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在小说中设置悬念的作用

2015-05-30陈岩柏段宝娥

作家·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悬念诗词

陈岩柏 段宝娥

摘要 悬念设置是小说可读性的重要标识,古今小说作者往往采用不同的形式。然而实实在在存在却被忽略的重要方式——诗词设置悬念——却不被重视。本文试图从明清优秀古体小说中寻找诗词在小说中的悬念设置功用,以此来说明诗词的这一古朴却未引起关注的功能。

关键词:诗词 悬念 总括式悬念 预叙式悬念 提炼式悬念

一 悬念设置与诗词的功用

悬念在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中,内涵略有区别,表现形式略有不同,但手法近似,起到的作用基本相同——吸引注意,引人深思,引领欣赏。《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定义为: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小说中的悬念是指读者对作品中人物命运、遭遇,及未知情节的发展所持的急切期盼心理。悬念,作为小说的表现手法之一,是吸引读者阅读的重要手段。悬念,作为一种写作技巧,通过对情节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设置,吸引读者渴求知其结果。传统小说中提到的“结扣子”、“卖关子”就是悬念设置的另种称谓。

悬念设置几乎是小说写作的必然要求。悬疑小说为了悬念而设置悬念,从而达到扰乱读者视线,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而一般的小说则不同,悬念的设置是留住读者的重要手段,如果没了悬念,小说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关注是建立在悬念并未揭晓的前提下的。

《论语·阳货》就诗词作用有过论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就是孔子所做的总结。这是强调诗词的情感表达,描述万物,深入社会,辅助交流的种种功用。考虑到孔子所处的年代,诗词在后续的发展中,其功用的扩展自然是孔子所无法一一列举的。小说从民间故事开始慢慢进入明清小说繁荣的时代,章回体小说作者普遍应用诗词作为一种与读者沟通的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小说的艺术价值。

诗词在章回体小说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增强美感,引人遐思,诱导读者,发展格局,暗示命运,也可以深化小说主题,表达作者情感,暗示小说脉络,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性格走向,讽刺揶揄世人,阐述世俗道理。在众多的作用中,我们单单讨论一下诗词在章回体小说中的悬念设置方面所起的作用。

二 诗词设置悬念的三种方式

1 总括式悬念

所谓总括式悬念,即在小说前部描画故事的全情概貌、发展走向,以此让读者对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有所窥探。这种方式就似给出朦胧的小说大纲,然而却又无从确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可以说读者的胃口已被吊起,从而有利引导读者一探究竟。

(1)《金瓶梅》开篇第一首诗:“豪华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雄剑无威光彩沉,宝琴零落金星灭。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便清晰勾勒出本书的发展趋势。繁华荣耀便是这开头,结局却是悲惨陨灭。从用字的角度看,几个动词把人间惨象定格在了历史的深处。绝、咽、沉、灭、坠、化,生动地再现了惨痛的生活轨迹。如果想到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中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自然觉得此书所讲述的故事同为人间荣衰的一个典范,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瓶梅》开篇总括式的诗词叙述,自然而然把读者的心揪住,情不自禁想知道究竟是谁,或者谁家,在何时、何地,有如何的荣耀,豪华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去。箫筝、宝琴、玉阶、歌舞,同为豪华的象征,可见当时的荣光何等的令人艳羡,歌舞笙箫在豪华的玉阶前展露了多少光彩往事,同时也难免要人联想到美人伴乐起舞的景象。雄剑自然也与武力相联系,或者穷兵黩武,或者马革裹尸,或者侠肝义胆,或者赳赳武夫的形象会在人的脑海里奔腾,究竟雄剑因何而光彩沉寂也成了一个让人难以确切揣测的悬念。可见,在此诗的框架下,一部跌宕起伏故事即将展开。读了此诗,读者便可以确定故事的基本走向,然后却都是模糊的,至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到底发生了什么都成为人们好奇的对象。从此诗所带来的感受,无疑会是牵引读者继续阅读的重要线索。

(2)《三国演义》开篇的《临江仙》为人们所熟知,同样从总括的角度设置了悬念。词中提到英雄,是非成败,足可以让人感受到英雄赞歌般的历史沧桑感,物是人非、往事如烟的印痕跃然纸上。朦胧中的叙说吊足了讀者的口味。英雄如何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各显身手,最终又功败垂成,独留青冢生杂草的故事娓娓而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纷争最终也难逃酒后谈资的命运。正是这一篇诗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不禁想知道这酒后的谈资究竟为何。一部史诗般的故事,在短短的几十字内便成了人间看客们的口中杂谈,在谈笑间皆成往事。人们在笑谈中不禁要问:到底多少事留存至今?可见悬念已经留下了一串长长的问号。

(3)《红楼梦》第一回的《好了歌》,是读者非常熟悉的一段诗词,同样激起了人们探究此书的好奇心。《好了歌》的前半部分,讲述功名、财富的诱惑,不过最终无非是长眠地下,一切皆空,切合了佛家对身外之物的理解。此诗后半部分讲述了家庭生活,结果也不过是过往云烟。功名、金银、娇妻、儿孙这些关键词的设定,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凡夫俗子的欲望。功名利禄,儿女情长,天伦之乐,人伦欲望,交织在一起,成就了人世间最美妙,然而又最让人痛彻心扉的世间百态。“了”字直白地告诉读者最终世间种种终须“了”,如何了断便成了这部小说的精髓所在。所谓一了百了,最终不过是“荒冢一堆草没了”。这样的“了”正是帝王将相与凡夫俗子难以逃脱的命运。然而,命运的起伏正如滔滔波浪,浪头过后总会有一个波谷,这几乎成了一种必然。到底是什么推波助澜,就是这悬念的关键。

大量小说以诗词开篇,不一而足,不再赘述。众多的小说采用诗词的方式,为行文做铺垫。如此总括式悬念在诗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行文言辞简约,切中要害,内涵丰富,悬念丛生,可见一篇好的诗词给小说增色甚多,不但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还不至于让人茫然不知所向,在诗词自身美感的映衬下,悬念由此而生。

2 預叙式悬念

小说总是与人物相联系的,每个人物的命运最终构成了小说的可读性。诗词常常用预先叙述命运的方式交代人物的结局,这就是预叙式悬念。这种方式会让读者有个预判,然而这种预判又不能代替人物在小说中的具体行为,此时犹如在磨砂玻璃窗后看风景,有光却无法概览全貌。这种朦胧的表现方式在多部小说中有所体现。

(1) 《金瓶梅》第二回,武大依从武松所言,每天只做以往一半的炊饼,结束售卖,尽早归家关门。由此导致武大夫妇发生争吵。作者接下来作诗一首: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春心一点如丝乱,任锁牢笼总是虚。

前面的部分叙述事实,后面“春心一点”预示着虽然关上了房门,却未能关上心门。最后一句“虚”,表明纵然锁住人,却不真实,却是白白忙活了一场,无法达到武大的目的。而后武大殒命,金莲给西门庆做妾,正是对此的呼应。此处影射出的悬念最终为事实所印证。

(2)《红楼梦》第三回《西江月》两首词叙述了男主人公贾宝玉的命运。考虑到篇幅问题,此处不再引用原文。作者用诗词的形式简单、生动、明了地刻画了宝玉的品行,读者自然对这种不同于常人的主人公充满了好奇之心。此处的两首诗词即留下主人公行为的悬念,同时又给人物的命运做了一定程度的限定。

第一首,无故寻愁觅恨,说的是公子多情;有时似傻如狂,讲的是行为时而癫狂,这两句勾勒出一个多情种子的憨态。读了接下来的两句,可知虽说人物外形好,却少了经济学问。主人公不好读文章,不通事物,性格乖张,我行我素的形象在朴素的语言下,真切出现在读者眼前。

第二首,告诉读者,主人公富贵贫穷都要经历,纨绔子弟辜负好时光,无益家国,此间种种状况,确实起到诱惑读者继续读下去的作用。

两首词把人物形象,举止言谈,成长经历,由荣转衰的故事暗示出来,留下人物命运悬念让读者揣测,显然起到悬念设置的功用。

(3)《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命运悬念正是引人入胜的地方,但大多未采用诗词的形式,而是在章回末处行文“卖关子”。文中诗词多为后人所赞曰或叹曰,再加上人物众多,因此诗词预设人物命运并不多,但也还是存在的。如第八十回汉献帝被迫禅位,有诗叹曰:

两汉经营事颇难,一朝失却旧江山。黄初欲学唐虞事,司马将来作样看。

读到此处,读者便心生疑惑,“司马将来作样看”,究竟是作什么样?曹丕的命运此时已经被作者直接做了交代。但其具体行动却无法预知,此后所发生的事,必然与兴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丕的命运和司马家的命运紧紧交织在一起,悬念也自然而生。

3 提炼式悬念

古代章回小说的作者喜欢用诗词的形式提炼前文所述情节,由此产生的悬念,就是所谓的提炼式悬念。提炼式悬念好似命题作诗,在故事情节之上总结、概括、提炼,进而形成悬念以利继而情节的展开,同时又体现作者的艺术修养。此种悬念,更多的是让读者略微放松神经,欣赏作者的才情,继而为下面的阅读做好铺垫。

(1)《三国演义》第五回,三英战吕布到关下时,张飞见青罗伞盖,便想拿住董卓,作者有诗:

擒贼定须擒贼首,奇功端的待奇人。

张飞决定擒贼首,拍马上关。写到此处,读者已经知道三人必然是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待奇人”,乍一看似乎张飞想到此策,冲在最前,可建立奇功,但究竟是不是张飞等三人建此奇功,还未可知。奇人究竟在不在此三人列还不能确定。接下来的故事会如何发展,显然成了读者关注焦点,至此,悬念已经引人入戏。

(2)《金瓶梅》第二回文末,西门庆搭上王婆,有意勾搭潘金莲。作者有诗:

西门浪子意猖狂,死下功夫戏女娘。亏杀卖茶王老母,生交巫女会襄王。

前文交代西门庆和王婆已经搭上话,后面紧随这首诗。作者用诗的形式对发生的事做一个简短概括。读者不禁想知道王婆究竟有何手段,可以“生交巫女会襄王”。这种叙述显然通俗易懂,读者的思绪自然被情节所引领。

(3)《红楼梦》第四回,门子拿出的护官符,是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繁荣盛况做的概括。此文把各家奢华用度以夸张的手法,呈现在读者眼前,用读者难免要有疑虑,这四大家族究竟势力为何如此?财富从何而来?他们有什么关系?一系列的疑问都成为悬念,吸引读者深究。可见此处的俗谚口碑意义深远。后续的故事把错综复杂的关系完整展现出来,虽然侧重不同,但此处留下的伏笔为后文行文奠定了基础。

三 结语

悬念设置是小说成功的重要标识,作者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诗歌算得上一个重要方式。古体通俗小说发展到明清,诗词已经成为行文的重要手段,《红楼梦》大多从某一角色口中或者笔下成诗;《三国演义》喜好假借后人赞曰,或者叹曰;《金瓶梅》作者直接吟咏赋诗,此三部大作可谓特色鲜明,但共同的特征之一是使用了诗词作为设置悬念的手段。究竟有多少古体小说运用了此方式设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 来可泓:《论语》,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

[4] 孟庆文:《唐诗三百首》,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版。

[5] 罗贯中:《三国演义》,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陈岩柏,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段宝娥,宜昌市高新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悬念诗词
中学语文课堂“悬念教学法”初探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