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型本科《汽车车身构造与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5-05-30孙文菊吴焕芹
孙文菊 吴焕芹
摘 要:汽车车身构造与设计是高等学校汽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具有应用性宽,涉及面广,实用性强等特点,是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关键。在有限的课时量下,以应用型本科为例,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对汽车构造与设计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剖析,提出了结合实际情况,对其系统改革的开拓与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汽车 设计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214-02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作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型作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2014年国家教育部门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部分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应用型本科教育对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起了积极地推进作用,现阶段包括了所有的本科二批录取院校及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从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可看出,应用型本科重在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需要。
尽管汽车车身构造与设计是专业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一直存在着理论性强,课时量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难度大,教材更新慢,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对此,学界尤其是教学一线讲授汽车车身构造与设计的教师应从不同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有限的课时下,以应用型本科为基础,从教学安排,强化学生自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1 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对当前的学生的认识不到位
从教育部对应用型大学的定位上看,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的是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而并非是研究型人才,為此应该重新认识教学的对象——学生。汽车车身设计与构造的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学生经过2年的大学学习和锻炼,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能对自己行为负责任。同时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等主动获取知识,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强,因此,已不再是只通过课堂学习知识的学生,而是主动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知识,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该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1.2 教材自身问题
首先教材的内容陈旧老套,千篇一律,内容上更新速度慢,基本上都是公式推导,工艺理论分析以及各种零部件结构图等,对老师、对学生都没有吸引力。其次是课程内容不连贯,对汽车车身构造与设计课程的课程教师一般都是先是以理论授课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在根本上缺少对学生自主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目前在汽车行业中,车身技术的更新与发展较快,现代轿车,特别是日韩系的轿车,车身更新换代时间低于1年,改型涉及的内容较多,造型设计、机构设计、车身总布置及实验等。传统教材汽车车身构造与设计的对象主要是传统的零部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型的结构、零部件甚至总成在实际中已得到大量应用,而汽车车身构造与设计教材在新技术方面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少。例如:汽车变速器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传统手动变速器。而目前自动变速器在车辆上已大量应用。尤其是在美国和日本,自动变速器车辆已占到了90%以上,在我国也将达50%。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汽车车身构造与设计课程教材在变速器设计部分关于自动变速器的设计方面的内容非常有限,更加谈不上液力式变矩器、湿式多片式离合器、行星齿轮等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目前变速器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革以及创新所急需掌握的关键技术。
1.3 课堂教学方法问题
在教师讲解汽车车身构造与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二者相脱节,教师一般都是在课堂上讲解车身的设计原理以及设计方法,但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设计过程演示练习,也并没有把理论上的设计过程与实际的具体车身的设计过程有效结合。此种教学方法是空洞乏味的,致使学生们也不知道怎样进行具体的设计,即使设计了也很难能够解决在设计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在本质上造成设计原理,设计过程理论讲授与实际的设计过程完全脱节,其次,便是计划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练习缺乏一致性,传统的汽车车身构造与设计的课程的教学没有将学生的课后练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导致了学生不知道具体的汽车车身的设计方式,或者不能完全的进行汽车车身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知识不巩固,设计技巧不能提高的问题。
1.4 专业跨度大,授课难度大,师资力量有待增强
目前的汽车设计虽然主要是以零部件的机械设计为主,但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要求、结构和工况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机械设计方法。如果考虑到机电一体化设计,还需要教师具有汽车软件工程、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要求非常高,同时还要起到对本科课程总结和应用的作用。所以,汽车车身设计与构造课程不仅是专业课程,也是总结提高的课程,其授课难度较大。
参与课程设计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一个班一般由2~3名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问题较多时,会出现排队答疑的现象,使得没有足够的精力主动检查学生设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设计问题,造成一些共性的问题无法及时纠正。近年来,青年教师参与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逐渐增加。青年教师往往学历较高,理论基础深厚,但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对实际设计问题理解不深刻,使得课程设计指导与答疑质量受到一定影响,课程设计效果不理想。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重视教学内容的精选与处理
根据应用型本科生的特点,选择概念比较清晰,案例比较典型,知识和图片比较多,对汽车车身零部件设计更新速度比较快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车身设计的认知,在教学中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再沿用传统教学的“先学后做”的知识处理方式,而是采用“边做边学”的方法,理论教学不再按照教材的固定章节顺序进行讲解,而是根据实践需求,本着“够用”的原则,穿插于实训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学习。
2.2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授方式,转变思想,进行新形势的教学。首先,在进行《汽车车身构造与设计》的教学时,应该不断地开发新教学思路,进行课程改革,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心思想。在课程的设置上,力求简化和压缩一些理论教学内容,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要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分析,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在教材的内容上,相应的增加汽车车身设计实践指导的相关步骤,这样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也方便学生课后的学习和训练,其次,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作到把教材的内容进行层次分析,力求用简单易懂的内容教给学生,在对重点和难点的教授过程当中,对理论知识的教授应该尽量言简意赅,并最好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片来表达。也可以进行项目化教学模式。在美国的教育学家凯兹和加拿大的教育学家查德共同撰写的《项目教学法》当中提出了“项目教学法”。按照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理论来说,进行教学基本的思路应该是根据具体课程的相关内容和教学目标,突破原有教材的顺序,教师按照总体的教学目标来将教材课程进行综合的,详尽的分成若干个操作性强的实践设计项目,然后,依据一个具体的项目为主体开展拓展性的教学。最后,可以变更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可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重视考核内容的整体性、重点性和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将传统考核方式填空、选择、分析考题形式改变成为一道综合设计题目,同时还可以着重的增加实验课成绩,尽管在课程中安排有实验环节,但是由于实验成绩通常只是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两种情况,导致了学生们在上实验课程当中的兴趣不足,不能充分的将理论联系实践。因此,将实验成绩加入总成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改变以往以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
2.3 加強师资培训,提升职业素养
(1)优化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教学改革的实践是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通过派遣教师到汽车公司挂职学习锻炼,提高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由于汽车专业是一门技术应用型学科,要求教师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此外,在加强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各种教学方法。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青年教师不仅仅意味着具有从事教育教学之技能,也具备着强大的人格魅力与威信,从而感染和激励学生,发挥他们学习潜能,教师作为教育的引领者与组织者,应教授给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责任感,提升他们的职业自豪感。
综上所述,根据《汽车车身设计与构造》的课程体系总探究,提出了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汽车车身设计与构造》的课程体系以及考核模式,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与此同时,也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检验提出的这些教学方法能否真的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不断地改革和探索教学方法,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强,程峰,杨李康.浅谈《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1):142,143-144.
[2] 郑燕萍,闵永军,蔡伟义等.汽车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芜湖职业技术院学报,2009(1):76-78.
[3] 张缓缓,杨国平,吴训成.“卓越计划”背景下“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2(1):38-41.
[4] 胡春平.探讨汽车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