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5-05-30江西省赣州开发区地税局课题组

当代农村财经 2015年3期
关键词:税源税种赣州

江西省赣州开发区地税局课题组

实现税收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税收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是税收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就江西省赣州开发区2009—2013年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增长状况,分析了赣州开发区地方经济结构与税收收入结构变化趋势,剖析了赣州开发区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赣州开发区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措施建议。

一、 赣州开发区地方税收的现状及结构分析

近年来,赣州开发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近“两位数、三字头”增长。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增长28%,财政总收入29亿元、增长38.3%,地税总收入14.87亿元、增长47.61%。分析5年来赣州开发区地方税收的发展状况和结构变化,有如下显著特点:

(一)地方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但税收类别不够合理。2013年,赣州开发区地方税收比2009年翻了五番多,呈现出超常规增长态势。但在地方税收总体收入尤其是工商税收超常增长的同时,作为地方税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所得税却一直低谷运行,增长乏力。2013年企业所得税完成2.26亿元,仅比2009年的0.55亿元增长3.1倍,企业所得税在整个地方税收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18.97%直至降为2013年的15.76%,5年下降3.21个百分点。2013年个人所得税完成0.79亿元,仅比2009年的0.26亿元增长3.03倍。个人所得税在整个地方税收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8.97%直至降为2013年的6.3%,5年下降2.67个百分点。地方税收两类收入的不协调发展构成了税收类别的不合理格局,至今尚无明显改善,而靠工商税收超常增长来填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低速运行,终究影响整体速度减缓。

(二)地方税种收入全部增长,但增长质量参差不齐。赣州开发区现已开征的19个税(费),5年来收入全部逐年增长,展示了赣州开发区地方税收的生机和活力。但从单个税种看,增长质量参差不齐,一般性税种增长速度快,而与经济运行质量最为相关的税种增长速度慢。从增收绝对额看,也相对集中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增值税4个税(费)种,其余税种的增收较弱。

(三)税收经济类型结构多元化,股份制和个体经济税收占主导地位。至2013年底,以股份制、个体经济为主体,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其他经济等9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税收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形成。在9种经济成分中,尤以股份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地方税收增长快,2013年三者在地方税收中的比重分别比2009年增长470%、858%、2675%。

(四)税收产业结构特色鲜明,但支柱产业税收优势不够。在赣州开发区地方税收总额中,第三产业提供税收比重大,增长快,主渠道作用明显。2013年第三产业税收为8.85亿元,比2009年增长614.58%,占地方税收总额比重为59.52%,比2009年提高9.86个百分点。从具体的行业构成看,税收与经济不同步,重点表现在构成赣州开发区经济支柱的第二产业,没有发挥出地方税收优势而成为收入支柱。2013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98.2%,地方税收仅增长7.81%;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3年达42.13%,而反映在地方税收上为27.93%,支柱产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偏低。

二、赣州开发区地方经济结构与税收收入结构变化趋势

(一)赣州开发区经济总量增长与税收增长趋势。从赣州开发区经济总量增长及税收增长趋势来看,从2009年到2013年,赣州开发区地税收入实际完成数以平均42.7%的速度递增,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14.76个百分点,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税负率(税收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即税收/地区生产总值×100%)是衡量一个地方税负总水平和进行地区之间税负比较的重要宏观指标。赣州开发区生产总值税负率呈先增长后降低,在2011年达到峰值7.2%。由于税收年均增长速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不一致,导致2013年赣州开发区生产总值税负水平高于2009年3.63个百分点。

(二)纳税户数变动较大。赣州开发区地税局所辖纳税户数2014年为7680户,其中内资企业2611户、外商投资企业54户、个体工商户5015户。新办户数增长速度,从2009年的572户,增加到2013年的2005户,五年间共增长6391户,年平均增速为169%。新办业户中各类企业2130户,占新办业户的33.3%,个体工商户4261户,占新办业户的66.7%。虽然新办户数总体上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但五年间增长的户数占2013年年末户数的83.2%,说明纳税户的变化十分频繁,开业停业的频率非常高,只有16.8%的户数稳定。

(三)非经济因素对地方税收的贡献处于下降态势。从2009年至2013年,非经济因素(查补税款和罚款、滞纳金)对开发区地税的收入作用不大,近5年来,非经济因素平均增长速度为1.08%,其对税收的贡献处于下降态势。这主要是这些年赣州开发区地税局通过精细化管理,加大了征管力度,严格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依法治税,基本上做到应收尽收。

(四)社会投资增长直接拉动相关税收收入的增长。近年来,赣州开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直接拉动了相关税收收入增长。统计资料显示,2009—2013年,除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建筑业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之比低于11%以外,其他各年均在11%以上,这说明赣州开发区经济在相当程度上属于投资拉动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大小直接决定了GDP的高低及地方税收的多少。

三、赣州开发区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赣州开发区税收与经济发展总体上是良性发展的,经济的增长为税收的增收奠定了基础,税收的增长基本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但是仍然存在经济增长速度与税收增长速度不协调,税负较低,经济和税收结构欠合理等问题。

(一) 从产业角度看,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不协调。赣州开发区第二产业协调系数保持在0.17—0.54之间,第三产业协调系数保持在0.05—0.06之间,说明第二产业的协调系数持续高于第三产业,这与近年来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宏观税负水平上升较快。第三产业的协调系数低,根本原因是国家对其实行轻税政策所致。

(二)个别税种存在减收的不确定性因素。截至2013年,赣州开发区地税收入的主体税种依次为: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大部分依靠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事实上,从2009—2013年建筑业对赣州开发区税收的贡献从总量上看是最大的,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大规模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缩减,预计2014年将有一定程度减收;个人所得税2010年突破2500万元大关,成为地税收入的第二大税种,具有稳中有升的趋势;由于赣州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赢利能力弱,企业所得税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全区142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1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0.77%,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小规模运作,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业基本准入条件,这些小企业一旦遇到市场价格变化,企业的生产效益将大幅下滑,企业经营状况难以预料。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将保持小幅波动。

(三)税源结构不合理造成收入波动性大。从分行业税收分析,开发区税源明显呈畸形结构,2013年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入库4.7亿元,占总收入的74.6%,稳定的企业税源只占20%左右,且没有以营业税为主体税种的金融保险业和信息产业税源。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受国家调控政策影响较大,如2014年一季度房地产业剔除政府返迁房税收实际入库4269万元,同比减收1183万元,下降21.6%。预计2014年来自房地产业的减收因素3000万元。因资金链问题和房产滞销以及房地产开工量的减少,导致来自房地产业的建筑税收将大量减少,预计减少1000万元左右。

(四)税收优惠扶持政策较多,个体工商户征管难度加大,征管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近年来,国家几次提高对个体户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延长下岗再就业免税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开发区政府为了安置拆迁户出台税收扶持政策,使个体税收一直处于低增长的状态,一些边远地段征管难以到位。

四、加快赣州开发区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措施建议

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生产总值的质量,是税收增长变化的根本。

(一)优化工业结构,着力打造赣州经济发展龙头。要围绕稀土和钨及其应用、铜铝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药品等六大主导产业,着力引进单个投资超5亿元以上骨干项目,培育起“航母级”骨干龙头企业。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植地方税收财源。要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放宽条件,破除垄断,扩大总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改组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就业容量大、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和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高的产业或行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旅店餐饮业,着力建设、改造一批高星级宾馆、饭店,在硬、软件上上档次,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旅店业整体品位。要充分利用国家对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科技服务的税收优惠,大力发展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物流、电子商务、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使其成为地方税收税源的增长点,形成以传统行业为基础,以新兴行业为支撑的新格局。

(三)着力抓配套,打造赣州产城融合示范区。要编制和完善有关产业、园区规划,强化与周边县市的对接和发展。要为项目引进和建设提供基础服务,大力推进园区道路建设,加快区内道路贯通成网,全力推进城市电力、供水、供气、污水干网建设,完善医院、学校、幼儿园、酒店、公园、绿化、天然气管网(站)、通信网络等其他必备的城市功能设施建设。要着力理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活动,加强规划区内违章建筑管控力度,推进社区管理全覆盖,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强化市政公用设施的管养工作,抓好园林绿化,打造宜居城市。

(四)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地方税源建设。一是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培养一批制造业骨干企业。要抓好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在建重点项目的竣工投产,加快大项目的引进与落地。积极谋划筹备一批重大项目,搞好论证评价,加快前期工作,为今后投资创新发展提供后备项目资源。二是政府部门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城区建设用地日趋减少、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正确引导投资方向,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规范中介行为,促进房地产二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第一产业。虽然农业对地税收入的贡献偏低,但农业与工业加工业、餐饮业、商业、运输业、居民日常生活消费联系密切,发展第一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对赣州开发区经济意义重大。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五)强化税源监控,做到应收尽收。要按税种分地区、产业、行业和经济类型建立健全税种税源数据库;分产业、行业、经济类型建立健全重点企业和纳税大户税源数据库,随时监控,掌握税源、税收情况,及时把握其变动趋势;强化税收征管,对应纳税目标和对象,既要做到对主体税种、纳税大户的重点监控征管,又不能放松对小税种和零散纳税户的细管严征,强化税源监控,做到应收尽收。

(六)提高依法治税意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要建立健全税收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明晰岗位职责;要依法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正确认识纳税人的法律地位,为诚信纳税创造良好的氛围;要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为遵纪守法的纳税人创造公平的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要进一步加强税收法制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纳税光荣的社会氛围。

(课题组成员:陈昌远、彭志华、孙奇志、廖志勇、张春莲、方海莺、周竑亮、孙征、李先锋、黄艳玲;执笔人:彭志华)

责任编辑:欣闻

猜你喜欢

税源税种赣州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治理视角下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构建
涵养税源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
税收激励与企业科技创新——基于税种、优惠方式差异的研究
税制结构发展、分类与描述
税源专业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税收与税源背离对区域协调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