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学科育德的四大特征
2015-05-30余杰
余杰
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特征,所以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我国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育德是语文教学之根本。但在当前语文育德时尚方兴未艾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语文育德出现了诸多问题,许多语文课为了育德失去了语文味儿,更有甚者,竟将语文课上成了班会课、校会课、思想品德课、法律课或德育活动课等。
究其原因,在于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和掌握语文学科育德的特征。也许有教师会问,语文学科育德的特征到底有哪些呢?这个问题,专家学者们都很难形成一致的观点,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得出了四大主要特征的结论,虽然不很全面,用词也不是很准确,但在这里提出来希望与各位一线教师共勉。
一、不失“语文性”
语文学科育德不失“语文性”就是指语文学科在育德时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叫语文,要不失“语文味儿”。语文学科育德的“语文性”主要在于:
首先,应该体现语文作为最重要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情趣、意味等),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础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其次,语文学科的“语文性”既不是单一的人文性,又不是单一的工具性,而应是两者的统一。“语文性”在具体操作时,要求语文教师应当牢牢把握语文自身的学科特点,采取咏诵、研读、体味、揣摩等紧扣语文学科基本特点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放大或缩小其中任何一个属性,否则就丧失了“语文性”,没有了“语文味儿”。
最后,“语文性”当然应有“语文味”,也就是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美的,是有滋味的,既不是语言文字的死记硬背,也不是简单、枯燥的德育说教。
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双基,掌握自学语文的方法,又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自然生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达到课程育德的目的。
二、“以生为本”性
语文学科育德的“以生为本”性是指语文学科在育德时要尊重学生个体及所处的环境,主张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因人、因时、因文、因情、因境制宜,积极创造德育渗透的条件,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学科育德同样要打破传统的教师“包办”、讲授、“灌输”,学生“收听”、笔记的模式和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育德”。学生生成的问题,学生生成的“思想情感”比教师讲一万遍,强调一万遍都重要。
三、“大语文”性
语文学科育德的“大语文”性是指我们在利用语文课程育德时一定要打破以语文课堂为中心,以语文教科书为中心,以语文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旧教育观念,同样要“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提倡“大语文”教育观。
我們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育德教育,要确认语文育德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契合,要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语文育德不仅仅在课堂上,在学校里,还应走向课外,走向家庭和社会,逐步扩展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从封闭的教科书、封闭的课堂、封闭的校园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和空间,千方百计、随时随处地为学生设置一个良好的语文育德环境。课外活动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是语文教学、语文育德的重要环节。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舞台是更加广阔的,语文学科教育、语文课程育德要树立大语文观,搭建大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课,如参观访问、社区调查、旅游观光、读书竞赛、演讲比赛、板报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及作文竞赛等,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德育实践的机会,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潜移默化”性
语文学科育德的“潜移默化”性是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要有意识地渗透德育。这种德育渗透不是简单的空洞说教,要快乐习得,情感体验习得,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要无声胜有声,要潜移默化,真正让语文育德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富有实效。
在当前的新课改下,语文课上的育德更要从潜移默化中入手。语文育德如果没有了学生自主、合作、研究性的育德,而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意义的给予和简单机械性获得,那么语文课就不再是语文课。因为很多听说读写行为都可以在文本中获得意义。语文课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运用中,渗透在知识的掌握中,体现在师生的交流合作中,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过程享受的同时,心灵受到涤荡,境界获得升华,从而顺利有效地达到德育的目的。
当然,语文学科育德的特征还有很多,这里只是提出了四大主要的特征而已。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语文学科进行德育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是德育的最佳载体,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更便于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和掌握语文学科育德的特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的同时,应抓好语文学科育德;在语文学科育德的同时,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味”。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地、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改革,去创新,相信语文学科育德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参考文献:
王国兴.像“育智”那样“育德”[J].基础教育研究,2008(1).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