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5-05-30崔建强
崔建强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老师也说:“个性化阅读,让孩子在学校教育的母乳喂养之外,能够享受到另外一种结构合理的精神母乳。”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谈一谈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体验,努力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构建,让学生自己主动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按照自己的教案,按部就班地经营着阅读教学,一个个教学环节就像是工厂车间里的一道道工序,教学思路一顺到底,容不得半点节外生枝。其实,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在深入阅读时,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比如《散步》这篇课文,虽然课文很短,但课文里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不同的,特别是“我”和母亲的心理活动,学生怎样才能体验出来?这些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无法体会到的,只有学生自己反复阅读,仔細揣摩,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才能领会。我们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交流探究中,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自觉成为阅读的主人。
二、个性化阅读离不开课内指导,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学生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认识。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曾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示范课《给予树》,自己深受启发,于老师的课虽然朴实却让我们深思,当学生读不好的时候于老师不是放弃这个学生,而是鼓励学生一遍一遍地读,直到学生读好为止。那么什么是读好呢?于老师要求学生在初读时把课文读通顺,即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在理解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出表情、读出画面并且及时对课文进行范读。细细想来于老师不愧是大师级的语文教师,他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做不到于老师出神入化的程度,却也可以学一下于老师的教学思想,特别是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我们应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来领会文章感情。只有经过反复朗读,直至学生能够读出表情、读出画面时,才能达到对这个句子的真正理解。
三、教师需要个性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搭建广阔的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绝对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以前,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而如今,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的个性化阅读。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升自己,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所以,教师更需要个性化阅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一个教师的阅读水平决定了他在教学之路上能走多远。有无数的秘密在书中沉睡,等待着师生在阅读中去唤醒他们,然后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于是这些书就成了最美妙的种子。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更要注重自身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因阅读而精彩。
编辑 王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