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困生研究的特点与建议
2015-05-30罗送宝
罗送宝
[摘要]最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师通过学习、研究,认识到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与研究现状;并逐步理解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教育教学适应学困生;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教师的师德水平。
[关键词]学困生特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90075
一、学困生的界定
国内对于学困生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实际,确定了其研究方向,并对学困生进行较为科学的界定。认为学困生是有学习障碍者或学业不良者。学习障碍由神经系统的缺陷所造成,即学困生在对视觉、听觉等感觉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产生冲突引起的。我国教育部门一般把这些学生归为特殊教育的行列。学业不良主要是指学生不存在生理发育的缺陷,即智力水平正常或较高,但其学业成绩却表现为不良。
二、代表性的研究报告与专著
叶澜为了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1991年对中朱学区开展了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详细调查,并在调查报告中指出:第一,要强化领导在学困生工作中的管理职能。第二,要从改变心态入手,以行为矫正为主,逐步培养学困生自我控制的能力。第三,从实践中提出几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①加深对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对学困生应有一个尽可能明确的界定,关于学困生成因的分类标准也需进一步研究,在为学困生建立档案时,至少应列两种卡:一种是“行为表现卡”,一种是“成因分析卡”。②怎样处理好预防、治疗学困生工作中各种教育力量的分工与协作问题。③转变学困生在学校全局工作中的地位问题,该项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问题等。
要解决这些矛盾,以下三个方面必须注意:①不要无条件地追求100%的合格率。②不仅要追求合格率,还要追求优秀率。③尽可能地把转变学困生的工作结合、渗透在各种类型的常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努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
钟启泉编著的《差生心理与教育》,根据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从原因诊断与治疗、性格分析与预防教育等角度,综合分析了学困生问题,以揭示学困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略等。
三、研究的主要角度
潘志峰、石俊仕、邱玉环等探讨了情绪困扰、注意力障碍及其关系对学困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注意力障碍、情绪困扰及其相互关系对学困生有重要的影响。
张明、隋洁通过控制干扰刺激量,探索了分散注意对学困生与学优生视空间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的影响。
刘岩、张明、徐国庆探讨了学困生与学优生在三种不同情景下:独自操作、单一团体操作、混合团体操作延迟满足能力的差异。
金志成、何艳茹、管延华采用模糊集论和信息论的方法,探讨了中小学学困生与学优生在不同记忆负荷条件下的推理加工能力。
刘新颜、关善玲、冯本才等采用错误检测法和理解自信评价法,以错误察觉人数、错误察觉成绩、理解自信度评价成绩、阅读时间和阅读理解成绩为分析指标,研究了不同年级语文学困生与学优生的阅读理解监控特征。
四、研究的基本问题
学困生研究的中心课题,主要是探讨智力与成就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怎样缩小这个差异。韩威从学困生的心理矛盾分析了学困生的转化方法。顾朝云从学困生内部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因素方面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张海燕、郑传才分析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及其人格理论在学困生教育与转化中的应用。王继红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方面探讨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等。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从研究的基本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分析智力与成就差异形成的原因,较少关注学困生与学优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主要从对比的角度来研究学困生与学优生。学生的成长也可以采用自我纵向对比的研究方法。
第三,从学科研究的领域来看,主要集中于单一学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任务,应结合多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
第四,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某一班级或某一学校。应当选择不同地区,例如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第五,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定性研究的较多,定量研究的较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各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以后的学困生研究中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第六,从依据的基本思想与理论来看,较少采用整体化教学思想来研究学困生。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学困生也有智力强项,这为学困生的潜力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