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2015-05-30刘瑞玲

职业·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建议高职院校

刘瑞玲

摘 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当代高职大学生成为中国“迷惘的一代”,本文经分析发现,心理问题是影响学生积极学习、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立足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确保学生成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现状 建议

课 题:本文系潍坊市软科学2014-2015年度研究计划项目《文化软实力建设背景下如何借风筝文化提升潍坊城市品牌竞争力》子课题——“发展心理健康城市,提升潍坊城市品牌”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3年6月3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布实施,文件就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方式中的第一条提出“建立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办法。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相关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这一政策的实施,扭转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局面,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调查背景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老师,笔者发现近年来,虽然高职学生的入学成绩有所提高,但无论是从入学动机、专业选择、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还是社团活动以及未来就业等各方面都有越来越模糊化的倾向。笔者把这一代青年比作21世纪中国“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这样的比喻是因为这些学生有些人整天沉迷于手机、网络、电影、音乐,甚至是一些色情网站。他们或多或少对自己的选择表现出自卑、后悔、遗憾或者无奈。很少有高职学生对自己表达出100%的满意。他们或者后悔自己高中时没尽最大努力,遗憾自己选择了本所高职院校、选择了现在所学专业,对自己目前的所处和将来的就业前景无可奈何、漠不关心等等。新生经常表现出想家、适应不良、专业不喜欢、交友以及人际关系或者学习方法的不适等状况。大二学生克服了大一时的种种不适,但就专业问题,他们可能由大一时的不喜欢到大二后就是听不懂。所以他们或者逐渐丧失了对专业的兴趣,取而代之的是对网络和爱情的依赖和沉迷;或者有些学生随着专业知识的加深,在学习方法上出现了困扰。到了大三,他们最突出的问题便是毕业、就业、求职、面试或者大学男女朋友毕业后的去向以及面临的分手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大学生问题频出的原因所在。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对现在的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期发现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实施和分析

1.调查实施

笔者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为主,联系潍坊市其他两所高职院校——潍坊职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通过老师们宣传,让学生参与网上调查问卷,填写SCL-90自评量表。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有时也叫做Hopkin's症状清单(HSCL,编制年代早于SCL-90,作者为同一人,HCSL最早版编于1954年)。其于1975年编制,作者是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

本次调查问卷历时一个月,共收到273份作答,少于预期。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有心理症状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检测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2.调查分析

通过整理和比对问卷,分析如下:

SCL-90的统计指标分两项,即总分和因子分。

(1)总分即90个项目的单项分相加之和,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按照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需做进一步检查。在被测的273名高职大学生中有163名同学总分超过160分,占总数的59.7%。表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一半以上。单项得分≥2,表示受测者在多少项目上呈现“有症状”的叫做阳性项目。如果阳性项目超过43项,需进一步检查。在273名被测大学生中,阳性项目超过43项的占52%。总分调查结果表明一半以上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2)因子分分析。本测验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项因子。当任何一项因子分≥2时,则考虑筛选阳性。

对本次调查的10项因子分的比对分析发现,高职学生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排在首位的是高达67%的学生在抑郁因子项目26、29、30、32、54、71、79中得分≥2。这表明约2/3的学生存在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活动愿望、悲观失望、没有目标和追求等。

②因子分中排名第二的是高达62%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度的项目34、36、37、41、61上得分≥2,表明大部分学生有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在与他人相比时更突出,显出自卑、懊丧,或与同学、家长、老师、朋友等人际关系不适。

③接下来是敌对因子项目11、24、63、67、81得分较高。表明受测者从厌烦、不可遏制的冲动爆发到摔物甚至争斗、争论等思维、情感及行为方面存在情绪冲突。

④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焦虑因子的项目57和86和偏执因子76、83得分也相对较高。这表明这部分大学生存在焦虑情绪和猜疑、关系妄想以及夸大等思维。也有些学生在躯体化项目中表现出头疼、胃肠道、肌肉酸痛等得分较高,表明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三、潍坊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以上调查结果,结合潍坊本地的教育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因素,笔者将潍坊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归结为三类。

1.社会大环境因素

社会大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普遍存在偏差,认为高职教育在录取分数方面低于本科学校,所以学生将来在就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也必然比不上本科学校的毕业生。所以,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自己的不满和谴责,甚至是负罪感,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以至于在学习上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低。

2.家庭原因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童年时代在家庭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个性对其一生的心理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代的学生全部为90后,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多来自山东省内。父母的过度保护和溺爱以及较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丧失许多锻炼心理承受力的机会。手机和网络在90后尤其是95后一代人的成长中逐渐替代了小伙伴和好朋友的位置。所以,这一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感情脆弱、自私、以自己为出发点的心理。他们容易与人攀比、情感比较封闭,容易产生与家人、朋友、同学交往困难等现象。

3.自我认知问题

大学时代既是人生观逐渐形成、确定的时期,也是面临多元化价值体系选择的时期。面对潍坊乃至全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时,大学生经常感到茫然,导致人生价值观的动荡不定或出现偏差。自我认知模糊,不知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为逃避现实,沉湎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虚拟世界,造成网络成瘾倾向。也正是由于对网络的沉迷,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常见的与现实相矛盾的厌世情绪、易冲动、争斗、打群架以及对婚恋问题的认知偏差等情绪和情感的冲突等等。

四、针对潍坊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已日渐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但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并且应该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始终。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学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表现和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报告会。如针对新生的适应教育;针对学习适应、学习方法和网络健康的学习教育;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人格和意志品质的健康人格教育;针对异性交往、恋爱等的性与恋爱心理的健康教育;以及针对大三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学校还可以专门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和网站等增加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以合理的方式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

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学校、年级、班级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社团活动,如: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上演心理剧以及组织团体教育训练活动等,使学生把一些不愿意向老师和家长倾吐的心理问题,通过朋友、表演或团体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首先能够减压,并能逐步学会分析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调整自我意识,学习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从而端正认识,改变态度,获得技能,获得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能力。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还可以增加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

3.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高职院校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是辅导员。所以我们要经常组织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辅导,使辅导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何种心理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通过技巧性的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任课教师也应该提高心理学知识素养水平,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4.完善学院心理咨询机构的功能

在笔者所调查的3所高职院校中,虽然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师均只有1~2名,并且心理咨询室配置陈旧,设备落后,因此需要增加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数量。美国每100万人中有1 000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而中国每100万人中只有2.4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要引进现代化的心理检测设备和仪器,让学生在游戏和玩耍中完成心理测验,这样就可以消除大部分人对心理咨询室的戒备。

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成才。健康概念四方面之间的关系是:躯体健康是其他健康的生理基础;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相互作用;以心理健康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道德健康高于单纯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是心理健康的充分体现,是健康的最高境界。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加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通过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整体健康水平,最终实现让他们学会独立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才是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长久之策。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倪坚.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冉超凤,黄天贵.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王国兴.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J].职教观察,2009(10).

(作者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建议高职院校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