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格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2015-05-30曾丽华
曾丽华
近几年,新升高职院校的增多引发了学者们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索。全国有上千所高职院校,从中职升为新的高职院校,怎样对教学进行改革,这是我们新升高职院校必须思考探索的问题之一。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就是要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等数学是理工科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工具课。笔者作为其中一名数学教师,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成绩考核方式、充实教师队伍等方面给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 新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1 学校方面
新升高职院校学校本身以前是中职学校,很多教学设施设备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如今高校所需要的硬件要求,高等数学这门科目在领导们眼里就是关在教室里学的几十年不变的一门课程,对于这种基础课程没有引起重视,课时量不多,比如教师要上数学实验课,一是课时量不够,二是学校的机房满足不了。这些就制约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
2 学生方面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从普通中学考入的普高生,二是从中职学校考入的三类生,三是“3+2”的中职学生。由这三类学生组成的生源就高数来说,中职学生对微积分没有任何基础,普高生在高中学过一部分,这就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基础差距大,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高职学生在有限的一年时间学习大量的知识,让老师们只能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听数学”,而这种“听数学”的方式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如此,到大学还这样学也实在难以让学生提起兴趣。枯燥的数学公式、大堆难以理解的定理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无法进入学习状态,以至于让很多学生连公式定理他们都没学会,那又如何去用数学呢?这样的高等数学又有何意义呢?因此需要改变现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3 教师方面
新升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大部分都是原中职学校的数学老师,部分老师仍然沿用中职的教学模式,重理论,忽略应用。而新引进的年轻教师,从学校走入学校,缺少教学经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与高校所需求的教师队伍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迫切的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 彻底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面向学生
1 彻底甩掉中职教学观念
学校和老师们都要彻底甩掉中职教学观念,学校不能总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学习,老师不能在教室里一节课讲到底。在上中职的数学课时,老师总担心学生听不懂,每个小的知识点都会讲到听懂为止,然而高等数学课的内容本身比起中职课程来说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再用以前的方法不但时间不允许,而且也违背了高等数学课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中职大部分时间是在“讲授”,而高职的高等数学课应该大部分时间在“引导”,让他们作为大学生学会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所以我们的教学观念应该从如何讲授转变为如何引导。
2 不要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
部分教师认为既然是高校,就可以和普通高校一样沿用他们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有些理念是可以借鉴但有些方法却不适用。高职的高等数学教学不同于普通高校数学系学生的高等数学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其思维的多层次性和理论体系的严谨性、创造思维的严密性,而应将其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
三 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本着“以就业导向,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的高职教育,学院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必须特别注重。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社会对学生数学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展示、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新升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最容易直接选用普通高校的教材,或者对内容压缩过后再用,然而选用这类教材是不可取的。因为普通高校在培育人才的目标上和高职院校是有所区别的。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时量少,大部分学生就业的目标是蓝领人才,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就应采取“必须、实用”的原则。本着这一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全面体现高职特点,分模块进行发展。可以把高等数学内容分为三个大的模块:基础知识模块、专业模块、数学软件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即各专业所开的高等数学课的公共内容,包括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多元函数微分等。专业模块即各专业需要的内容,如微分方程、级数、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等,不同的专业选需要的不同的内容。数学软件模块,即是对高等数学教学的辅助,利用几何画板、matlab等软件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计算能力。
四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中小学生需要,大学生也同样需要。在高等数学课中要多方面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在教学中引入与知识点相关的名人轶事,例如,在讲积分时,可以让学生提前一节课去找找有关牛顿、莱布尼茨的故事,让学生去读读这些数学家与积分发现的过程。利用名人的故事去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教学中引入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实例,因材施教。
2 分层次教学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不扎实,生源多样化,学生的水平良莠不齐,如果老师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全班学生,这会使得优等生的发展受到抑制,差生的学习感到困难,从而阻碍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在一些普通院校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学生水平的高低来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教学。但对于我们新升高职院校来讲不能照搬,由于师资力量紧缺,学校硬件条件有限,我们可以采取在班级内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方式。
3 开展数学实验
开展数学实验即是在数学软件模块中引入数学实验。部分高校数学实验课是单独开设的,这不但需要足够的学时,还需要学生有过硬的数学基础,教师单独讲解实验教程,对基础较差的高职院校学生更是一种负担。依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职业场景、专业特点设计实验课题,精心设计实验案例,尤其对重要的定义、定理要一对一地设计出学生容易理解、较为直观的实验课题。通过实验课,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从以往的“听数学”转变到如今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应用的过程。开设实验课能引起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让教师不再是以讲解教材为主。
4 注重数学建模思想
“高等数学学了到底有什么用?”很多学生在面对内容较为复杂的高等数学时有这样的困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建模类问题,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有助于学生解决困惑,走出困境。引入与专业相关的建模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方面更有方向性、应用性,目标更明确。有些教师认为数学建模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太难,就放弃了,其实我们在选择数学建模问题时可以降低难度,引入数学建模问题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简单的数学建模问题可以给学生的数学思维带来大的飞跃。
五 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数学考试是在期末考试以闭卷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显然这具有片面性。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不是培养考试型人才。我们给出期末考核成绩的做法是:平时成绩占40%,由作业的完成情况、出勤情况、课堂提问情况等组成;期末考试占60%,以闭卷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这种考核形式,提高了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准确度,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六 充实高等数学的师资队伍
新升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大部分老师的学历不够、经验不足,这大大制约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应尽快充实高等数学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引进高素质、有教学经验的人才,优化师资队伍,带动和提高整体师资素质和教学水平;一方面鼓励教师业务进修,学校应鼓励教师进修高一级学历,在“充电”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
2013年9月10日,张振跃、姚缨英两位教授因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并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每人获得了“浙江大学心平奖奖金”100万元的奖励。在高等教育领域,对教师的考核一直以科研成果为主要考核目标,“心平奖”的出现,打破这种观念,扭转这种偏差,鼓励更多的教师把精力投入课堂教学。教师,教为先,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到以教学为主,尤其是在新升的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堂里,需要我们战斗在教学一线,相信凭借我们坚持不懈的探索研究,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堂一定能焕然一新,生动有趣,培养出具备较强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从而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克军,黄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2).
[2]王子兴.数学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理论(第二版)[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3]丁琨,王清辉,陈淼李,等.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5):10.
[4]陈申宝.高职数学教学立体化改革探索[J].高等数学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