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蹦床网上男子向前两周类空翻起跳技术运动学特征的研究

2015-05-30陈志军

2015年32期
关键词:男子

陈志军

摘 要: 本文对5名男子蹦床运动健将网上向前两周类空翻起跳进行高速摄影进行拍摄,并应用美国艾里尔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系统APAS对身体各个关节的角度、身体重心位移的大小和触网时间的长短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向前两周类空翻起跳技术运动学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特性能够为从事蹦床运动的运动员和教练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蹦床;男子;起跳技术;运动学特征

1.引言

从1997年我国开始蹦床运动训练开始,蹦床运动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与国外先进的蹦床运动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对近几年国内外男子蹦床运动比赛的录像比较可以看出,在相同动作或同等难度动作完成中,我国男子蹦床运动员完成动作时的位移均要比国外男子运动员的完成动作时的位移大;向前两周类空翻动作的起跳角度偏大和偏离垂直线;转体类动作也易用肩部和头部带动翻转。起跳技术的不稳定或者错误,严重影响了我国男子蹦床运动员动作完成质量和成功率。2011年第28届世界蹦床锦标赛男子团体比赛中,我国一直处于领先优势,最后一位出场的董栋运动员若是正常发挥,此届世界蹦床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就会收入中国队囊中,然而在其第六跳出现了动作的失误,向前类动作的起跳角度过大,造成了落网靠端,最后落在了保护垫上而终止比赛,在我们惋惜中国男子蹦床团体屈居亚军的同时,我们是否正真的考虑过我们失误的原因呢?在国际蹦床委员会规定了空中动作完成高度分以来,稳定性和空间高度就起了变化。起跳技术关系到动作完成的高度和完成中产生的位移问题,是蹦床运动技术的基础和关键,其重要性更加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

2.分析与结果

2.1 起跳技术概念的界定

蹦床网上起跳技术由压网和起网两个阶段组成,是蹦床网上技术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完成蹦床动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起跳技术的作用和起跳后身体运动的方向,起跳技术分为垂直起跳技术、向后空翻的起跳技术和向前空翻的起跳技术三类。

2.1.1 向前两周类空翻起跳技术的概念

训练者身体各个肢体保持一定的姿势,选择适当的入网角、充分压网、蹬伸、展髋用力于蹦床上,积极过度到适当的离网角度,利用反弹力把身体抛向空中,正确完成向前的两周类空翻的动作所采用的起跳技术称为蹦床网上向前两周类空翻起跳技术。

2.2 蹦床网上向前两周类空翻动作起跳技术分析

2.2.1蹦床网上向前两周类空翻动作起跳技术入网瞬时身体各部位的分析

蹦床网上向前向两周类空翻动作主要分为两类,向前两周团身或转体动作,向前两周屈体或转体动作,向前空翻两周直体或转体动作,通过研究和访谈专家发现向前空翻两周直体或转体动作在比赛中应用较少,本文只对前两种类别动作做出了研究分析。

研究表明,蹦床网上向前两周类空翻起跳技术入网瞬时,身体各部位的角度变化不大。髋、踝关节和入网角;肩角和膝角,P值均小于0.05,无显著差异。向前两周类空翻起跳技术入网瞬时,手臂趋于下摆,身体处于半团身姿势,肩、髋和膝角逐渐减小,踝角增大。身体处于预张力状态,利于主动发力,增大压网时重力作用于网的冲量和能量的转换。通过以上分析,向前两周类空翻入网瞬时髋角为134.71±1.75度,踝角为128.27±1.41度,入网角为82.27±1.38度,即入网合理角度为80.89-83.65度之间。

2.2.2 向前两周类空翻起跳技术压网最低点时身体各部位的分析

向前两周空翻动作起跳技术压网最低时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肩角175.69-179.61度、髋角为168.28-170.86度、膝角为173.59-176.55度和踝角为92.16-93.23度。身体各部位角度(P>0.05)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向前两周空翻起跳在压网最低时的身体姿势比较稳定,有利于保持身体的肌肉紧张,同时也利于借助网的弹性势能。与垂直起跳技术相比,在压网最低点时,髋关节角度明显减小,这是否与要向前两周动作有关,还有待研究。

2.2.3 向前两周类空翻动作起跳技术离网瞬时身体各部位变化分析

离网瞬时蹦床向前两周类空翻起跳技术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如下:髋关节角度为175.72-178.4度,膝关节为175.48-178.78度,踝关节为154.75-157.93度,离网角为86.86-88.44度。其中,髋角、膝角、踝角和离网角(P>0.05)无显著差异。肩角(P<0.05)有显著差异,尤其是随着转体度数越大,效果越明显;在同等转体度数时,团身和屈体动作肩角差异不大。离网瞬时,离网角为86.86-88.44度,离网角(P>0.05),无显著差异。

向前两周类空翻动作技术离网瞬时身体各关节角度趋于最大,踝关节角度与压网最低瞬时踝角相比变化更为明显。离网瞬时,运动员的髋、膝和踝关节充分伸展,获得最大能量,也将为后面要做的动作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这是运动员高质量完成动作的基础和前提。在研究的运动员中,蹦床网上向前两周空翻动作时分别采用了早转和晚转技术,经研究,早转和晚转技术对向前两周空翻起跳技术无显著影响。

2.3压网阶段压网深度、重心位移和时间的变化分析

随着转体周数的增加,压网的深度加大,重心的位移相对比较稳定。团身和屈体向前两周在转体度数相同的情况的下,压网深度变化不大;随着转体多数的增加,压网深度逐渐增加,最大压网差距0.13米;压网时间也较长,大约延长0.08-0.12s。向前两周类空翻随着转体周数的增加,对空间高度的要求更高,因此,要求压网的力量更大,对网的作用力变大,压网深度增加,从而获得更大的弹性势能,增加起跳的高度。向前两周类空翻起跳压网阶段身体重心上下位移变化较大,位移为0.71±0.2米,研究表明,重心的上下位移与身高关系不大;与身体的髋角和膝角关系明显,随着髋角和膝角的减小而增大;与压网深度相关不大。压网过程中,身体重心的左右位移变化很小。

3.结论

3.1 蹦床网上向前两周类空翻团身和屈体的起跳技术相同,入网角为80.89-83.65度;离网角度在87.65±0.79度。

3.2 向前两周类空翻在压网是身体姿势相对稳固,转体周数增加,离网角度有较小的趋势,早转和晚转技术对向前两周空翻起跳技术影响无显著差异。

3.3 压网过程中,压网时间较长,压网深度和身体重心上下位移变化与转体度数有关,身体重心左右位移变化不大。

4.建议

4.1蹦床网上向前两周空翻不同动作(直体除外),起跳技术差异不大,教练员或运动员在练习中可以不做区分。

4.2 在蹦床网上向前两周类空翻转体动作训练时,起跳技术不变;更具转体度数的增加,提醒运动员增加压网力量、增加压网深度为转体提供更高的空间。

4.3 教练员应增加运动员的腿部力量练习,减短压网时间,获得较大的弹性势能,并提高腾空高度。 (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东健.蹦床运动技术的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0.9

[2] 王东桥,孙鲁.我国蹦床运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32(03):92-95

[3] 李东建.蹦床运动员网上垂直起跳技术的初步研究[J].蹦床与技巧.2000,2(3):3-7

[4] 鲍海涛.蹦床起跳动作力学分析及方法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0,36(7):35-37

猜你喜欢

男子
男子发寻人启事引纠纷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传统男子佩饰,你知多少
从男子力保卫战开始
男子直播“怒扔共享单车”被抓
年轻男子
男子气概
男子力爆表的女生长什么样子
男子买执照骗47万拆迁款
满脸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