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的困惑及应对策略
2015-05-30刘丽
刘丽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不断深入,体育基础教育改革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大中小学校开展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目前各中小学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就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简称体育课)教学的困惑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对体育课的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困惑;教学策略
目前,我国的体育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与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新课标更加注重尊重体育教师和学生,尊重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的选择性,并且注重体育教学的评价多样性,要求课程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能够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中学体育课教学的困惑
目前,我国中学体育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方面的问题
现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学生,尤其是走读生,缺乏体育锻炼。尽管学校也安排了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等时段组织学生锻炼身体,但这些短时间的运动并没有对学生起到很大作用。很多學生认为体育只是简单的身体活动或者是纯粹的一种竞技运动。因此,对于学习任务繁重的他们来说,体育课上不上或者上好上坏都无所谓。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而且对体育课上较高强度的运动比较排斥。
2.学校方面的问题
尽管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推进了好多年,但目前我国的各地中小学校不同程度地仍都在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甚至把分数高低、升入高一级重点高中的人数多少,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学生表现好坏的唯一指标。这样势必造成学校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进而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还有,很多学校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语文、数学、英语等重要课程的老师经常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占体育课,给学生补习相关课程,体育教师或者本不乐意但碍于情面,或者本身就有“别人占去,我正好轻松”的心理,这样就把本该让学生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的课堂人为地给了文化课,最终导致体育课程因为被占而课时不足的状况。
3.教师自身的问题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潮下,学校体育教学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也被视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人,在人格与地位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有的体育教师因此自暴自弃,上课不认真,要么采取放羊式的教学,课上先让学生跑跑步,然后解散让学生自由活动就可以了;要么使用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上课,对学生与课堂敷衍了事,教学过程草草略过。整节课教条、死板、毫无生气,学生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更不想参加所谓的体育竞技,以致教师与学生都不能在课堂上获得乐趣。长此以往,走入误区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基本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过程,是师生的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的特殊活动课程。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外,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各种能力以及积极适应社会需求的娱乐活动能力。但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我国中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就上述问题的应对策略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二、中学体育课教学策略
1.学生层面
(1)走出思想误区,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从国家发展的宏观层面和个人发展的微观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国家经济发展与体育事业的发展是相关的,体育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不仅仅只是一门枯燥的专业学科,它还是一种发展潜力大的边缘科学。如果我们每个人在人生最黄金的中学时期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学习,加强自身的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会为一生的幸福奠基。促进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
(2)处理好文化课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增强主动锻炼的意识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耐心讲解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增强体质对促进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自觉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懂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体质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在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没有健康的身体是不能适应压力重大的学习生活的,而良好的体质对提高学习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体质不仅来自于先天的遗传因素,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后天的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既能锻炼身体,也能缓解压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
2.学校层面
(1)重视体育教学,加大投入力度,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应根据我国教育部门对体育基础教程改革的精神,按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两操一课以及“阳光体育一小时”的相关要求,力求学校体育场地(馆)达标,体育设施完备,体育器材充足,管理制度健全,确保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学校领导在抓全盘的同时能特别关注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质量,支持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开展,给予体育老师应有的尊重,提供必要的业务进修和专业培训机会。总之,希望能从学校领导重视开始,自上而下形成体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2)依靠制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避免教师随意占据体育课时
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指标,是导致文化课教师频频占据体育教学时间进行其他课程教学,影响学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主要因素。所以,学校教务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通过查课等多种手段保证体育课正常上课,杜绝或者减少文化课教师对体育教学课时的占据,保证学校体育课能够科学规范、合理有序地进行。
3.教师层面
(1)端正教学思想,贯彻课改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首先,体育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摒弃世俗偏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其次,体育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无数事实表明,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姿态优美、行为检点、态度和蔼、语言精准、动作潇洒、示范得当,处处以身作则,通过其引领示范,学生会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从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行动上的感染,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学习中。“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呈现僵化的状态,也就无心好好上课了。
(2)构建符合体育学科特点,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同时,要选择适合中学生水平和地区、学校现状的具体内容;在教学难易程度的把握上,所学动作的难度要按照所教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取舍,加以变通,以适应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以及和人交往中竞争与合作意识、能力的培养,不能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盲目追求成绩,导致学生的客观分数与实际能力不符,进而扼制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控制好运动量,防止因学生负荷过重而引发反效果。
总之,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要丰富,教学方式也要灵活多样,每一节课尽量做到趣味性与游戏性以及竞赛性相结合,既能有效传授知识与技能,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宾.新课标下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探究[N].学知报,2010.
[2]黄燕.中学生历史教学实践课活动案例[A].博物馆社会教育[C],2006.
编辑 王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