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庵吟云鹤伴琴

2015-05-30陈聪

醒狮国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琴曲诗韵古琴

陈聪

倪诗韵先生,江苏省海门市人,中国当代著名斫琴家,梅庵琴派第四代传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

倪先生自幼喜爱古琴,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古琴制作,并拜梅庵派的古琴家王永昌先生为师,系统学习梅庵琴曲,斫琴亦得其指点。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制作带有个人风格的古琴,并且根据江南的习琴特点开始定制古琴。2003年初正式成立斫琴坊,走入专业斫琴道路。其作品被全国各地及港台、日本、欧美、新加坡等地琴人收藏。其琴已被一些琴家选为舞台演奏用琴和录制唱片用琴。2006年中国乐器协会民族乐器分会授予倪诗韵“古琴制作名师”证书。

倪诗韵的古琴被业内称为“倪琴”。“倪琴”线条古朴、外形秀气、音韵细致,最大特点是落指后手感极佳,凭此颇受琴人喜爱。

由于严谨的斫琴态度,“倪琴”做工、用材产量都相当严苛。为求金玉之声,初期倪琴音色略铿锵,造型相对现时作品要更加瘦削,并且琴本身用材比较传统,所以琴音偏硬,共鸣需要长时间养出,一直被认为易弹难养,但是养出以后的声音确实古朴动人。2000年以后,倪诗韵先生开始使用旧房梁等木料,琴声共鸣较之以前好,细微处偏向细软中和,下指细腻,易弹易养,令人称赞。

接触古琴制作从听广播开始

记者:请倪先生谈谈自己最早接触古琴的经历。

倪诗韵:应该是深埋在血脉当中文化的东西被唤醒了。我那时经常站在大喇叭下听电台广播,广播里会放一些古琴的音乐,我就特别喜欢去听。一听就觉得很美,于是就很想去学。然而因为赶上了“文革”的时代,古琴和会弹古琴的人都成了“四旧”,想学古琴难上加难。于是我就萌发了自学的想法。因为也是出身书香世家,我得以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又到当地邮局查阅杂志期刊,终于在某音乐杂志上查到了三篇关于古琴的文章,开始了自学古琴之路,但苦于没有琴弹,就开始琢磨着自己做琴。那时正赶上80年代老城改建拆迁,我就找了很多老木头,又跑到木器厂跟着做家具的木工师傅学习基本的木工手法和工具制作的方法。中国传统木工跟现在木工最大的区别,就是木工可以自己根据需要制作趁手的工具。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我终于做出了一张用“很笨重”手法做出的琴,然后就买了一本许光毅的《怎样弹古琴》开始了自学之路。

记者:您能克服万难去学琴,真是了不起。

倪诗韵:我虽然琴听得多,学得也快,但总觉得自己弹不好。于是就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找到了南通梅庵派琴人王永昌先生,并成为了王永昌先生的弟子,继续进行古琴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王永昌先生关于古琴制作上的一些只言片语的心得,给我指明了做琴的方向。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学习,我就把梅庵派的曲子全部学完,成了梅庵派的第四代传人。

关于梅庵琴派

记者:还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梅庵派。

倪诗韵:梅庵琴派是汉族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

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大学校长江谦聘请当时著名的山东诸城古琴家王燕卿教授古琴,开高等院校古琴教育之先河。王燕卿师从诸城琴派的代表人物王雩门,但他与传统的诸城派风格不同,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他对诸城派的琴曲作了不同程度的加工,不但吸收了很多民间音乐的元素,还对西方乐曲结构进行了借鉴,在演奏手法上也作了许多大胆创新和发展,当时从学者众,其中出色的有徐立荪、邵大苏、孙宗彭、凌纯声、程午加、李湘侨等。梅庵琴派采诸城琴艺,融民乐西乐,衡古今而成派。“梅庵”之称,则是为纪念王燕卿在梅庵园传授琴艺之故。

梅庵琴派自创立以来培养了许多当今仍活跃琴坛的琴家,如著名琴家龚一、成公亮、林友仁、刘赤城、李禹贤、孙克仁等。而梅庵派弟子邵大苏更是80年代在台湾地区以梅庵琴社之名义广收门徒,传授梅庵琴学,并于1994年在台湾出版了《增编梅庵琴谱》,在海外很有影响。

梅庵派的演奏风格绮丽爽朗,流畅如歌。在曲谱的编排上借鉴了西方乐曲的一些形式,显得更有表演性。每个时代都有流派兴起也有流派的衰落。艺术的形式是不断更新的,这是一个规律,所以梅庵派大胆创新就成了20世纪比较有影响的流派。

古琴与文化

记者:倪老师,梅庵派的代表琴曲有哪些?

倪诗韵:代表的琴曲有四首:《平沙落雁》《捣衣》《长门怨》《搔首问天》。

记者:好像是闺怨曲子多一些?

倪诗韵:虽然是闺怨曲子多一些,但风格上却变得文人气更重,有奋发向上的意味。这跟那个时期的历史时代背景有关。

记者:梅庵派琴曲对西洋乐曲有所借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或者曲子中呢?

倪诗韵:表现在曲子上,主要是节奏比较讲究:既有中国传统的气韵性的节奏,如文人化的散板,也有西方规范化的规整节奏,在音准上要求也更高一些。另外,从乐曲的表达上,也具有了一些现代乐曲的特征,比如现代乐曲的高潮部分,梅庵派的很多曲子都具备。如《平沙落雁》就加入了“雁鸣”的部分,十分出彩,但文人气质的琴曲是不需要这些的,主要还是表演性较强,并且梅庵派琴曲也吸收了一些民间活泼的小调进来,更贴近普通人一些。

记者:都说古琴的十三徽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是否还有一种说法是中间的七徽为君,两遍的其他徽位分别代表不同等级的人?

倪诗韵:这其实是我们赋予古琴的一个文化含义,让人有一个文化的依托。古人说:国之大事,惟祭与战。战争指的是当前的事情,而祭祀指的就是慎终追远的过程,对历史的思考。所以古琴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其实就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个传承。

记者:倪先生的斫的琴是以声音通透为特点的,但现在多用钢弦,不知道换成丝弦是否可以?

倪诗韵:选琴最重要的是要选“适合”你的,适合你的心,适合你的手的就是最好的。钢弦丝弦孰优孰劣,是因琴而异的,具体到每张琴都不一样。(图片提供:琴宝堂)

猜你喜欢

琴曲诗韵古琴
赵元任早期琴曲的“选(编、创)曲配伴奏”思维分析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琴曲《幽兰》探微
明朝琴曲的清商音与含半音五声音阶
夜的钢琴曲(六)
寻访千年古琴
菊花诗韵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四季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