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常态课优质化

2015-05-30郭秀云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项王优质课项羽

郭秀云

[摘要]常态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新课改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优质课既是对平常教学的超越,又最终以平常教学为依归。但不管优质课还是常态课,都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这才是真正常态化的教学。要让优质课真正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最佳的形式就是回归常态。为此,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常态课的课堂质量,以此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常态课优质课质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9010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让听课者赞不绝口,然而现实教学往往很难像优质课那样进行。在常态课的课堂上,经常会伴随始料不及的问题,但这才是最本真、最实际的课堂,也是师生最能够接受的课堂环境,所以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常态课与优质课

常态课即原生态课,它是在课堂教学的自然状态下,教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按照教学计划,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而进行的日常教学。常态课是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其本质是真实性。而优质课是指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多种场合和指导下的“磨课”等方式形成的高质量的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授课形式都是常态课,它能充分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因此,常态课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用心抓常态课的教育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每一天都有收获,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升。

二、当前常态课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对常态课与优质课的认识存在偏差

每位教师在每学期都会上公开课,由于涉及观摩、评比、考核,所以教师普遍会加倍重视,唯恐考虑不周,反复演练试讲,带有浓厚的表演性质,有些甚至成了“作秀课”“功利课”。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一种认识:常态课只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行,公开课才需要认真准备。因此,教师对常态课不够重视,这种准备不充分的常态课的质量可想而知,也就导致常态课与公开课相比质量反差极大。

(二)学校对常态课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师评价制度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大多以公开课、参赛课的评价为主,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是由公开演绎的参赛课决定的。因为从学校角度而言,教师在各级各类观摩课中的成功,也意味着学校的荣誉和知名度的提高,所以学校对教师的观摩课比较重视,往往要求集全组之力、全校之力进行准备和精心打造。另外,由于常态课数量多,密集度高,因而较难组织监测与评价,很难在制度层面上进行衡量,造成评价制度方面对常态课检测的缺失。学校往往仅从最后的教学效果上加以考评,而教学效果的优劣,特别是短期内教学效果的成绩又是可以通过课后的补偿教育等其他方式来提高的,这也是教师对常态课的课堂质量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三)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乏味

近几年,教育领域从上到下都在大力倡导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但对于如何搞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却没有应有的标准和具体的策略指导,造成各学校的盲从,有的甚至把日常流于形式的教研活动或者公开课比赛当做校本教研,教师心目中教研活动就是作秀,公开课就是表演,校本培训就是听报告。校本教研因为没有可操作的具体抓手,这也就意味着校本教研对常态课没有形成有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四)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虽然已为广大教师认同,但并没有从实质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考应试的导向性,让教师有时不得不大量地讲解应试技巧,并以应试要求和标准来衡量课堂效果和学生成绩。虽然近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都日益重视通过试题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查,以期引领高中课堂改革的进一步落实,但从实际教学中看这种影响效果甚微。

三、如何缩短优质课与常态课之间的距离

(一)不断学习,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

新时代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练就一定的专业能力,还要具有专业精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精益求精,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增强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大力弘扬“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使广大教师在先进人物的引领和感召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和常态课教学水平。

(二)让优质课引领常态课

优质课是一种集多人智慧,经团体包装,亮点很多的“打磨”课。教师要用心去研究文本,用情去唤醒学生,要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这也是一个自我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获得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正因如此,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花大力气打造公开课堂,用实在、细致而不是作秀、表演的优质课引领常态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三)教学反思促成长

听评课活动是常规的教研方式,抓不好,往往会出

搜索、学习有关项羽的历史典故,了解项羽的生平事迹。

2.教师将历代名人对项羽的评价以及《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项羽为何会输给刘邦》一文上传到班级QQ群,供学生自学。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玩游戏、知典故、识项羽大屏幕展示“连连看”游戏:项羽之最

连连看:项羽之最

最有气魄的一句话衣锦还乡

最能体现视死如归决心的一次战斗付之一炬

最有名的一把火沐猴而冠

最想显“阔”的典故取而代之

最不能忍受的一次挨骂乌江自刎

最悲怆的歌声四面楚歌

1.学生根据“项羽之最”的评价找出相关的成语典故。2.讲述成语背后关于项羽的故事。

激发学生兴趣、又通过故事讲述了解项羽,为下面分析项羽作铺垫。

二、品语段、揣心思、解项羽

1.大屏幕展示【示例】

语段: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提示:项羽听了曹无伤使者的话之后,他的反应是什么样的?结合情境和语言动作的描写对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合理的推想,推断他的性格。

参考:

情境:曹无伤告密,刘邦“欲王关中”。

反应:大怒、攻打刘邦。

内心独白:实力比我弱的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明天就把他杀了!

性格:粗暴、自大、冲动。

2.教师选取“项伯说项王不杀沛公,项王许诺”;“沛公至鸿门谢罪,项王留沛公与饮”;“范增举玦,项王默然不应”;“樊哙指责项王,项王未有以应”四个语段做成任务单(附件一)发给学生。

3.要求运用推想法,根据情境和人物语言、人物动作的描写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1.每组抽取一个语段进行分析,推想人物的内心独白,推断人物的性格特征。

2.小组讨论后完成任务单进行展示,展示的时候要陈述推想的理由。

3.展示结束后,进行点评。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发挥想象,进行合理推想,设计人物的内心独白,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辩观点、论性格、评项羽教师设置辩题:

1.苏轼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中不杀刘邦,表现了项羽的“君子之度”。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2.项羽在乌江边自刎时,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天意,你赞同吗?

要求做到有理有据,每个观点能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小结:通过辩论,认识到人的性格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也是一把“双刃剑”,人应该学会审时度势,把握机遇。

1.学生根据观点的不同,组成正方和反方两个辩论小组进行辩论。

2.正方小组和反方小组的人数不限。

3.做到有理有据。每个观点能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可加1分。以积分最多的小组为胜。

在辩论中启迪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四、拓思路、感英雄、悟人生

1.讨论:有人说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中杀了刘邦,就能避免失败,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

2. 以“项羽的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扬长避短”为主题,在课后进行写作,发表在QQ空间或者微博上。

1.小组讨论,达成共识,进行展示。

2.点评总结:项羽性格中的弱点决定了他的人生态度、人生境遇,即使杀了刘邦,他还会败在其他人手下,由此引发学生对“性格决定命运”的思考。

引导学生从项羽的性格悲剧来审视自己,让学生关注自身性格的修炼。

附件一

语段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令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情境

反应

内心独自

性格

教学反思

1.沟通内外,构筑一个开放的课堂。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课前组织学生围绕项羽这一人物,查找、筛选资料,课内进行探讨、分析,课后进行写作感悟,然后将感悟发到QQ空间或者微博上,互相评论。将课外容纳到课内,让课内辐射到课外,使教学成为一种深层次的、开放型的探究性学习。

2.环环相扣,探寻一个真实的项羽。本课的设计由“识项羽”“解项羽”“评项羽”“悟人生”四个环节组成,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成语故事中认识项羽,在揣摩心理活动中理解项羽,在辩论观点中品评项羽、感悟项羽,在拓展写作中以项羽的性格悲剧来审视自己、修炼自己。

3.授之以渔,获得一次提升的机会。向学生传授推想的方法,让学生在推想人物内心活动,推断人物性格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积累、自主整合、自主提高。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项王优质课项羽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四面楚歌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梦遇项羽
自勉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让化学观念深入于心——观摩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有感
亚父之死
插翅还是折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