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2015-05-30
【题目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一生的状态就是在路上。那么,你渴望在什么样的路上?你又希望以怎样的姿态在路上?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本期栏目特邀编辑:胡群华)
“不送就不送,让我淋病算了。”丢下这句话,我气恼地拉开门,摔门而出。
明明说好送我去车站搭车现在却称自己忙而推脱,外头下这么大的雨我却打着伞提着行李独自去搭车。看到其他同学被父母包围着,叮咛着,我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不知什么滋味。好吧,有这样一个狠心冷漠的妈妈,我无话可说。
所有的一切都像这鬼天气一样跟我过不去,排队时被大人插队而排老半天,鞋子被打湿,衣服碰到别人淌着雨水的伞而变得湿漉漉的,提着沉重的行李箱挤不上车门……花了老半天终于找到座位,我重重地坐下,突然感觉像是受了莫大的委屈,鼻子一酸,泪水也不争气地在眼眶中打转。
坐在颠簸的车上,飘洒的雨滴在车窗上划了一道明亮的痕迹,之前波澜起伏的心情也稍稍平缓下来。突然想起童年的经历。读小学时,“六一”儿童节规定要交艺术作品,既不擅长画画也不会手工的我不知如何是好。有同学对我讲她的“作业”都是她妈妈代劳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可没工夫帮你!”妈妈的回答干脆而直接。无论我如何哀求,兼之以眼泪攻势都没有打动她。于是只得含着泪水剪剪贴贴做到半夜,第二天带着熊猫眼到学校,却被同学讥讽我的纸娃娃是“刷马桶的刷子”。
想到这,坐在窗边的我不禁苦笑一番,看来我的童年还蛮悲惨的。这些应该司空见惯才是呀。随着车子的晃动,我逐渐进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被报站的女声惊醒,窗外的雨仍下个不停,整个世界灰蒙蒙的一片。百无聊赖中,翻开手机,豁然发现竟有8个未接来电——都是妈妈的。
从我走出家门,第一个微弱振动湮没在嘈杂的大街上;在我排队的时候,苦恼的心情全然不觉振动的手机;在我被人撞倒的时候,在我挤上车门的时候,在我抱怨的时候,在我进入梦乡的时候……手机那一端的信号焦急地发送着。突然间我似乎接受到了这传递着焦虑的爱的信号。不知怎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刚才我还在为妈妈的冷淡和漠不关心而怄气,殊不知妈妈的担心和焦虑陪我走完了整个行程。
或许妈妈是用这种看似冷淡的方式表达着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无论是从家到学校的路上,还是从童年到现在我的人生路上,妈妈用她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我的关爱,期待着我的自立自强。
车到站了,窗外雨后初霁,空气格外清新。
妈妈的爱,一直陪我在路上。
此文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是现实生活中从家到学校这一条路,另一条是从我童年到现在的成长之路,妈妈看似严厉的爱,实则陪伴和温暖了作者一路。心理活动的刻画也很成功,有怨,有恨,有无奈,有耿耿于怀,有涣然冰释……这些感受也陪伴了作者一路。像这类的记叙文应该是近年来的高考热门文体,写的是身边事,抒发的又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
有人说:人一生的状态就是在路上。
很简单的阐释,在我看来,恰恰道出了生命的本质。“生命是什么”这个话题似乎过于深奥,恐怕没有人能够说清,但是“生命要干什么”这个问题却有着明确的答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巴尔扎克临终前,有朋友来探望,可是等待他们的永远是一句“巴尔扎克在工作”。这位文学大师对于事业的执着足以令今天的许多人汗颜。且不说那傲人的成就,单就那份“奋斗不止”,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于是,伟人自然成为了伟人,平凡人依旧是平凡人。
千年前的孔老夫子也说过:“生无所息。”活着,就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这是人类最好的状态。只有前进,只有追求,一个人才能够始终保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够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盈。那么多的成功人士,成功技巧或许不同,人生理念或许不同,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在奋斗!奋斗使他们的目标更明确,奋斗使他们的眼界更开阔,奋斗使他们离自己的期望更接近。至于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但凡是感觉到幸福快乐的人,有谁不是正在为生活而奋斗呢?正因为奋斗,他们才会在收获时倍感喜悦,纵使那些收获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那又有什么关系?辛苦付出后收获的满足是生活给我们的最好的回报。
因此,我们要时时刻刻保证自己在路上,保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去面对生活,这样才不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自己。
当然,要明确自己应该在哪条路上,才能够帮我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不是要人人都当“状元”,但是,请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仅仅这些,也还不够。走在奋斗的路上,需要勇气,需要坚持。对于未来,我们要做好准备,即使再艰难,也要坚定不移。路是自己选的,那么即便是风雨载途,也要一直走下去。沿途的风景,虽然少不了雨雪风霜,但也一定不乏流岚与虹霓。
只要我们足够坚强,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坚定地回答:“我在路上!”
文章立意切合材料中心,主题突出,紧紧围绕“生命的路上,必须奋斗不止”展开论述,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简洁,分析充分,行文思路清晰。在论证“找到正确的奋斗之路”和“带着勇气走在奋斗之路上”时,论证力量明显减弱,语言流于口号化,削弱了议论力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家乡的小院里有两棵香樟树,平凡而朴实地守在小院的空地上,它们经历了暴雨闪电、烈日冰霜,始终顽强地伸展蓬勃的臂膀,立于苍穹之下。
我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我始终只是个疲劳地向前行进的人,如众多在暗夜里苦苦追向微渺希望的人们一样,疲惫而执著地向前,将梦想与追求紧攥在衣兜里,汲汲于路上。
这是一条曲曲折折、明明暗暗的路。我在路上奔波着,由无知懵懂的孩童到渐晓人事的少年,与许许多多的人擦身而过。这条路是如此的曲折与漫长,仿佛要永远沉睡在青苍色的黎明之前,永远接近某种光亮,接近却难以到达。我向后回望,看到的是夜的浓黑;向前寻去,是微茫的远方。似一个苦行的僧人,我只能攥紧手中的梦想,追着心里的那个声音,向前。
那是香樟的呼唤。
在夏夜静谧的月光下,在碗状的小院中央,从蓬勃的樟树里散发出的温柔的清香轻轻织成一个绿色的梦。梦里,香樟在轻轻地呼唤着远行的人。
于是,我得以慰藉,复又平和,因我知晓:我从未远离我的家乡。我的思念,在夜夜寂黑的潮水里起伏,和着那香樟馥郁的呼唤。游子如孤雁,我清冷的乡愁引我前行,我如朝圣的藏僧,虔诚地行于漫漫的路上。
路如钩,牵扯着众多的繁华与荒凉,让众多的人和事成为形形色色的羁绊。行于路上的人,怀揣着各式各样的梦想或追求,奔向不同的远方。在路上,我与不同的灵魂相遇,他们与我一样,怀揣着梦想与追求,行走在崎岖的路上。我知道,我必须在路上经过历练,经过世间的沧桑跌宕,才能褪去青稚的气息,以一个远行归来的游子形象回到我的故乡。离开是必然的起点,我从这里出发,也执著地以这里为归宿,无论离它多远,我都能听到那温柔的呼唤。
从苍茫的大地上腾起的,是我灰绿色的爱。我是一个远行的游子,在这条名为“回乡”的路上,前行,为了那远方的呼唤而成长。
丰文写的是“走在回乡的路上”,实际上写的是走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只是在路上不断回望,回望故乡。故乡在文章中是以一棵香樟树的意象出现的,在作者茫然、颓丧时给了她无穷的力量。文笔优美,语言凝练,意境含蓄,文章营造的浓浓的乡情给人以美感。有些语言过于含蓄,比如关于“望乡”的意象跟作者追寻理想的关系,交代得不清楚,需细品,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