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中的问题设计

2015-05-30王晶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3期
关键词:主题教学问题情境

王晶

摘 要:好的教师不是在“教学”而是“引导与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一堂课中如何“引导”与“激发”的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起点和主线,一节课往往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层层浪花。

关键词:问题情境;主题教学;学科责任;质疑与提问

作为老师,我们都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观点“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先有一桶水”。但今天,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功能已经悄然发生着变化——“教育不再是为了灌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远远比传统意义上的灌输知识更有意义,好的教师不是在“教学”而是“引导与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一堂课中如何“引导”与“激发”的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起点和主线,一节课往往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层层浪花。笔者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有关“问题设计”的实践探究。

实践一:以生为本,创设问题情境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很多环节,其中问题设计与情境设计是相统一的。情境设置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引起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从而创造自主学习的心理环境。设置恰当的情境是课堂教学中问题展示的必要前提,精彩的情境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效助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引领学生“入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片段:2012年11月,必修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导课情境:“通辽地区盛产玉米,怎样才能让农民生产的玉米‘华丽变身卖个好价钱?我们来个‘创新接力,按照座位顺序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你的创意。”

之所以设计这个问题情境是因为玉米是通辽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很多学生又来自农区,自家就种植玉米,这个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创新接力的方式带有竞争性。所以这个情境很容易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为玉米增值设计创新方案的同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其学习本框题的热情,对于一节课中设置的其他问题,学生也表现出非常高的兴趣和参与度。

政治课中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主要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当前人们生活中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故事、漫画、视频等。

实践二:主题教学,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形成问题链

“主题教学”即设计一个教学主题使之成为一节课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这样做采用了层层递进的设问方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次展开,体现了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

教学片段:2013年10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采用主题教学,设计了如下问题:

1.课堂主题:全课围绕“我的梦,中国梦”主题。

2.情境设置分为(说梦—追梦—圆梦)三个环节,遵循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认知顺序,同时与《生活与哲学》教材中世界观、方法论的理论逻辑顺序相呼应。

3.通过“追梦之一——名人足迹”的情境及问题设计体会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通过“圆梦之一——圆梦宣言”的设计引导学生正视个人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坚定信心。

4.通过“追梦之二——小故事,大智慧”的情境及问题设计体会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通过“圆梦之二——行动篇”的设计引导学生重视量的积累,脚踏实地,抓住机遇促进自身飞跃。

5.“我与祖国共圆梦”的问题设计遵循学生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提升学生情感态度,学以致用,首尾呼应。

以上述“问题链”为驱动机制,围绕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教材内容,从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个解开“问题链”,从“说梦”环节开始到“圆梦”环节结束,学生的兴趣被牢牢地吸引了,一节课融洽又轻松,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主题教学设计中学生的积极性、主体参与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参与到主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学习环境的创建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实践三:问题设计要体现学科特色,担负学科责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对于政治学科的性质做出了这样的说明“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实际,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显然,以上说明既是对学科性质的界定也是对学科责任的明确。课堂问题设计如何才能体现政治学科特色,担负起政治学科的学科责任,我做出了如下尝试:

1.问题设计具有时代性,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问题设计时要经常地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用所学观点去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问题设计具有时代性特征。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养成关注社会的思维品质,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片段:2013年10月,必修一《公司的经营》,播放视频“餐桌上的安全”,设置问题:

(1)你认为影响餐桌上安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造成这样的结果,根本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是公司经营者,你会怎么做?为防止上述现象的产生,你认为国家和消费者能做哪些事?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从时事热点中直观感知到了问题的缘由,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追问,探究出了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措施。

再如在必须三《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中我设计了:“我的创新方案”这一探究性作业。作业中提出这样的问题“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选择你所喜欢的文化领域,将你的创新想法和具体途径以《创新设计方案(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下节课师生一起交流。这样的问题设计体现了实践性原则,激发了学生文化创新的热情,培养了学生乐学、好学的精神,同时学生能够活化知识,学以致用。

2.问题设计要特别重视学生“三观”的培养

政治学科在育人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政治老师都肩负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任务。所以政治学科的问题设计在关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否达成的同时要格外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例如上一个问题设计中,我以“我与祖国共圆梦”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实现“个人梦”与“国家梦”?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个人与国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明确了无论“个人梦”还是“国家梦”的实现都需要重视量的积累,都要从小事做起也需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这些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學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践四:养成学生质疑与提问的习惯,指导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探究方法

1.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经验和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差异性

问题设计要着眼于用“阶梯式的设问”面向全体学生,而不能仅仅用“登山式的设问”培养精英。简单地说就是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2.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不同,思想政治课不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经历探究过程。但是我们可开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例如,围绕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自由讨论;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等。通过合作探究、小组竞争、辩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尽可能地实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促使学生形成在探究中提出自己的见解,掌握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本必修教材中适合设计辩论式问题的内容有很多,例如必修一中“公平与效率究竟谁该优先”“是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还是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必修三中“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通过课堂辩论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思维品质,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辩论中有对立方针锋相对的竞争也有同组成员的精诚合作,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强化。

问题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与教学的结合,还是一门实践与方法融汇的科学艺术。

如何恰当巧妙地设计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位教师长期肩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程艳.浅谈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J].中学时代,2013(12).

[2]周建明.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景设计[J].教师教育科研,2009(2).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问题情境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主题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实践探讨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服装专业“主题教学”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