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关系模型的研究
2015-05-30李征何在玉
李征 何在玉
摘 要:教学质量一直是个永远存在的话题,好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得以发展的保障,也为了有好的教育输出,毕业的学生能够真正的学有所用,因此,古今中外对教学质量的研究数不胜数。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不是通过校领导的夸夸其谈,而是在于教师对学生授课的过程当中,一个学校如何能保证好的教学质量,并且该教学质量在变换的环境中持续发展,此文给出教学质量的定义,影响教学发展的因素,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系统以及给出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关系模型。
关键词:教学质量 关系模型 教学质量系统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1(a)-0223-02
1 什么是教学质量
什么是教学质量呢?尽管有许多定义,但都很可能表述不准确。正如Elia Rekila把教学质量比喻成爱情,“教学质量就像爱情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人人都需要爱情,并且说的最多,当你认为你已经拥有了它,之后你发现你还可以做的更好。”[1]教学质量应该体现以下几点。
(1)教学质量是在学生毕业后,由用人单位聘用一段时间后而产生;(2)教学质量来源于大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的环境;(3)教学质量一定要达到它的教学目标;(4)在教学质量中,你要了解你的学生以及他们的需求;(5)有清楚的教学质量的测评标准以及奖惩规定。
在90年代,是通过学校内部的规范,专业的教学和学校内部控制来达到好的教学质量[2]。在90年代后期,社会渐渐需要证明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且开始采取提高教学质量的行动。提高教学质量的行动直到今天仍在持续。
2 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
图1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系统。
这个图的左侧,调查问卷、文献等资源库列出的是实际可采用的工具,教学质量的定义、文献和检查清单等内容[3]。这个教学质量系统以其描述、定义、文献开始,并被当作评价的数据和信息。评价的核心是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原始材料,换句话来说,自我评价为同行评价提供数据和背景信息。这3种评价一起得出的结论生成改进意见,并把这种意见转化成优先的改进活动进行实施。
谁来组织这个评价的实施很重要,教师或者相关领导应该对改进的意见和改进的活动实施负责。为该系统能够广泛的使用奠定基础。同时改进活动对原始的资源进行更新和影响。
3 影响教学质量的关系模型
由图2模型给出了开发和评价教学质量的理论原则,该模型基于3层观点[4]:第1层由思考框架组成,被分成3个子类;第二层中间层为定义层,代表了大学中对教学质量现有的观点,法则和案例,就像该图中最小圈出示的一样;第3层为评价和改进层,代表了收集改进意见的方式,这一层促进了目标的到达。
图2中的箭头代表了教学质量开发的方向,构建了评价和开发系统以适合大学的使用,这种构建从外圈开始,从最深的需求着手,在现有的教学环境和开发行动基础上,使用具体的评价工具进行构建[5]。
自我评价的目的是能够提供一个现实的、完整的教学当前状态场景,以便可以继续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施。为了达到目的,先搞清楚以两个主要的问题:(1)影响教学发展的必要因素有哪些?(2)当前这些因素的当前状态是怎样?
自我评价的方法要有所用教师成员一定的参与度与执行。每个人都发表看法然后相互讨论,开始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讨论,最后召开全体会议。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人都能够具体的看到自己的建议如何影响讨论结果,同时也能够看到在讨论结束哪些建议不被接受。
学生评价是教学质量开发最好的信息资源。如果评价的目的是提高课程质量,那么可以相应的选择和调整调查问卷问题。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与其他人的课程进行对比,那么调查问卷的题目可以相同。让填写调查问卷的人知道调查结果并告知你将如何利用这些调查结果进行开发工作,否则,没人再会填写你的调查问卷。在你需要学生反馈的时候,这一点很重要[6]。
同行评价往往能够深入到教学质量提高的细枝末节。同行评价也叫专家评价,其目的是从提高教学质量活动中以一个外人的角度来观察。他以一个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待整个评价活动,不带着任何个人感情。同行应该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考虑——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以后还会存在吗?为什么这种方法能够解决问题,它们在实际中是怎样起作用的,学生满意吗?很明显,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学生的定义,如何保证他们的满意度。
4 结语
以上的模型不但给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模型和操作方法,更可以得出,该模型是一个可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模型,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需求,现有条件为方向,经过个人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得出改进意见,从而更新现有条件,为下一次教学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卡尔·奥拓·多贝尔.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M].常州市科教城培训管理中心,2013.
[2] 邱毅.大学生对高校教学质量满意程度上网现状分析[D].湖北大学,2002.
[3] 林志源.论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2010(19):555-556.
[4] 贾勇宏.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学校相关因素——基于全国121所高校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3):99-110.
[5] 龚珊珊.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3-166.
[6] 王新叶.浅谈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师,2010(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