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问“地方高校转型”

2015-05-30储召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清华北大应用型办学

储召生

近日一位大学校长私下抱怨,半个月里他连续参加了几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论坛,主题相近不说,有的主讲嘉宾都是同一人。但他还是不得不挤出时间去参加,怕遗漏了某些信息,错过了学校发展的机遇。

这位校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媒体报道有官员否认“高校转型说”之后,一些地方高校更是乱了阵脚,害怕自己跟错了队。笔者认为,导致地方高校这种思想混乱的原因,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地方本科高校需要转型吗?”从大的方面来说,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在整个国家正处于转型发展之中的大环境下,作为既要服务社会发展又要引领社会发展的高校,自身的发展路径不进行相应的调整,从逻辑上讲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在“新常态”下,社会对高校转型的要求更加迫切。

因此,不仅是地方高校,整个高教系统都存在转型发展的问题。近日清华北大的综合改革方案相继获批,从中也可看出这种转型的端倪。“清华40条”的提出,更是在操作层面做出了具体设计。依笔者的理解,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要更加重视价值观培养,清华要改变外界“留美预科班”的怀疑;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要强化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竞争力,以改变外界“一个模子刻的”的陈见。清华北大尚且如此,地方院校怎么可能回避转型呢?

“已经定位为应用型,为什么还要转型?”这个问题的答案,地方本科院校自身最为清楚。理想中,实现了“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的高校,已经建起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调节机制,确实没有再折腾的必要。但在实际运作中,往往办学定位是一回事,办学行为却是另一回事。正是这种定位与行为的偏离,才导致今天需要“引导转型”的结果。

国家希望“引导转型”的新建本科高校,都是1999年扩招之后组建的。建立这些高校的目的,本身就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且,这些高校大都是由高专和中专合并组建而成,本身就带着行业企业的基因。但在发展过程中,单科性学院都想成为多科性大学,教学型、应用型的大学,都想成为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大学。这不仅导致了“千校一面”,对整个国家而言,不仅财力上做不到,也没有那个必要。因此,今天我们强调的地方大学转型,并不是对高校过去发展的否定,而是一种本质上的回归。

“应用技术大学强在哪里?”这才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大问题。与目前的地方本科和高职相比,如果我们说不清楚应用技术大学的明显办学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不仅地方本科大学没有转型的积极性,社会上接受起来也会成为问题。

依笔者理解,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有一个明显的模仿对象,就是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从本质讲,这类大学有着明确的办学地位和服务半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泾渭分明。在办学行为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其鲜明的特征。这也正是我们的地方本科大学最为缺少的成分。

但真正转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超过10年,至今仍处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找出这种水土不服的病根,对于将来的应用技术大学至关重要。

因为有国家政策和财力的支持,目前许多地方本科大学已积极行动起来。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和台湾地区的科技大学等,也看好这一教育市场。此时我们更要看准方向,确保这钱用在刀刃上,花得很值。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4年12月15日第9版)

猜你喜欢

清华北大应用型办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放弃清华北大”见证考生认知理性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清华北大:相爱相杀的TOP2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世界大学声誉排名:清华北大名次大跃进 哈佛居首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