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城市滨水景观中的人文设计体验

2015-05-30窦小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35期
关键词:城市景观

摘 要:在没有景观设计的时代里,地球的每个区域都有着自己的本土语言和特色,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大建设时期,仅以景观设计为例,当下很多的设计作品都迷失了本土的人文特色。文章以无锡市蠡湖滨水公园为实例剖析,从对其人文设计体验方面的反思入手,主要关注于文化再生与人文设计,研究如何将本土语言和当地人文历史融合到滨水景观设计中,结合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的背景,进而对新技术背景下的城市滨水景观的人文设计体验进行构建。

关键词:人文历史;本土语言;滨水区;城市景观

1 课题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

1.1 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概念及理论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水体的部分。”水滨按其毗邻的水体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海滨、河滨。

古今中外,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都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机会。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地处江河或海陆交汇之处,港埠交通条件便捷了城市的日常运转和发展,还使得多元文化在此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魅力。

1.2 无锡蠡湖滨水公园设计的项目背景与概况

蠡湖是太湖深入无锡境内的内湖。太湖又名具区,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约2427平方公里。太湖山水和城市景观有着和谐的关系,当地居民的生活起居与太湖息息相关。千百年来,生活在太湖边的祖祖辈辈积淀了对太湖深厚的乡情。地理位置仅仅是太湖形成的外部因素,人文是其内在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人文因素的影响超越了地理位置的影响。

然而遗憾的是,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无锡的人文、自然资源都相对领先,但无锡的城建水平排名却相对落后。二十世纪初,无锡便展开了一轮新的城市建设热潮,其中由美国易道公司设计的无锡蠡湖滨水公园就是这轮热潮中的代表之作。

蠡湖滨水公园是目前无锡最大的开放式公园,沿湖9公里的湖岸线给烟波浩渺的太湖带上了美丽的光环,蠡湖滨水公园的标志性景观“百米高喷”更是成为体现无锡形象的地标性建筑。然而,整个形态的现代抽象,从造型、材料、尺度和文化层面上所弘扬的设计理念,不免让人感觉到当地本土人文特色的缺失。

2 无锡蠡湖滨湖公园景观中的人文设计体验

2.1 人文之缘

相传两千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战胜吴国后,功成身退,偕同西施隐居于此,百姓为了纪念范蠡,便称之为蠡湖。蠡湖凝聚着悠久的人文历史,而滨水公园的标志性景观其现代的设计表达与当地的人文历史却相差甚远。文化背景是可以“创造”的,是可以“追随”的,也是可以“探索”的。因此,我们在设计中所要推崇的是人文精神,是如何把自然景观、本土文化与地理特征有效的保存下来,适宜表达地方传统文化、美观宜人的城市滨水景观。

2.2 人文设计的迷失

景观、城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意识形态决定了建筑形式,从而产生特定的城市形态。因此,城市景观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象征,它的质量直接体现了一个城市本土化的人文特色,并影响着人们的体验。不置可否,现代化的形式让人感受到城市的发展,然而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每一寸土地都有其厚实的文化沉淀,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特殊的人文历史。批判性地域主义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在空间上,全球化与地域文化并非二元对立当下,有不少的景观设计作品,缺乏对人文沉淀的挖掘,缺乏有创意的文化背景。因此,我们在进行现代式景观设计的同时,不能完全脱离当地原有的文化与本土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

2.3 人文设计的回归

在没有设计师的时代里,地球的每个角落,每寸土地上都有自己的本土语言和特色。每个城市的文化都是通过各种景观设施、建筑风格等区别于其他城市。所如何把本土语言和当地人文历史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是许多景观设计师的追求和课题。地域的文化营造需要通过两方面的回归,即文化表层和文化深层的回归。通过对地域景观的表现和特征的引用和变化,采用表层变异、结构变化和隐形关联等手段进行营造。文化深层思想的回归是对传统非物质存在的隐藏在传统形式背后的思想观念、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的回归。

人文设计回归的处理手法:

通常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留本土景观的人文精神,整体上沿用传统格局,运用现代工艺、手法处理景观节点,这是30年代景观设计师们逐渐从设计中走出来时采用的一种保守的做法,而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界推崇的做法是在设计中通过隐形关联的传统景观形式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隐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有着浓厚人文历史和本土特色的设计手法是巧妙精湛的。人文精神是景觀的灵魂,城市的可爱之处,也正是由于它的历史,即便那曾经是沧桑。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锡作为太湖湖畔的一个古老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下的城市滨水景观,应当成为本土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人文历史的文脉。我们虽然在进行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也不能完全脱离本土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摈弃传统。多元化时期背景下的景观人文设计思维可归纳为回归土地本源与诗意之境、结合新技术利用本土资源,使设计的成果更加符合城市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2.

[2]过伟敏,史明.城市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

[3]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白德懋.城市空间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

[5]杨义芬.解构主义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探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作者简介:窦小敏(1980-),女,汉族,江苏无锡市人,硕士学历,讲师,单位:江南大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景观
九江植物季相效果应用研究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与养护技术探讨
装置艺术之于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对现代城市景观的影响
城市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