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5-05-30陈冬梅田和平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5年3期
关键词:联产承包合作化责任制

陈冬梅 田和平

【新闻热点】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现在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2年锁定“三农”问题。

《意见》的主题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前三部分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后两部分则是实现途径:深化农村改革是动力,农村法治建设为保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首次提出要把追求产量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意见》强调,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意见》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对中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知识链接】

一、建国前党在农村的情况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一直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革命遭到一系列重大挫折。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根据中国农业大国及敌我力量悬殊的实际,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开始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农村,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或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二、建国后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1952年底。

2.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3亿多人口强烈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3.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历程: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6.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

1.时间:1953年—1956年。

2.原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方式: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核心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

5.历程:1953年春,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5年,政府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6.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1978年。

2.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对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估计不足。

3.目的: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

4.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规模,扩大合作社的规模,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

5.历程: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6.评价: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国民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也使“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原因:“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奠定了政治前提;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安徽、四川两省改革试点的成功,党中央决定在全国推广。

3.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

4.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土地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

5.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6.改革的方向:社会化、商品化、专业化。

【试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6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42%,比历史最高年增长11.3%,你认为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生产迅速发展

B.土地改革开展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鼓舞作用

D.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2.下页三幅图片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你认为该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3.今年70岁的爷爷给小亮讲述自己的过去时说,他十几岁时村里家家户户把家里所有的铁器都拿去炼铁了。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分析下表,其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部分年份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统计表

项 目1957年1960年下降(%)

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

棉花(万担)3280212635.2

油料(万担)75423405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14590822743.6

①中共八大召开 ②“大跃进”的开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自然灾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农业丰则基础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说明了重视“三农” 问题的重要性。下列历史事件对“三农”问题不利的是(  )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1958—197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近年普遍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6.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他不明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提高的原因,请你帮他解答(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②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③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提高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1982年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号文件着眼于(  )

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发布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了多次重要变革,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下页表是小刚家1980—1990年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能与哪一历史事件最直接相关(  )

A.“863计划”的实施

B.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二、非选择题

1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和安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一直重视“三农”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农民拔掉界碑     图二 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农村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

材料二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3)“今岁又分田”指什么历史事件?“当年”和“今岁”两次“分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富裕农民,必须……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4)材料四指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现阶段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5)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C 6.B 7.A 8.D 9.D 10.B

11.(1)图一:土地改革;图二:农业合作化运动。

(2)在计划经济下,农民集中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原因: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性,收入少(也可答吃大锅饭的弊端)。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实行包产到户)。共同作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4)目标: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措施:注意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降低资源消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继续缩小城乡差距;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业投入;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产量;等等。

(5)要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村经济政策;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维护农民的利益,注意减轻农民负担;等等。

猜你喜欢

联产承包合作化责任制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合作化时期农村劳动管理研究的三个维度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农民参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土地规模经营视角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主审法官责任制论析
杜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