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猪肉价格波动下的生猪产业探索分析

2015-05-30崔正星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3期

崔正星

摘要:此轮猪肉价格上涨应属波动性周期中的常态,产业化合作社,标准化管理,衔接资本市场将有利于提高养殖户及企业收益的稳定性。

关键词:生猪产业;周期性波动;稳定收益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15年7月下旬,全国猪肉(精瘦肉)平均价格为15.76元每斤,在短短四个月之内涨幅已超过30%,且创下3年内新高。据农业部数据公布2015年6月份全国生猪存栏38460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10%;能繁母猪存栏3899万头,同比减少14.8%,成为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主因。尽管此番猪肉价格上涨无论从上涨节点,亦或是上涨成因均属常态,然而我国生猪价格在周期波动率及短期波动指标方面都有明显加剧的迹象(王倩,2014),同时猪肉价格的短期波动表现为线性增长趋势(李秉龙,2007)。因此在常态的猪肉价格波动增长下已出现了非常态的波动增长趋势,进一步探索生猪产业的发展显得迫在当下。

国内不少学者对此给出了大量的研究建议,主要分为三大方面。建立信息监控、预警体系:加强生猪重大疫病监测与防控力度,健全生猪价格信息监控与预警机制(于少东,2012);根据生猪产业格局变化适时调整我国猪肉价格波动预警体系(李文煌,2013)。健全市场机制:建立期货市场,稳定交易价格(凡兰兴,2012);促进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江六一,2014)。加强政府调控:根据仔猪价格、玉米价格及其滞后变化制定猪肉价格调控政策(闫振宇,2012);进一步完善补贴方式(胡向东,2010)。本文认为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当需倚靠市场力量,因此将着重探讨市场化运行机制下的生猪产业发展之路。

二、我国生猪行业发展探索

我国目前猪肉价格波动周期往往在 3 年左右,由于受生猪生产周期限制,供给无法受价格波动而迅速调节,其价格波动也就难以避免,养殖户主及企业也将面临因价格波动而导致的收益风险。因此确保养殖户及企业收益的稳定性、降低风险将成为生猪行业发展的核心。

(一)产业化合作社

2006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标志着农业合作社正式进入了发展轨道。然而我国既没有像欧洲那样形成政府强有力组织下的农场主合作社,也没有美国式的大企业与农场主高度配合形成内部的全产业链以及外部发达的资本市场支撑。并且国内农业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往往只是针对普通农产品。对于生猪产业来说,并没有深入挖掘其应用价值。但仍有一些民间资本逐渐探索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合作社之路。下面以广东温氏企业为例介绍“公司+农户”经营模式。

创建于 1983 年的温氏集团,首创了“公司+农户”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管理模式。公司与当地合作社农户之间形成了种苗、饲料、销售、技术及管理等环节的全程管理。农户仅需要负责公司提供的管理标准进行饲养,公司则提供其它方面的保障服务。在此过程中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两者之间更是建立起来了长期的信用机制,较好地实现了利益共享。如此,通过资本注入建立股份制合作社以整合资源,通过技术引入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外来资本与当地村镇形成紧密的共生关系,形成产业化后的合作社才会被不断注入活力。

(二)标准化管理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生猪产业科学化管理比较薄弱,下面以丹麦模式为例。

丹麦生猪产业得益于完善的管理体系与协调能力。上有由养猪农场、屠宰场及所属企业组成的国家生猪生产委员会管理法规,下有养猪和屠宰联合会管生产。无论是农场的土地面积,还是农场主可拥有家畜的数量,乃至农场土地面积与施肥量的比例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并且对于从事生猪养殖产业的农场主有着极高的素质要求,必须拥有“绿色证书”和从业经验证明,且需要接受相关机构评估认证。通过种种措施将丹麦生猪出栏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数目上,从而使丹麦养猪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轨道。

而我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极度缺乏标准化概念——尤其是食品行业,往往任由市场机制自由调节。养猪业的标准化管理,实质上是在提高资本、技术、人力进入质量和产品输出质量基础上,通过稳定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以稳定市场供需。标准化管理将促进生猪产业正逐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三)衔接资本市场

在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稳定养殖户主及企业收益方面,现阶段下的市场条件依旧存有诸多不足。一方面围绕生猪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依旧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格与市场,另一方面国内期货市场运行机制并不健全,导致我国上市生猪期货的条件确实还不具备。同时,围绕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饲料期货交易也未完全铺展开来。因此要推动生猪期货上市,起到期货交易对现货的保值作用仍然需要做足够的前期准备。

尽管至今生猪期货上市仍未确定,但在饲料期货方面存有可操作性。目前限于市场力量过于分散,要进行较大规模的饲料期货交易稳定交易价格,资金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可由政府牵头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尝试设立共同基金,基金来源可以来自政府专项资金,企业利润,合作社部分股份资金等,并与专业性较强的金融机构相互合作,通过降低饲料交易风险以稳定生猪产业收益。同时政府要建立良好的生猪企业入市融资或费用补贴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期货、保险等金融工具的运用,不仅将推动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三、结语

从农业部对2008~2012年养猪净利润率分析来看,中等规模养猪为最高,而我国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比重由1999年的21.4%上升至2012年的67.9%。可见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虽无法消除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养殖户及企业收益的却是着实提高的。但关键是需要提高这种收益的稳定性,通过产业化的合作社,标准化的管理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以及资本市场的外部配合降低风险,这种稳定性的提升才能最大程度创造社会福利。

参考文献:

[1]钱宇阳.生猪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缺口预计半年左右补上[EB/OL].中国畜牧业信息网,2015-08-19.

[2]王倩,王明,常青.我国猪肉价格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09).

[3]凡兰兴.猪肉价格波动与我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反思[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01).

[4]江六一,丁家云,周正平.我国猪肉价格波动规律及调控对策研究——基于H-P滤波法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09).

[5]李文煌.我国猪肉价格走势与生猪饲养业格局变化的相关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07).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