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析
2015-05-30赵仁
赵仁
[摘要]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严峻。政府要先行动,加强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意义的广泛宣传,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备。学校要将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作为重点。
[关键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90106
近些年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教育的布局不合理、人力物力的配备不能及时调整等一系列的问题产生,导致教育资源在配备上出现了滞后的现象,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下面就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行动谈谈想法。
一、政府要先行动,保证流动的畅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备
1. 加强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意义的广泛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持久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注重实效并具有一定声势的宣传活动,使《义务教育法》和《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家喻户晓,让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意义深入人心,以此增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等单位对改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问题的责任感和流动人口对子女义务教育的重视,自觉维护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2. 强化流入地政府作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建立一个由政府牵头,教育、公安、工商、财政、计生等各部门通力合作的专门机构,统筹协调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加强对流动儿童少年的入学、转学、学籍、考评等工作的管理,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抓好流动儿童少年的受教育工作,同时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
3.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一些地区在没有分析当前流动人口流动规律或者在没有掌握学生增减规律的情况下,按照政府预定的规划在农村改造、建设了校舍,配备了教学设备,但仍有一部分学校生源急剧减少,甚至没有学生了,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学生流入地——城市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大班额、校舍面积小、教学设备短缺等问题相继出现。这影响制约的不仅仅是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而是整个地区的教育问题。
二、学校要将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作为重点
1.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范畴
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我们以“教人做人—做好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德育主线,以“人本化、科学化、生活化”为德育本质,走“三化”的路子,做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
2. 科学管理,建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档案
(1)实行学校的“动态管理”。学校要建立“流动人口在校学生变动情况登记卡”,并实行“一宽一严”的管理制度。所谓“宽”,是指流动人口子女不管在什么时候转入本校,学校根据其就读年级随时插入某班跟读。所谓“严”,是指严格把好转出关,转出的流动人口子女必须办理接收证,否则不予转出,以防止流动人口子女辍学流失。
(2)建立学生、家长个人档案。为了便于对流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从学生转入时就建立档案,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分阶段做记录,用于跟踪调查,改进教育措施。
(3)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对流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倾注关爱,才能保证流动学生全面迅速地发展。在实际教育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思想上高度重视,让流动生获取平等。教师要平等、宽容相待,在言谈中不能直呼带有歧视性的“外地人”“打工子女”等。要多关心他们,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帮助他们,以真诚的爱生之情激起感情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帮助其树立信心。要注意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宽容他们的落后,在接受文化知识方面允许他们有一定的差异,让他们真正得到尊重,确信自己一样能成功。
生活上给予关怀,让流动学生感受到温暖。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经济条件都较差,在生活上要加倍关爱他们,给予更多的照顾。
学习上给予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对学生怀有积极期望,不能对他们压得太紧,管得太死,放手让他们参与班级活动,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做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发挥其积极性。加强个别辅导,以提高其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双基)为重点,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前提,并辅以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流动人口子女知识贫乏,把他们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进步的喜悦,在克服困难、战胜逆境的同时,能更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设法为他们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如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作业中设计部分简单习题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时时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成功欲。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为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付出真正的行动,流动人口子女才能真正获得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他们才能真正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权利。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