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旅游发展探讨

2015-05-30赖晓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3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业文明

赖晓华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旅游应时代发展之需,践行生态文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方向。在辨析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内涵基础上探讨二者的关系,结合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生态文明对生态旅游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旅游

一、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内涵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所存在的自然状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综合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的成果,涵盖了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着社会进步状态。生态文明取义于生态概念所描绘的生物之间及其与非生物之间所依存的关系状态,强调人类社会的文明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遵循和谐发展、共生共荣这一客观规律,最终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一种思想意识形态与精神成果。

生态文明是个动态概念,也是个时代概念。人类社会文明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到现代的生态文明,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完全依赖——敬畏——改造——敬重,发展到今天,伴随科技发展而来的自然灾害频发、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危机等社会问题引发人们对人与环境之间发展关系的多方位、多层次反思,提出人类社会必须承认自然的权利,尊重爱护自然并与之形成利益共同体。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集中体现了当代人在不同层面和角度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处理与自然关系所付出的全部努力和取得的全部成果,既从思想意识、国家制度和政策及法律法规等方面体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安全的维护,也从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实际行动等方面展示人类社会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赫克特于1965年提出,1983年,墨西哥人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在文章中首次使用。在旅游相关研究文献中,关于生态旅游的不同定义有140余种,研究呈现多视角,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对其概念、含义进行不同解读,目前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概念,精确含义缺乏一致见解,但共识认为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生态旅游的概念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科学的旅游发展观,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尊重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关注旅游发展对资源和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可能带来的冲击,开展负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二是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社区参与并对地方发展带来福音的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品;尊重社区经济发展,既提供给旅游者当地社区保存完好的特有社会人文、风俗人情保真实体验,又尽可能避免外来文化对其造成的冲击,同时强调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必要性,要求旅游发展能对社区做出贡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三是生态旅游时刻体现对“人”的关怀,关注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企业经济持续发展,强调社区参与促进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引领旅游者获得满意旅游体验。

二、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一)基于生态旅游产生原因视角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却面临着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的威胁,许多旅游区也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解决办法使旅游业的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旅游基于寻求解决传统大众旅游形式存在的弊病条件下,在市场需求拉动的外部原因以及行业内部寻求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下,人们不断的寻找一种更有生命力、更负责任的旅游发展替代模式,来保证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与完善取决于社会文明发展状况。人类在面临生态危机的社会背景下反思传统发展观念提出了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理性的选择,其本质特征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践行生态文明并不是单纯的保护生态环境迟缓经济发展,而是要通过有效途径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在保持生态平衡基础上优化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经济与生态、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统一。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既可以通过控制开发强度、限制旅游容量、加强生态安全教育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可以借助于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的保护平衡经济利益,实现代际之间的文化传承和利益同享。

(二)生态旅游的功能角度分析

根据目前相关研究发现:生态旅游主要具有观光游览,环境保护,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教育四大功能。生态旅游虽然强调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但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必须具备观光游览的市场特征,同时突出生态特性设计,使旅游者既能获得一定旅游体验又不对旅游资源与环境造成破坏或产生不可逆影响。同时,保护一直是生态旅游发展和研究的关键要素,只有充分发挥其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功能,生态旅游才能真正符合生态文明之要求,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社区参与一方面使社区居民通过参与旅游发展获得经济收益,改变资源利用方式,避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因生存压力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社区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旅游者具有较强吸引力,既丰富了旅游产品内涵又有利于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的保护和传承,促进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关注环境,倡导在旅游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提高旅游者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促进生态旅游快速发展,谋求旅游产品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从生态文明的结构層次上看,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等构成生态文明的深层结构,体现生态文明的本质生命力,是一种文明形态区别于另一种文明形态的质的规定性。生态意识作为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是基于生态价值的角度根据社会与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提出的解决二者关系中所有问题的观点、理论和情感总和,是人类对其与自然关系变化反思和理性升华;道德作为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评价,平衡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关系及对自我进行教导和行动引导作用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引用至自然生态领域之后即为生态道德,也就是人类社会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应该形成一种信念,维护自然的权益,用道德规范约束和调整人类对自然所采取的行为。文化是人的发展和本质的具体体现,植入生态价值观意味着新的文化产生,也是人类从统治自然到和谐共存的新的存在方式的过渡。生态旅游的发展依赖于资源本身和人,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是生态旅游业发展过程处理人与环境问题的理性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层动力和智力资源在旅游业的具体实践。

三、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生态旅游关注环境和保护资源被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具体实践上依然带一些环境问题,根据目前我国相关理论研究发现,生态旅游研究理论日趋成熟,研究在不同领域均取得一定成果,理论意义的生态旅游发展是旅游业顺应生态文明建设最佳发展方式,但生态旅游具体实施中因各方利益关系及理论实践性问题依然存在一些环境问题:首先是污染问题,旅游景区的大气、水体和垃圾污染依然普遍;其次是旅游景区环境容量在旅游旺季超载,同时游客基本集中在部分知名景点也容易带来环境压力;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因追逐经济效益和保护意识及相关监管、惩罚措施欠缺或力度不够,部分景区生物多样性欠缺保护甚至遭到破坏;同时存在景观破坏和视觉污染、自然遗迹破坏、非生态景点的污染与破坏等问题。

四、生态文明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一)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思想观念体系指引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贯穿于整个社会行为过程,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的体现,其践行主体是人。目前,我国旅游消费者,社区居民,旅游企业开发、经营及管理者生态意识和环境消费控制力较弱,生态环保意愿较高但实际行动能力不强,因此,必须全社会动员和多部门行动,通过公众化和常态化教育营造社会生态文化氛围、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和树立生态道德观,借助相关培训提高生态旅游具体参与与实践者的素质,培育生态旅游者和培养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发挥政府管理部门组织宣传和教育功能,树立科学的生态发展观和“生态优先”的生态旅游发展价值取向。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和普及生态知识,有利于协助解决区域问题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证生态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科学规划,注重平衡旅游地开发与保护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的自然属性,现代经济社会运行与发展必须切实转移到良性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的轨道上来,使人、社会与自然重新成为有机统一体,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生态旅游发展依托于资源。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以生态文明的和谐与持续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未来状况,寻求有利于旅游景区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生态旅游规划必须要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发展”的生态与经济双向良性循环的路子,同时对旅游景区各子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积极正确的分析,放眼未来,景区规划不仅要服务于满足当下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还要兼顾旅游地环境的长远保护与永续利用,对于任何形式的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行动给予坚决制止。

(三)加強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与政策

生态文明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思路。生态物质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等构成生态文明的表层结构,是生态文明主体直接感受、认知、评价的表层性因素,具有量的规定性。生态制度文明强调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中心,是调整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制度规范的总称。生态文明是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环境资源保护得以实施的制度保证,是真正实现保护——开发利用——保护的积极成果。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以及经营过程比较混乱,因此,急需围绕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任何利益主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保障体系与政策。如建立和完善生态旅游资源的产权制度、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监管制度、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旅游开发中利益分配制度等,以及政府鼓励发展生态旅游的相关政策。另外,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旅游者行为做出规制。

五、结语

生态文明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实现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旅游发展完善必须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严格按照生态规律办事,不仅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要通过旅游开发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获取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旅游和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理论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社会引导作用。以生态文明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理念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理念,改变单纯经济利益的追逐,以保护资源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着眼长期发展,谋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04).

[2]张首先.生态文明:内涵、结构及基本特性[J].环境教育,2010(01).

[3]段文霞,肖猛,李光跃,陈放.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四川环境,2004(01).

[4]孙道玮,俞穆清,陈田,田卫,王宏.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

[5]刘思华.刘思华选集[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6]刘英,刘敦荣,韦海洲.生态旅游的科学概念与应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基于社区参与的广西生态旅游研究》,编号201106LX235。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业文明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