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5-30孙晨秋
摘 要:论述了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总结了目前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对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给予较大的重视及经济投入,提高其监测业务水平。
关键词: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对策
1 概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提高,我们居住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工作,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环境方面的技术支持。环境保护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因此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1,2]。
2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3-6]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加强环境监测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公布环境状况信息”。由此可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为制定和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城市规划等提供技术支持,没有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就是空谈,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站大致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省级环境监测站、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旗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地市级环保局负责,环境管理的对象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是由属地进行管理,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最了解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因此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是其他不同级别监测站不可替代的[7]。
4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6-11]
(1)环境监测队伍存在问题。随着环境保护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监测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管理和监测任务大幅增加,除例行监测任务以外,环境执法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污染源监控设备在线比对监测、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监测等任务不断增加。但是环境监测队伍的素质与当前任务的发展并不协调。环境监测人员严重不足,目前环境监测站仍然属于事业单位,对人员的编制管理很严格,人员的数量明显满足不了工作任务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存在混岗混编的问题,因此,人员数量不足是制约影响环境监测站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另外,环境监测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缺乏复合型高级监测人才。(2)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3)地市级环保局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视不够。(4)监测技术能力不足,未能有效控制监测质量。
5 对策[6,7,10-15]
5.1 环保主管部门应重视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地位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对环境监测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尊重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不应以经济发展、政府考核等各种因素干扰环境监测的正常工作。
5.2 加强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
5.3 加大经济投入
环境监测工作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测试方法对环境因素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这就需要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只有硬件设施建设好才能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5.4 加强专业技术、监测能力的建设
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监测站的发展,环境监测需要吃苦耐劳同时又具备专业素养的监测人才,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系统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国家总站或省级站应积极组织培训活动,为地市级监测站提供系统的人员培训机会。
5.5 加强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的管理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符合自身要求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使监测站的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6 结束语
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对环境的重视程度相应提高,因此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地市级环境监测站作为环境监测的基础力量应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自身的环境监测能力,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谭劲松,陈任翔.浅谈如何加强二级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和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1):85-87.
[2]刘卫先.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述评[J].中国环境监测,2009(3):5-10.
[3]郜宗智,郑梅.强化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监督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16-18.
[4]党瑞华.浅析环境监测在污染减排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172-174.
[5]胥树凡.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及管理探讨[J].中国环保产业,2008(10):21-25.
[6]徐广华,陈静.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5):1-4.
[7]王延军,蔡焕兴,王荣俊.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历史转型期管理体制与职能定位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6):1-5.
[8]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测试技术,2005,31(5):1-5.
[9]徐丽.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环境科学导刊[J].2010,29(增刊1):115-118.
[10]张哲海.加强市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3):4-5.
[11]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2):46-48
[12]柏仇勇,黄卫,姜勇.创新我国环境监测体制和机制的构想[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6):1-4
[13]刘穹,孙中欣.浅谈提高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效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6):38~39
[14]王心芳.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J].中国环境监测,2004,20(1).
[15]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4):1-4.
作者简介:孙晨秋(1970-),女,内蒙古赤峰市人,工作单位:赤峰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职务: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