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2015-05-30杭伟华

关键词:优质课重难点师傅

杭伟华

有一条流传甚广的生活哲学: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对于一枚蛋而言,如果一味等待外力,那么可能壳碎而成盘中餐,或者无人问津而发臭;同样的力道若从内发力,破壳而出的将是重生,如凤凰涅槃一般。教师的专业成长亦是如此,一味依靠外力,只会作茧自缚,唯有激发内驱力,方能破茧成蝶,从而幸福成长。

从教10年,从懵懵懂懂踏上三尺讲台到游刃有余驰骋课堂,回首10年的成长之路,我感触颇多。其间,既有良师益友的谆谆教诲,也有自己的孜孜不倦,还有无数学生的默默支持。

一、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教学经验、学科重点都是我的盲区,仅凭一腔教学热情是很难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化学教学天地的。幸好,学校提供了集体备课这一平台,让我这只教学“菜鸟”能很快融入高中的化学教学之中。

我校的备课模式是三次备课:教师个人一次备课、集体备课、教师个人二次备课。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我们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实现了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我校的集体备课要求“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时间,是指提前一周确定备课主题。要求每次备课有1位主备教师,1位辅备教师,全体教师精心准备,积极参与。集体备课的流程是:(1)主备教师说学案(学案分为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梳理、例题选择、限时训练等栏目);(2)辅备教师补充;(3)组内教师讨论。组内教师就“学习目标确定是否合适”“该专题的知识梳理是以填空形式还是设问形式展开”“试题选择是否吻合学习目标,是否指向教学重难点”等问题展开讨论,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而我就像一块海绵,努力汲取其中的营养。这让我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发展,不至于闭门造车、走弯路。

而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轮到我主备的那次集体备课。尽管我会提前一周去精心准备与课题有关的备课资料,一次次修正编制的学案,一遍遍完善教学设计,但在组内老师们就我的学案讨论过程中,我总能发现存在的不足,他们的建议常会让我豁然开朗,使我对教材的理解更加透彻,对教学重难点把握更加到位,对学情分析更加细致,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

二、拜师结对,薪火传承

在我的成长生涯中,除了集体备课,帮助最大的莫过于拜师结对。学校在新教师入职后的前3年,都会进行拜师结对活动,双向选择1位新教师配1位资深教师。我的师傅是朱卫琪老师,他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清晰高效,对新教师关爱有加,课堂对我完全开放。在前3年的教学中,我主要是跟着师傅边听边学,基本上做到了听1节课上1节课。

亦步亦趋是教学成长之路吗?当然不是。听课的目的不在复制,我不是简单的“搬运工”。那么,怎样听课才能促进教学?首先,听课前充分备课,带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去听师傅的课,发现自己的理解与师傅的差异,发现自己在教学重难点把握上存在的问题;其次,听课中详细记录,我会把朱老师的讲课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在听课本上,甚至包括在每个教学环节上花的时间也详细记录了;再次,听课后对比修正,我会在听课后第一时间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逐个知识点、时间段都与师傅的处理进行对照,包括知识点把握的深度、难点的处理等;最后,精心进行二次备课,将再处理的教学设计呈现在我的课堂之中。在拜师结对的过程中,我也经常请师傅听我的课,帮我改教学设计,与他的每一次交流总能给我莫大的帮助。

这样,搬着凳子听师傅的课,一听便是3年,而听课的体会也大有不同,开始时与师傅的教学理解、把握有着较大的出入,渐渐地,吻合度越来越高,课后和师傅的讨论还能擦出一些智慧的火花。有了这3年的听课积累,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现在有机会我也会不时地去听师傅的课,朱老师言简意赅的表达与深入浅出的点拨,总让我受益匪浅。

三、教学比武,茁壮成长

入选美国教师名人堂,被多家机构评选为美国顶级教师的阿兰·保罗·哈斯克维茨撰文分析了优秀教师最显著的11个特征,其中前两个就是永不自满、高期待严要求。在教学之路上渐入佳境的我,亦不放弃对此的追求。随着实践出真知,我意识到,课堂永远是教师成长的阵地,而教学比武更是高手过招、切磋“武艺”的绝佳机会。因此,我非常重视这些机会,一步一个脚印,从青年教师汇报课到县优质课,再到市、省优质课,此中艰辛自不用说,收获亦是沉甸甸的。收获系列优质课的成功,我是幸运的,其间有我备课的艰辛,更有磨课中县教研员、化学组团队的支持。

犹记得青年汇报课准备时,仅教学设计我就五易其稿,课前更是操练多次。还记得当时我花了两个晚上,在学校化学实验室练课,一练就是两节,每节课保证45分钟,对着空荡荡的教室自言自语,从学生晚自习结束一直练到晚上12点,不断地修整。功夫不负有心人,评委们“尽管你刚踏上讲台,上课却很老道,教学设计也很巧妙”的评价给了我信心,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而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语言到教姿教态,课堂上需要“打磨”的东西很多,教学需要不断地改进、创新。在教学比武中,要能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更需要精雕细琢。磨课是我教学成长中最“残忍”也是收获最大的经历。如在准备浙江省优质课时,我提前4周拿到课题,用了1周时间搜集资料,进而筛选、整理、理解、消化,梳理出思路,形成教学设计。然后,在县教研员、化学组组长的组织下,化学组前辈们开始讨论我的教学设计,那种“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的忐忑至今还记忆犹新。前辈们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长处,分块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指点,或是教学重点的拓展,或是课堂引入部分的创新,或是教学语言的精练,或是实验的设计。思想的碰撞总能闪出创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鉴又是创新的开始。每一次讨论都让我对教材的理解更深一层。但光纸上谈兵不行,还需不断实践。每次尝试上课时,化学组同人都来听课,详细记录了我的教学流程、各环节时间分配,甚至是我在教室走动的方向、次数,听完再讨论再修改,反复几次。同事戏谑,这样的磨课都赶得上春晚彩排了。正是这样的精雕细琢,才能锻炼教学水平,奉献出一堂精彩的优质课。这样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并深切地体会到:好课是“磨”出来的,并且越磨越“亮”,因为它聚集了许多人的教学智慧。

四、反思提升,独树一帜

反思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品质,它使人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行动和行动的后果,从而更理性、更有目的地开展行动。现代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要有反思的意识、反思的能力、反思的习惯。回想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何尝不是在尝试、反思、改进、提高的过程中进步的呢!

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即通过对当前认识的深层分析来洞察其事物的本质。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每个时段、方方面面,如备课反思、课后反思、辅导学生反思、集体备课反思、教研活动反思等,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课后反思,尤其是学校安排的每一次公开课的课后反思。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每个学期都开展了听评课活动,全员开课。在“2013届高三专题复习展示活动”中,我的课题是“铁及其化合物复习”,尝试进行了“问题驱动教学”,设置了如下问题链展开复习。

问题1:实验室是如何保存FeSO4和Fe2(SO4)3溶液的?

问题2:如何检验Fe2+和Fe3+?

问题3:当工业废水中含有少量Fe2+或Fe3+时,该选择哪种检验方法?

问题4:如果溶液中同时含有Fe2+、Fe3+,该如何检验其中含有的Fe2+?

问题5:如何制备Fe(OH)2,请设计实验方案?

“问题驱动教学”的尝试获得了成功,该课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学生反响好,评委更是给出了“教学设计新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课后,我对这节专题复习课进行了反思:高中二轮复习的普遍模式是通过大量的解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缺少“主动”思考,长期以往,学生往往会对课堂产生疲劳甚至厌倦。而本节课,我采用了“问题驱动模式”,围绕教学重难点设置了问题链,以问题贯穿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设问、思问、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欲望,积极参与分析问题的过程。并且,我以本节课为课例,撰写了论文《“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二轮复习策略的探索》,并参加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获得三等奖。

杜威说:“教育随时都是给自己的报酬。”你给多少,学生自然还你多少。你付出十分,内心就能充盈十分……这都是教师生命不断增值的过程,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

猜你喜欢

优质课重难点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理发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让化学观念深入于心——观摩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有感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