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计算的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构建

2015-05-30张果果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化

摘要: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民办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并就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设想。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  信息化  云计算

1 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1.1 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1.1 宏观层面

截止2015年1月,服务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的三大官方平台分别是全国民办高校学生信息公共查询平台(http://www.cxedu.org.cn,简称“民学网”)、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phsi.com.cn/,简称“民信网”)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信息网(http://www.cnhei.com.cn/,簡称“民教网”)。

全国民办高校学生信息公共查询平台由中国教育信息网于2007年6月10日开通,标志着国内民办高校自行招收的学生拥有了全国性的学业证书查询平台。该平台具有学习通知书查询、学生鉴定信息查询、学生档案信息查询等功能,民办高校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新生录取、计划外学生管理、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2009年2月,由北京民教联盟信息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国内众多知名民办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以期打造一个专业性的学生信息服务平台,积极为民办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专业性的教育信息媒介。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信息网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简称“高专委”)和北京民教协联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成立高专委信息中心并建立民办高校信息数据库,是教育部指定的民办学校发布证书信息的平台,承担管理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数据库,管理各类学生的学籍证明、学历查询、资格证、个人简历等信息,是教育部门为高等教育机构及非学历教育出台的一种证书鉴定和查询服务。

1.1.2 微观层面

从微观层面看,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微观角度的各高校网站建设基本实现。从具体的高等教育学校的校园网站,教育信息化主要体现在院系、招生就业、学术活动的宣传功能和图书馆检索功能以及公示公告的信息传递功能。

如表1所示,因篇幅问题只列举了部分高校的网址。

1.2 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存在问题分析

1.2.1 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功能单一

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看,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宏观层面功能主要以实现的学生信息查询和验证功能和学校的资质和发展历程展示为主,教育信息化的微观层面功能则主要是各个民办高校的网站建设逐步完善为主。民办高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很少,至多只是在网站的主页上有“友情链接”关系不错的兄弟院校,更别提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了。

1.2.2 宏微观衔接的缺失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是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尚未建立起较为规范的制度体系。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只有上海市在2013年制定了《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缺乏中观环境的管理制度,使得宏观层面信息化呈现单一、凌乱和不系统状态以及微观层面的各自为政的情况。

1.2.3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表2  全国民办高校省级行政区分布数量

从表2和图1中,可以看出中国民办高校主要分布中东部地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和人口大省。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技术和服务较为完善,人口大省则形成了高等教育对教育信息化的巨大需求,拉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以减少巨大的人工和资本成本。

2 构建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条件分析

2.1 技术条件——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方式高效获取计算资源的模式,这些资源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池,能够迅速获取和释放资源。当信息服务向云计算领域拓展,可以有效提高性能服务架构、可用服务平台、数据处理与存储、高性能计算与实时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服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006年8月,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Google一举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云计算技术使用者。

我国于2008年开始大面积使用云计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年2月,IBM在北京和无锡分别启动了大型云计算中心,积极为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建立了新型实验中心,使用1000多个CPU开展云计算实验。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过自主研发,开发了一种新型的Mass Cloud云存储系统,能够支持3G 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和数字地球原型系统。

2.2 基础条件

从宏观中国网络基础资源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0亿,拥有IPv6地址16694块/32。

宽带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基础,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随着移动宽带和光宽带的普及,积极为用户提供超高速的光宽带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交换速度。

二是为云服务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必要的网络基础,保障了云端通信的效率和质量。

从微观角度看,民办高校大多都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形成了教育信息化的局域网。目前,大多数民办高等学校都经历了以下三步:

第一步,购买计算机,用于行政办公和教师备课。

第二步,建立电脑机房,用于学生实验和基础学习,并逐渐发展为多媒体教室。

第三步,建立校园网,并与因特网相连,充分享用网络资源。

2.3 需求环境条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2014年7月)调查统计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到达了6.32亿,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网民比重为20.6%(图2),在这些网民中学生群体占了25.5%,由此可知,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上网人数为3.3千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信息化的需求用户群体,民办高等教育必须建立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来满足用户需求。

图2  网民的学历结构

3 基于云计算的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构建

3.1 整体逻辑架构

本文结合实际需求,参考国内外云部署的先进经验,总结出面向民办高等教育的云计算系统体系架构,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功能分层(图3)。

该系统通过四类配适器进行资源整合,建立起了一个统一高效的资源池,完成了资源映射,将资源最终加工为虚拟计算资源、虚拟文件存储资源和虚拟网络资源。通过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可将资源池内容提供给用户使用(IaaS)。

■图3  基于云计算的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3.2 模块化管理

3.2.1 区域范围模块化

根据“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建立起以区域行政单位为范围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层级化的分层模块化管理(图4)。以县市级为分层管理的基本单位,以全国31个(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次级教育云服务平台,再把全国分成七大区即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分区建立区域性质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跨省的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共享和互动,最后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平台,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公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和发展。

3.2.2 信息属性模块化

根据民办高等教育信息资源是否对外服务,建立私有云、共有云和联合云。其中,私有云是一种面向内部公众的云服务系统,其服务范围有限。联合云则是一种以公有云为服务对象的云服务系统,也可以包含私有云。地区民办高校之间可以形成教务系统资源的进一步合理优化配置,学生之间可以共享知识学习平台,逐步完善后,学生可以互选各民办高校的网络课程并修完该课程的学分。教师可以进行高校之间互动沟通学习、资源共享。

3.2.3 用户主体模块化

根据高校主体的不同建立主体云即“教师云”和“学生云”。

“教师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学校可以积极发挥其师资和科研优势,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师资云”平台,促进各民办高校间的人员流动,实现教师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师资人员结构多元化。“学生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可以借助“学生云”自主安排学习活动,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掌握学习进度。“学生云”平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意愿,实现了传统教育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3.3 保障措施

3.3.1 资金保障

民辦高等教育信息化“点——线——面”系统化平台的构建需要前期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后期平台维护的资金持续追加。民办高等教育的区域主管部门应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拨付专款专用资金。因为民办高等教育带来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效应,所以地区政府应建立“教育信息化专款专用”账户,保证资金不被挪用。对于教育信息化的主体学校而言,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构建节约了硬件成本、软件成本和人工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降低了人工信息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的出错的概率,所以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民办高校自身。因此,资金保障主要来源于三大主体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民办高校,三者可以根据资金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追加额度的一定比例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对于资金的具体使用过程应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进行督察和执行。

3.3.2 安全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民办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主体的协同工作这一重要功能,与此同时会带来信息泄露、信息更改和信息丢失的机器系统的安全风险和以及知识产权问题。所以云服务平台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基于此,云平台应建立从宏观安全入手着眼于细节的系统化的安全策略,并对平台的使用主体和维护主体进行多重的身份认证和权限设计,形成整体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安全认证、系统访问控制、数据安全系列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并建立健全日常数据的备份机制,以应付突发的数据丢失情况。

3.3.3 协同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的数据牵涉到区域范围中的多个独立主体的民办高校,所以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维护需要建立同步性的机制。同步性机制的建立需要区域内组织部门牵头,各民办高校参与协商解决。根据各民办高校实际工作安排,可以选定具体时间和具体工作程序。各民办高校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协调部门,以便彼此进行关于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具体事务的沟通和协商解决。

4 结束语

基于云计算的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系统平台的构建依赖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平台需具备高度的软硬件的兼容性和超负荷的自我调整。随着民办教育主体对信息化平台的接受度的提高和网络计算的发展,平台的使用频率逐步提高甚至可能达到井喷状态,所以教育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具有长远性。另外,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构建的自我形成过程非常缓慢,所以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安排,加快平台的建设的速度,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教学和工作效率,及早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张园园,刘睿.我国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吉利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2):88-90.

[2]范沛然.基于云服务的高校信息化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4.

[3]刘晓梅.新时期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分析[J].电子测试,2013(11):144-145.

[4]李志强.云计算教育服务平台模型分析和应用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5]马涛.基于云计算的高校网络教育平台探究[D].长春:长春师范学院,2012.

作者简介:

张果果(1982-),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经济。

猜你喜欢

云计算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云计算与虚拟化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云计算中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