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简约·简化
2015-05-30白金声
白金声
日前,一位朋友传来几份《火烧云》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让我过目。遵嘱,我认认真真地将其读了几遍,在比较中,觉得这几份教学设计各有特色。就拿新课导入来说吧,有的情思激荡,有的直观形象,有的亲切自然,有的睿智深刻,这些导入看似随意,实具匠心。再拿板书设计来说吧,遣词用字,恰到好处,排列有序,情趣横生,浑然天成,这些板书,内容之精要,形式之精巧,堪称课堂教学的“集成块”。所有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
简单地说完了“闪光点”和“创新点”之后,我想重点说说“遗憾点”。这些“遗憾点”也是我在听课中经常遇到的,特别是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更多一些。
《火烧云》我教过,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萧红。文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展现了绚丽多彩、美妙奇异的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段要求,从“真语文”的角度审视这几份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我觉得,有的教学目标过大,有的教学内容过杂,有的教学环节过多。语文知识学习、语文能力训练及人文素养熏陶未能有效体现,教学形式化较重,存在着“非语文”“泛语文”现象,给人一种“似雾,似风,似雨”的迷茫感觉。这样设计,必然会降低语文教学的效果。
先说教学目标过大的问题
我仔细看了,有一份教学设计确定了4个教学目标,第二个目标是这样表述的:“通过《火烧云》的学习,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恕我直言,这个目标定得太大了,这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一节课怎么能实现这么大的目标?什么是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过大,其实质就是淡化目标,也可以说没有目标,这可能导致在教学中“抓不住”,缺乏具体实在的东西去落实,甚至会随意发挥。
那么,怎样解决教学目标过大的问题呢?
认真读课文,我们会发现,第三自然段描写火烧云颜色千变万化,瑰丽无比,用词非常准确:“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另外,这也是一个排比句。在第一自然段中也有一个排比句:“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由于傍晚透过云层的阳光是红色的,人与动物身体颜色不同,受到霞光的映照必然呈现不同的色彩:照到白色的物体上,呈红色;照到红色的物体上,呈金色;照到黑色物体上,呈紫色。用词既准确又生动,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样。通过以上简析,第二个教学目标不妨定为:“练习仿写词语‘红彤彤‘半紫半黄;练习仿写排比句子‘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这样一改,就把大而空的“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教学目标,变得具体了,可操作性强了。
再说教学内容过杂的问题
在一份教学设计中,有一个教学内容,是解释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名词。教案写道:“‘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两句中有两个名词,一个是‘火烧云,一个是‘霞光。‘火烧云和‘霞光不是一回事。‘火烧云是云彩受夕阳照射而产生的,呈红色;‘霞光,指太阳落下地平线后,余光照射到云彩上又反射到地面上来的光。因此,傍晚被阳光照射得红彤彤的云,叫‘火烧云;而火烧云反射到地面上来的光,叫‘霞光。”再恕我直言,这样设计,是科学课,而不是语文课,这个教学内容与语文毫无干系。语文课最大的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要知道,在语文教学中,课程内容大于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大于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一定与语文有关。语文课无论怎样设计,一个根本的东西不能变,那就是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去学习语言、感受语言、运用语言。
那么,怎样解决教学内容过杂的问题呢?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句意味深长的对话: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您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就拿识字教学来说吧,与其解释“火烧云”和“霞光”这两个概念,倒不如让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动笔写一写这5个字,重点指导“烧”字和“霞”字的写法。“烧”,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霞”,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小学阶段,一定要把识字写字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千百年来语文教学成功的经验,如果不重视汉字教学,将会在历史上铸成罪过。我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
最后再说教学环节过多的问题
有一份教学设计,我数了一下,两课时一共设计了十几个教学环节。从让学生看火烧云录像开始,到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萧红的有关资料结束,虽然处处充满了时尚元素,但千头万绪,模糊一片,弄得语文支离破碎。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太多的资料补充,有太多的媒体演示,有太多的“小组讨论”,有太多的片面追求形式的做法,学生所得必定“浅草才能没马蹄”。
那么,怎样解决教学环节过多的问题呢?
我建议,运用三个原则:(1)取消原则。把一些非语文活动的环节省去,“冗繁削尽留清瘦”,留什么?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留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留住了这些内容,就是留住了语文。要知道,读和背是我国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融入文本的重要途径。(2)精简原则。把提问精简到最低限度,根据思考价值和智力层次两个要求,设计提问。有的教师误认为启发式教学要训练学生思维就得提问,殊不知两者并不是一码事,提问可以是启发性的,也可以是毫无意义的,不能把宝贵的40分钟浪费在一问一答上。(3)合并原则。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操作程序不能拖泥带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练习读写。当下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三少”现象:学生读的少,写的少,思考的少。其中,写得少更为突出,课堂上往往“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不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古人讲“空谈误国”,上课空谈,就会误人。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一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总之,大道至简,放弃是一种智慧。教学设计切忌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形而上学、烦琐哲学、形式主义是高效课堂的大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真实、朴实、扎实,是我们上好语文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反对“假、杂、虚”,提倡“真、纯、实”,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本本分分为学生,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