”,是源于生活中的“真善美”。
1.2 创新思维与时代精神
舞蹈文化带有多样性的特点。尽管在原有规则中,打破大环境下舞蹈艺术所处的不利地位困难重重,但作为人类表达情感、反映民族特征的本能方式,舞蹈仍然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舞蹈毕竟是文化中心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加强民族文化的根基意识,强调文化的自尊与自重,在全社会营造民族文化的浓厚氛围,呼唤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才能保证中国舞蹈在世界文化构成中的独立地位,民族舞蹈的优秀种子仍会长出新苗,获得生机。舞蹈就像文化产业里一位婀娜的少女,充满魅力与活力,虽然还不够成熟,要求学习其它产业的发展运营模式,充分发挥自身艺术活力,开发产业链条、联合多种产业形成以“舞蹈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势必会带来一种消费需求的变化,给新兴的消费热潮提供实现的区域。推动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开拓着舞蹈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
在大众文化生活中,经常可见大街、广场、空地中充满活力的老太太扭起秧歌、打起腰鼓、舞动扇花,她们脸上的笑容和肢体动作中散发出的“春春活力”为城市平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企事业文化和群众文化、少儿艺术培训中,民间舞也相当活跃。舞蹈已深得广大人民的认同和喜爱,它的大众化、通俗易懂,已深入人心。
2 舞蹈结构的创新
2.1 舞蹈结构即语言
精巧的艺术构思是通过完美的结构来体现的。舞蹈结构有一定的规律,结构是作品的骨架和内部构造,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事物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经过作者的独特视角,巧妙铺排所作的布局和安排。结构有重要的层次语言,在人物感情处理方面,有层次递进变化来推动情感在结构中的体现。如悲哀的情绪表达:有点悲哀(惆怅、忧郁不乐)→很悲哀(痛苦、难过)→极端悲哀(悲痛欲绝、挣扎)→无声悲哀(无奈、抑郁)。在这种推动式的情绪变化时说明,舞蹈语言反映结构,结构即舞蹈语言。
在人们审美的形式感觉中,曲线通常能使人感到运动,直线能使人感到挺拔,横线能使人感觉平稳。直线、方形、硬物、重音、狂吼、情绪激昂是一个系列;曲线、柔和、低声、细声、柔情又是另一种系列。舞蹈中各种类型的空间运动线的基本特性,一般从属于人们审美活动中这种系列的形式感。根据我国舞蹈家的分类,舞蹈空间的运动线分为斜线(对角线)、竖线(纵线)、横线(平行线)、圆线(弧线)、曲折线(迂回线)五种。斜线一般表示有力的推进,并可延续和纵深,常用于表现开放性、奔驰性的舞蹈,能够抒发人物的满怀豪情、一往无前和明朗、乐观的性格特点。
2.2 舞蹈创新发展
舞蹈创新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挑战,舞蹈是一种外来产品,实施国民舞蹈教育是一个关键,舞蹈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短,因舞蹈自身的形体艺术特点和文化交流特点,其发展成为一种集体育为一体,高雅、时尚的运动项目,故舞蹈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舞蹈文化艺术一样急速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和国际化的舞蹈文化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舞蹈文化艺术,对于我国而言必须在舞蹈事业发展中进行创新,要打破舞蹈事业南北强弱差距的不平衡性,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加大舞蹈体制的改革力度;更加推进舞蹈学会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促进舞蹈事业的实体化发展和职业化发展进程;更加注重科研队伍和舞蹈人才的培养等方式来提升我国舞蹈行业的水平。专业的舞蹈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经济支持,舞蹈业未来发展需要面临一定的发展危机。在西方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认识。
舞蹈表演是受空间限制的,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出无限的舞蹈内容,除了舞美设计必须符合舞蹈特定的氛围以外,每一部舞蹈作品的创作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这种空间想象会让作品更加生动、具有气势。同时,舞者在表演时也应该具有强烈的空间责任感,而不能只拘泥于舞台。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如果舞者没有自己想象的空间,那么任何一个舞台都会显得很小。
3 舞蹈的情感世界
舞蹈艺术是美的艺术,是善于抒情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世界最动荡不安的时刻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是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的艺术样式,是情感世界到达“极致”的表现。舞蹈艺术是通过寻求和抓住人的思想感情最集中、最凝练、最动人、最优美之处,进行加工、创造,从而提炼出来舞蹈形象。也就是说,在精美的舞蹈艺术构思中,把深厚的感情、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统一和融合起来,促使塑造的形象舞蹈化,以唤起观众的心灵美感。舞蹈表演的最终目的都落在人类感情表现的“极致”二字上,有了情感世界的“极致”才有可能创造“精美的舞蹈”。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造型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它的意境创造和形象塑造,都是以一定的思想情感内容为基础,而不是堆砌一些无机的单一的动作。舞蹈动作、姿态是由一定的情感线、视象线穿织而成的有机整体。情感离开动作无以体现,动作离开情感毫无意义。动作是构成舞蹈的外部因素,是看得见的、外在的运动;而表演是内部的,是渗透、融化并贯穿在一切动作之中的一种内心情感流露。前者是舞蹈表演的载体,后者是舞蹈表演的灵魂,动作承载情感,情感使动作更具光彩。
4 结语
舞蹈只有融合了演绎着的情感和创新艺术,才能把舞蹈表演的淋漓尽致。让观众也能融入他的世界。舞蹈目的就是为了传达更多的情感,让更多人了解演绎着的肢体语言,然而,从中得到自己的灵魂住所。除此之外,演绎者应更加从自身做起,从思想上,更上一层楼。从传统的舞蹈,到自我创新的舞蹈。既不失去原有的舞蹈含义,而且又能将自己的创新意识融入进去。从而将创新意识和情感融为一体,从自身的肢体语言完全的呈献给观众。
参考文献:
[1]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M].中国戏剧出版社.
[2]于平选编.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
[3]白雪.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之意境创造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作者简介:赵若含(1992-),女,辽宁沈阳人,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本科,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