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反思与评析
2015-05-30黄志群曲永波
黄志群 曲永波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3、34页内容。
教材分析:“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编排设计:出示主题图,草原上有许多只羊,先请学生估计是多少只羊。这一部分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比以前学过的20大得多,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继而在例1中又设计了3位小朋友数不同物体的情境(有100颗花生,100根小棒,100个小立方体),一方面说明了提供的学习材料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体现了不同学生不同的数数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构建十个十个数的方法。总之教材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情境有关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
教学准备:小棒100根、木块若干、橡皮筋10根、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1.数班级人数,复习20以内的数。
师:请同学们数数第1、2小组每组的学生人数。
生:第1小组人数是10人。
生:第2小组人数是12人。
2.练习。
(1)从1数到20,再由20数到1。
(2)19后面一个数是几?它是几个十?
(3)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4)13的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二、知识迁移,探究新知
1.动手实践——数数。
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
生:10个一是十。(板书。)
师:我们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然后再添上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
生:是29根。
师:在29根的基础上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呢?
生:是30根。
生:现在又满10根了,又要捆一捆,一共是3捆,30根。
师:你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在数小棒时,除了1根1根数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两根两根地数。
生:还可以5根5根地数。
师:很好,数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关键的是把小棒数准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数出老师发给你的小棒数。看哪一组数得又快又准。
(每组数:76、45、63、52、47、80、70、58。)
小组数小棒结束后,两个小组共同验证对方小组是否数准。
2.数的组成
师:在老师的书桌旁有很多捆好的小棒,它们都是10根为1捆的,还有许多单根的小棒,现在如果老师想要拿出72根小棒,怎样拿才能又快又准呢?
生:可以拿7个整捆和2根单根。
生:对了,因为72是由7个十和两个一组成的。
师:说得太棒了!老师这里有3捆小棒,如果再添上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是几根小棒呢?
生:是10捆小棒,共有100根。
师:对了,10个十是一百。(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
3.教学例2。
(1)数小棒从35数到42。
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42。(强调数到39再数一根是多少)42根是几捆又几根?
(2)直接数数,从88数到100。
师:谁知道89数完是多少?99数完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三、巩固提高
1.与老师手里的小棒数凑成100根。
师:现在老师能提出更难一些的学习任务吗?想挑战吗?
生:想挑战。
师:同学们所在的小组里都放着数量不等的小棒,老师这里有一些成捆的小棒和单根的小棒,你能从老师这里取回你需要的小棒,和你们小组里的小棒凑成100根吗?
师:一会儿,来汇报的同学,先汇报你们组有多少根,再边取边数出100根。
生:我们组有60根小棒,我一捆一捆地数,60根、70根、80根、90根、100根。
生:我们组有76根小棒,我先一捆一捆地数,76根、86根、96根、我再一根一根地数,97根、98根、99根、100根。
生:我们组有85根小棒。
师:老师这里只剩下单根的,你怎样数出100根?
生:85—86—87—88—89—90—91——
师:我们跟他一起数92—93……100。
2.数数练习。
师:看来你们都是数数高手啊,那就看看谁是高手中的高手。
指出黑板上的数,78,正着数、两个两个数,数到90。
80,正着数,10个10个数,数到100。
45,倒着数,5个5个数,数到20。
3.出示第31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认真看图片,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只羊。
生:80只吧。
生:我估计有90多只。
生:我估计应该有100只。
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课件一起来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只羊吧!
(课件演示10只羊在一个圈里,共有10圈。)
生:是100只。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出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
1.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为此,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意义重大。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往往能很流利地数出1至100的数,但若让学生去数实物时,不是多数就是少数,常常手口不一致,同时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为此,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对教学重点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用不同方法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
2.注重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已经会数20以内的数,并有了数是数出来的初步感受。当物体的个数多于20时,有相应的数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吗?怎样来数这些物体的个数呢?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一根一根、十根十根地数小棒的过程中,感知比20大的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数出来的。这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不仅让学生自主数出了100以内各数,而且体会到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经历了我们的祖先发展数概念的重要过程。同时,在数数的过程中还渗透了估计、猜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的概念。
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于是我在这节课中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用”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比如为了让学生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学具,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扎实数数的技能。从而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
评析:
1.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整个课堂教学,教师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在出示百羊图后,让学生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只羊,有部分学生估的是100只,在教学之后的确是100只。由于这些学生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估算能力,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从而产生了自豪感和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激励性评价和对学生学法的总结,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兴趣。探究不同数法时,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得了4种以上的数法,也再次强化了学生对100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再一次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感
本节课教师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认识100以内各数。如,上课伊始,让学生猜小棒,接着同桌合作数小棒,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不同的方法数一数,这个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数数过程,它充分体现每个学生在数数方面的聪明才智。然后通过课件的动态显示,出示一幅美丽的草原牧羊图——百羊图,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在整个数数的过程中,教师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认识了100以后,在巩固提高过程中挑战更高的学习任务,还可以怎样获得100的学习活动,将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生动活泼。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 、 操作 、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在本节教学中,通过评价和总结数数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通常一年级小学生数数时都是1个1个地数,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数感。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使学生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很多问题须要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从而学习用数来概括、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诱发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