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区域产业特色培养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2015-05-30邱桂林

关键词:专业人才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其农产品外贸总额不断增大,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缺乏就是其中之一。身处农业外贸省份地区的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要顺应区域产业发展的要求,走差异化和特色化人才培养道路,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以推动区域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更好更快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产业特色  复合应用型  农产品国际贸易  专业人才

1 概述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其农产品贸易额也接近2000亿美元,且每年以1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不断发展。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需要约100万以上的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需要既懂外语,更懂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和WTO规则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但中国高校每年仅能培养不到20万的相关人才,其中真正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而且,无论是在农产品国际贸易大省的山东和广东,还是在传统农业大省的湖南和江西,培养的都是同质化的外贸人才,极少有院校专门针对其所在区域的农产品外贸培养既懂英语,更懂农产品和国际贸易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2 原因

综合来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成因如下:

2.1 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

在中国现有教育体制下,大多数中国高等院校热衷于综合研究型大学的创建,又受限于有限的教育资源,出现了严重的“重理论、轻应用”的人才培养趋势。不仅在本科段主要进行理论授课,就是占据中国高等院校半壁江山的职业院校也成了理论教学场地。

2.2 教育模式单一,行业企业参与不够

中国高等教育几乎是公有制办学一统天下,形成了政府办学的单一办学模式。在公办和民办院校实质上不平等的现实下,以及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还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缓慢。在商业利益考量下,行业企业办学积极性普遍不高。在目前已成立和运行的教育集团中,院校是主导,企业更多的是辅助甚至仅是挂名,往往是在一定范围内有限地参与到办学中,对办学没有决策权。

2.3 学科融合不够,通识教育缺乏

中国学生从高中开始就走向了文理科分科的所谓专业发展道路,在大学则更是强调专业学习,忽视了通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更谈不上学科融合和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具体到语言类别学生来讲,就是语言与专业剥离,懂语言的无专业知识,懂专业知识的不懂语言,即两张皮现象。加之在现有教育体制下,高等院校与社会在人才流动和待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和差距,造成了真正双师型教师极度缺乏,形成了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师资瓶颈。

2.4 办学权限有限,市场和特色意识缺乏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各院校没有自己真正的办学自主权,无法对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或前瞻性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政府办学模式下的各院校往往跟风意识强,缺乏市场和特色意识,即使是地方性院校也追求大而全,所开办专业往往脱离产业和区域特色,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

2.5 农产品外贸量小,地位不高

尽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待加强,农产品的外贸总额在整个外贸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且贸易逆差极大。以2013年为例,中国全年外贸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13.72万亿人民币(折合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2.11萬亿人民币(折合1.95万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2597.5亿美元,增长12.8%。农产品贸易总额为1866.9亿美元,其中,出口678.3亿美元,同比增7.2%;进口1188.7亿美元,同比增5.7%;贸易逆差510.4亿美元,同比增3.7%。从贸易总额看,农产品贸易仅占全年外贸总额的0.045%;从进出口数据看,农产品出口总额仅占整个出口总额的0.031%,进口总额的比重则为0.099%;从贸易差看,农产品贸易有510.4亿美元的逆差,出口总额仅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36.33%;从增长速度看,农产品外贸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增长速度都低于整个外贸的增长速度。

3 机会与对策

尽管农产品外贸目前处于总量不大、比例很低的状况,但我国是世界上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形成了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代表的出口优势产品。随着中国农业产业化和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地对农产品外贸的不断重视和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外贸一定会有更快的发展,也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外贸专业人才。这种需求尤其是在提高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的需求就给了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性高等院校和高职学院,一个极大的人才需求空间和对接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特色人才的机会。

对接产业,为产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为推动中国外贸和农产品外贸更快的健康发展,高等院校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以培养更多更好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3.1 人才培养转型、突出应用培养

国务院和教育部在2014年作出了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并明确提出2009年后升格的地方性高等院校都要逐渐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乃至是985或211的高等院校如有需要也可以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此外,中国研究生招生和专业类别设置也出现重大改革,从2010年起,减少学术型硕士,加大专业型硕士招生,二者的比例在2015年达到1:1。此外,未来的职业院校学生也可以考取技术技能型硕士。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经被提升到了战略层面。相关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最重要的是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切实承担起培养适合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

3.2 落实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参与

依托产业,对接产业和服务产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原则和办学根基,却一直未能真正实现。2014年举办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明确提出将“产”放在首位,表明政府和高校更加重视企业、产业的角色和需求了。根据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初步建成300个富有活力和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可见,高教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和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都维系在如何落实产教融合上,而行业企业的参与办学甚至是主导办学则是产教融合广度和深度的标志。相关院校必须改变思路,拓宽办学主体和范围,尊重行业企业办学的利益,改目前院校主导型的职教集团模式为企业主导型,提高行业企业的办学积极性,切实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教育与产业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3.3 加大学科融合,培养复合人才

在学科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高考即将破除文理分科,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本科培养的前期增大通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培养,其深层次原因都是意图培养学科复合型人才。针对现在严重的两张皮现象,高校一要加大通识教育,二要改革现存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培养机制,吸收更多的一线技术技能高手或大师充实现有的理论主导型师资队伍,还要切实多形式多途径加大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的力度。唯有建立了真正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3.4 立足区域经济,打造特色品牌

地方性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一大使命就是结合区域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为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在办学转型和现代职业教育规划背景下,相关高校要在科学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前提下,运用市场营销学的细分市场理论,找准人才培养的细分市场,走本地化、区域化和特色化的发展之路。以山东省为例,依托其与日韩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多达10余个港口的交通优势,其农产品出口总额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约1/3,尤其是蔬菜、水果、花生、水海和畜禽产品养殖上存在比较优势,全国出口至日本、韩国的蔬菜中80%来自山东省。因此,相关地方尤其是作为港口地区的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和潍坊等地的相关高校完全可以专门针对农产品外贸开设专业或课程,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同理,紧靠东盟的两广和承接东盟外贸的湖南等地,处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云南等地,也完全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在农产品外贸方面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3.5 农业高校领头,高职院校为主

在农产品外贸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各种农业类高校应发挥自身在农产品方面的专业优势,带头培养相关人才。高职院校则要采取联合办学、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校办企业或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专门培养农产品外贸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依托其所属的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优势,联合湖南供销总社及湖南茶叶集团等,在国际贸易专业专门开设农产品国际贸易方向,在学校成立惠民供销公司,专门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业务。笔者也依托湖南的茶叶出口优势和学校的资源,在该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在茶产品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实践能力。

4 结语

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中国高教改革的历史时刻,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额和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不断增加,高校尤其是身处农业大省的高校和高职院校,必须在产教融合的指导下,走差异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道路,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在推动中国和区域农产品外贸发展的同时,树立自身品牌,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翁鸣.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现状及其特点[J].国际贸易,2013,6:30-35.

[2]谢思娜,杨军,刘合光,Orachos Napasintuwong Artachinda.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化及互补性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3]罗万纯,刘锐.中国农产品贸易区域格局分析及展望[J].农业贸易展望,2010,4:60-63.

[4]王元,刘冬梅,陈诗波.大湄公河次区域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2:88-96.

[5]《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http://www.moe.gov.cn/HLFtiDemo/search.jsp,2015.

课题项目:

本论文为中华全國供销总社2012年度职业教育专项课题“高职商务英语服务农产品国际化”(GX12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邱桂林(1977-),男,湖南桂阳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湖南师大语言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职业英语教学和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
CDIO模式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市场分析与营销战略研究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经济新常态、创新能力与金融专业人才通识教育
校企合作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浅论高职旅游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中执行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