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中浅谈大学经历对人生发展的影响
2015-05-30杜秋凝殷兆祺余奎韩佳利
杜秋凝 殷兆祺 余奎 韩佳利
摘 要: 大学是探究高深知识、追求真理、培养高级人才、服务社会的组织;大学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雏鹰飞向广阔天空的踏板,一个拓宽眼界,丰富经历的机会;大学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更是一种人生经历。大学时光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形成三观的关键阶段。对于当今社会出现的对大学的怀疑,调查并探讨大学经历对人生发展的影响,强调上大学的重要性,以引导国民形成对大学的正确认识,帮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大学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其能更好地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并把握好大学生活,培养自我思考意识,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 大学;大学生;读书无用;人生;发展;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数量和规模扩张上的黄金时代,实现了大学生的“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我国大学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较快的发展,然而仍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未能适当超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例如,大学生的寝室矛盾问题、学术造假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层出不穷。“读书无用论”又风靡一时。
与此情况相对应,那些未曾接受上过大学的所谓“高考失败者”在社会上的发展颇令人称赞。近几年来,广大市民就读大学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与质疑。
为了让大家能够正确认识大学,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新一代受教育程度、竞争力及国民修养素质,研究采取信息研究法、网络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通过对接受大学教育者和未接受者在工作、婚姻、人际、观念等上进行差异对比,以4个时间段(18岁-21岁,22岁-35岁,36岁-45岁,46岁以后)作为研究的参考,力求全面研究分析。本组希望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打破“读书无用论”的谣言,为当代大学正名,让大众认识到上大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对“读书无用论”起因进行假设
1、就业专业不对口。首先,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大部分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大多数是听从家中长辈的安排,其次,专业课成绩好坏与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没有太大的关联,并且对于毕业生随后(毕业7年内)的收入增长和职位提升也没有正向作用。
2、教育成本高。从个人成本方面来看,我国的家长和学生承担的成本偏高,政府投入偏少,教育投资成本超过了许多家庭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农民家庭。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在校生人均学费已从1995年的800元左右上涨到了2012年的6000元左右,孩子培养费用占家庭支出的比例也逐年渐高。
3、大学生的素质下降。首先,当前的学生并不完全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已经出现了一批没有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坚定信念的人,与未接受大学高等教育的同龄人比较,大学的学习经历无法匹敌某些社会打拼的经验;其次,如北大钱理群教授所言“北大等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大学的风气和教学质量正在下降。对于哲学、历史、社会等问题的思索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甚至如果有人拿一本尼采或者哈耶克的著作去自习室,宿舍的同学还会觉得他是吃饱了撑的。
(二)对大学经历给人带来的影响进行假设
1、眼界与见识。大学资源丰富,学生眼界拓宽,见识面广。
2、学习与工作能力。大学课程丰富、接触老师多,学习能力提高;大学学生会、社团组织多种多样,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工作能力。
3、人际交往能力。室友、同学、老师都是无法避免的交往对象。
二、研究设计
就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上过大学者所具备的文化素养,社会素质,以及基本价值观与未上过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上过大学与未上过大学的人在工作,婚姻,人际交往方面有哪些差异?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研究设计:大学经历对人生发展的影响数据研究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70.8%)、已参加工作毕业生(12.86%)、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4.73%)、研究生或博士(1.7%)、未接受大学教育者(10.19%);调查项目:大学教育重要度的调查;调查方法:网络问卷分析法;抽样方法:随机;具体调查方式:线上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调查时间:2015年6.22-6.28;调查人:杜秋凝、殷兆祺、余奎、韩佳利;调查内容:对大学的期望、实际大学生的变化情况、阅读习惯的差别、恋爱婚姻观的差别。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读书无用论”的认同度
完全同意(2%),部分同意(41%),基本同意(7%),不同意(50%)。
(二) 对“读书无用论”起因的分析
1、 大学诱惑太多,导致某些大学生的堕落;2、就业难,专业不对口;3、大学教学质量下降、大学生竞争力弱。
(三)对大学的认知及给人带来的影响调查
1、分析对大学的期望。更多的调查对象提到了见识、学习和工作能力、人脉及朋友、为人处世,思维方式、适应社会的能力、个人修养、交流平台、创业助力等,可见,在大众眼里,大家对大学的期望度较高。
2、分析人们对大学的一些消极看法。反馈主要包括寝室同学关系、辅导员及老师关系、学校及寝室设施、学术氛围不浓、自己的堕落、自身无主见无理想等,可见一些人对大学过度的担忧。而大学,并非所谓的解放,更需要学生的努力、自觉。
3、职业规划意识。大部分调查对象希望追求自己的理想、一部分调查对象、小部分听从家中长辈的安排,有部分调查对象写道——自己的看法和家长的建议相结合、先经历再筑梦等,可见被调查对象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有自身独到的看法。
4、认为大学经历带来的变化。大部分调查对象的眼界与见识、阅读量、性格、学习与工作能力、交际范围都有较大的提高,说明上大学并非“无用”。
5、分析大学经历对恋爱观婚姻观的影响。大部分调查对象的预期结婚时间或者是已经结婚时间是23-30周岁,除此之外,某些调查对象给出了不结婚这样的答案,表明经过大学学习,优生优育的观念较为深入人心。
6、分析“有机会重选一次”这一选择。调查中给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进行上大学还是辍学工作赚钱。结果91.02%的调查对象愿接受大学教育,由此可见,不同人群对上大学持有同样的支持态度。
四、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调查研究表明,从大学生的观点看来,尽管大学有令人失望的地方,比如校风学风、教学质量、寝室关系等问题,但更多的是,读大学依然令人期待,比如能够增长见识和眼界、提高工作能力、获得更高的平台、增加阅读量等好处;从未经历过大学生活的调查对象出发,他们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所以在阅读情况、结婚时间上与有大学经历的大学生有明显差别。在最后一个调查问题上,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大部分调查对象都会选择去上大学。所以说,在当今知识大爆炸时代,上大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我们将会是怎样的人,我们应该珍惜国家给我们的宝贵机会。
参考文献:
[1] 覃彪喜.大学究竟在读什么[M].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
[2] 张晓唯.蔡元培传[M].2009.
[3] 世界银行.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4] 杨建华 等著.现代教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 韩晔珍.浅析中国教育投入不足问题[D].南京:东南大学.
[6] 杨红秀.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D].广西:桂林师范高等专业学校,2013.
[7] 陶东风.大学生同室操戈背后凸显的深层次问题[J].民主与科学,2013.
[8] 曹燕宁.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成长[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